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羅布泊一
- 石門檻
- 石門檻
- 1586字
- 2019-07-07 15:30:55
這是一片戈壁沙漠,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不遠處那奇形怪狀的樹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此時此刻,姜峰一伙人才真正的觀察著所身處的環(huán)境。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他們的心,個個心情沉重。進入之前他們被告知所處的環(huán)境模擬地球的面貌,是不是表明他們現在在這個模擬的環(huán)境里也需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也需要吃喝拉撒,而身處沙漠這種環(huán)境,他們缺少最重要的物資——淡水和食物。
“我們現在唯一的優(yōu)勢是有地圖在手。根據所處的環(huán)境,這一片區(qū)域應該是沙漠,地圖上有一些標注點,具體情況不明,也許是個建筑物,也許僅僅是個地圖上的標注點,也許會有相應的裝備和補給品,也許什么都沒有。”六人圍坐一圈,姜峰指著地圖說道。
“鑒于我們現在的情況,我想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去一探究竟。不然在這里就是等死,不等渴死,左臂上的倒計時到了我們也掛了。”中島說道。
“剛沒注意,你們發(fā)現沒,這張沙漠地圖像極了一只巨大的人耳,這里是耳輪,這里是耳孔,這里是耳垂。”石頭拿起地圖轉了90度,指著地圖說道。
“你不說還沒注意,你一說倒真像個耳朵。”純子和翔太附和道。
“如果不是巧合,我想我應該知道我們在哪里了。”老九仔細看了地圖,說出奇怪的話語。
“這個場景應該模擬的是天朝的羅布泊,在新省的東南部,它長約60千米,寬30千米,明暗相間的半環(huán)形線條,一圈圈的向中心收攏,就像地球的耳朵。整個羅布泊就是一個已經干涸的湖盆,石頭說的耳輪就是湖水退縮蒸發(fā)后留下的一層層鹽殼,所謂的耳孔是被伸入湖中的半島一分為二的東西兩湖,而耳垂就是喀拉庫順湖注入后形成的三角洲。”老九沒有關子,直接說出了他的猜測。
“你怎么知道的這么清楚?”中島已經信了一大半。
“老九是專門研究未解之謎的,羅布泊在天朝也是個神秘的地方,他應該有過研究,而且這個耳朵特征這么明顯,我們又地處戈壁沙漠。”石頭解釋道。
“對,應該錯不了。”老九點頭。
“能不能把你所知道的羅布泊情況簡單的介紹一下,既然模擬的是羅布泊,那我們就不能放棄任何線索,可能你所知道的就是關鍵,至少我們比其他競賽者更深入了一些。”中島有些興奮。
“我有個不詳的預感,具體是什么還不好說。總之羅布泊這個地方不好說。”老九說道。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的內陸湖。然而在20世紀中后期因為流入湖泊的塔里木河流量減少,羅布泊沙漠化嚴重,迅速干涸,到70年代末已經完全干涸。這里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1℃。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穿越。”老久緩緩的述說道。
“71℃!我去,還不曬成人干了。”石頭震驚。
“羅布泊本身神秘莫測,其一據說在干涸前,整個湖泊是處于運動中的。湖水有時偏南,有時偏北,就像時鐘一樣,不停擺動,現在整個湖泊干涸了,擺動的具體原因仍未解開。”
“羅布泊還是樓蘭古城的遺址所在地。據史料記載,直至唐代,樓蘭還是一個非常興旺的國家,后來憑空突然消失了,直至瑞典人斯文·赫定在1900年3月28日在羅布泊探險的時候遭遇沙塵暴,結果意外發(fā)現沙子下面埋著一座古城,樓蘭古城才重見天日。”
“除了1900年斯文·赫定發(fā)現樓蘭古城后,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guī)模的考古,他將樓蘭遺址逐個編號,初次揭開樓蘭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獲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發(fā)掘了兩具樓蘭男性頭骨,并經英國人類學家基恩證實為歐洲白種。”
“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橘瑞超到達樓蘭進行考古,發(fā)現“李柏文書”。李柏文書是前涼西城長史李柏寫給焉耆國王的書信。它為研究中原政府經營西域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考察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個支流找到一大批樓蘭古物,并發(fā)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