第9章 法餐(2)
- 三餐定終身
- 南朝槿
- 1272字
- 2019-07-10 10:08:31
到了沈思寧這邊,情況就簡單得多了。
沈思寧的爺爺奶奶在建國后不久來到了BJ打拼,家里一共三個孩子,沈思寧的爸爸是最小的那個。
沈思寧的大伯,也就是爺爺奶奶最大的兒子,是當年回復高考之后幾年考取的大學生,畢業之后順利考取了公務員,現在也是穩扎穩打到了局級的位置。
沈思寧的姑姑,也就是給她安排相親的這個,大學畢業之后工作了幾年,看準時機開始從商,現在也經營這一家規模尚可的公司。
至于沈思寧的父親,則是幾個兄弟姐妹中讀書最久的。可能因為是老幺,一直讀到了博士,被分配到BJ的一個重點院校任教,一直到現在升任教授;媽媽則是市設計院的一名高級設計師,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至于她本人,則是規規矩矩地上了大學,然后在選擇保研還是工作的十字路口,選擇了一家國際化的大公司,一直工作到了今天。
廖嘉峰顯然是個善于引導話題的人:“沈小姐以前念的就是數學方面的專業?”
回應他的是輕微的點頭:“我是統計專業的。”
廖嘉峰適時地夸贊:“厲害。我自認為讀書還是有一點天分的,就是這個數學,一直學得不怎么樣。”
沈思寧有點被逗樂了:“廖先生這個履歷,簡直是個大學霸,這樣夸獎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頓了頓,她又問道:“廖先生是怎么決定回國的呢?”
話音剛落,廖嘉峰的眼神里又開始炯炯有神起來:“沈小姐,我雖然數學不好,但是有個小興趣,就是喜歡看行業趨勢。”說完,他文雅地放下刀叉,用餐巾擦了擦嘴巴,又喝了一口水漱了漱口,才接著說,
“我第一次跟家父來內地時,只有十歲,對時事完全沒有什么感覺,當時非常抗拒離開香港,一直哭著問家父為什么要到一個那么遠又那么陌生的地方,
“家父在商場上就是個很果斷的人,自然不會因為我的脾氣而放棄這個機遇,但卻難得耐心地跟我解釋了:‘機遇,嘉峰,這是難得一見的機遇。這個地方,表面上看波瀾不驚,甚至比其他地方低洼一些,但是很快就會像海嘯一樣,有一個大爆發’
“我當時不懂,但是我在國外輾轉的這些個年頭,一直在看著全球的經濟形勢。我當時看到的中國,就給我一種海嘯前的低洼的感覺,我突然理解了家父當年跟我說到的感受。”
沈思寧聽得入神。她向來喜歡聽有邏輯的分析,廖嘉峰剛剛的描述縱然有渲染的成分,但能夠從中看出他是一個從現象中尋找規律的人,不由得由衷地夸贊:“廖先生是個有遠見的人。”
廖嘉峰早已收回他那灼灼的目光,又變回那溫文爾雅的樣子,說到:“哪里哪里,不過是恰好趕上了好時候。”又頓了頓,問道:“沈小姐呢?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工作?”
一句話讓沈思寧有點恍惚。當初面對保研和工作,她和她當時的男朋友進行過幾次討論,最后兩人決定選擇一起工作,保持節奏上的一致。只是這段感情,也只是維持到了畢業之后的半年,后面兩個人也因為生活、性格方面的原因分手了。
剛分手時,她也有過難過、惋惜,畢竟兩人一起努力經營了一段時光,并且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終是歸于平淡了。
回憶了一路,沈思寧的情緒又回到了現實,她只淡淡地回答:“跟當時的男朋友商量好了一起出來工作,正好找到的工作又比較喜歡,就定下來了。”她的語氣平淡,甚至帶著一絲微笑,似乎在說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