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烏桓鮮卑聯軍
- 莽三國
- 口亥口束欠
- 2036字
- 2019-08-15 06:00:00
馮習也沒想到節目效果會這么好,直接喝死一個,還嚇死了一個,自己只不過用方天戟像拍西瓜一樣拍死了幾十個鮮卑人,他們竟然就怕成了這樣。
馮習顯然對于自己兇惡的表現沒有什么正確的認識,只是以為這兩人膽子比較小,結果就比較的夸張而已。
而其實彌加部的鮮卑人已經是談馮習色變,即便是彪悍的馬上民族,也沒見過人頭可以像西瓜一樣爆開的,馮習對他們來說只能用恐怖形容。
彌加見族人已經沒有了什么戰心,于是找到馮習來投降,馮習當然是同意了,不過也不清楚彌加是不是徹底的歸附,不過彌加對于馮習的安排倒是非常的接受。
彌加,馮習的安排跟烏延一樣,封侯,但是沒有實權,配合田豫行動。
馮習讓田豫在兩支鮮卑族居住的兩個河流交匯處筑兩座夯土城,施工人員就用這些鮮卑人,彌加的部族加上臧霸俘獲的闕機部鮮卑人,總共有十三萬左右,筑兩座簡單的夯土城并不困難,而且馮習也不要求什么進度,平定了這兩部之后,附近基本安定,剩下的就是發展的問題了,自然不能因為進度再搞出亂子來。
會合了臧霸的部隊后,馮習留下田豫和五千騎軍負責監督鮮卑兩部的筑城,馮習則在跟臧霸敘了會舊后,與烏延父子等,拔營向西行進。
馮習本來本著節省兵力的打算,只調用了一萬的漢軍,其余都是各族的部隊,沒想到幾仗下來,出力的都是漢軍,素力的這支主要的戰力還帶人離開了,也可以理解為反叛了,馮習只好著漁陽,上谷等地再派來了一萬五千騎,而這當然是馮習很大一部分的騎兵了,也是留著與袁紹作戰的重要兵力,不過已經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就不能再吝嗇下去了,再努力一下,北方基本就能安定很長一段時間了。
馮習一路向西,去找尋素力的部族,順便會合幽州增援的部隊,在過來烏侯秦河之后,馮習收到一個壞消息。
素力退回族中后,派人聯絡了在濡水上游北岸蟄伏的踏頓,難樓所部的烏桓人,雙方出兵兩萬騎劫掠右北平北部都尉區,不過因為有城墻的保護,受損失的主要是在草原上畜牧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烏桓人,損失并不大,不過素力等人還是劫走了不少牛羊,然后撤回了濡水一帶,而素力似乎也將族人遷徙到了這一帶。
濡水以南已經基本被馮習收入了勢力范圍內,踏頓等人的烏桓人顯然對此威脅很大。而且馮習跟這支烏桓族主要力量是明顯的敵對關系,必須要予以鏟除。
烏桓族的族人總共已經不足一萬落,不過戰斗人員卻是還有一萬五千之數,也因此糧草的消耗較大,難以為繼。加上周圍環境惡劣,踏頓于是經常劫掠殺死周圍散居的鮮卑小族。
兩支離踏頓最近的鮮卑部族,中部鮮卑的軻比能和東部鮮卑素力都對踏頓沒什么好感,但是經過了這么長時間卻一直相安無事,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幫助,閻柔。
閻柔被馮習擊敗后,與鮮卑人一起退入了漠南的廣袤地區,軻比能可以在草原荒地中當土皇帝,閻柔卻是時刻想要回到中原的。
在閻柔敗退后不久,幾郡的烏桓也敗退,退出了塞內。烏桓人的實力還要強于軻比能,雖然族人數量銳減,但是還保持著一定的戰斗力。而軻比能雖然是中部鮮卑最大的一股勢力,但是其并沒有統一中部鮮卑各部的力量,實力只比東部鮮卑三部中的一部稍強。
在閻柔的游說下,軻比能與曾經隸屬過的烏桓人達成了同盟關系,并在烏桓人的幫助下不斷壯大,統一了不少部族,實力翻了一倍。
素力在依附馮習后,也與閻柔秘密有往來,因此生了異心,在公然違抗了馮習之后,已經完全倒向了閻柔這一方。
馮習經過十多天的行軍終于在平岡以北六七百里處的英金河流域會合了鮮于輔帶來的一萬五千騎軍。
鮮于輔同時多帶來了很多的馬匹,馮習可以替換受傷的馬匹,同時臨時組織了一支單人雙騎的快速反應騎軍,五千騎,交給臧霸作為前軍,馮習則率兩萬騎于后接應,這樣就不至于在草原上被鮮卑人不停的騷擾而不好反擊了。
繼續西行了近十日,終于是離濡水不遠了,同時馮習的前軍臧霸部也開始受到素力派出的散騎的騷擾,可惜都被臧霸追上擊斃了。
素力在派出了幾股游騎騷擾臧霸,都被殲滅后,就不敢再派人來送了,馮習也因此安穩的抵擋了濡水上游,靠近最北邊的流域。
之前因為懼怕臧霸率領騎軍的機動力,害怕被咬住后馮習大部趕上后被圍殲,烏桓,鮮卑人一直沒再露面,馮習終于是在到達濡水后,遇見了敵人,而且是大部。
由烏桓和鮮卑人組成的聯軍,多達四萬余騎。
不過情況沒有給馮習留思考的時間,因為前部的臧霸追上素力的部隊后就死死的咬上了素力,兩軍于是開始混戰。踏頓,軻比能部趕到的時間與馮習相差不大,瞬間就加入了戰場。馮習自然不能延誤戰機,率領大隊騎軍也加入了戰斗。
馮習的部隊行軍多日,外族以逸待勞,自然是占據優勢的,但是漢軍整體戰斗素養,裝備等都優勢明顯,數量上差距也不是太大。
臧霸軍在對陣素力所部時就打的素力部節節敗退,在雙方投入全部兵力后,情況沒有任何改變。
由于雙方一次性投入的兵力過大,六七萬的騎兵混戰,指揮什么的已經非常的有限,完全就是各自發揮所長,硬拼個你死我活。
烏桓人,鮮卑人利用弓馬的嫻熟,可以放漢軍風箏,消耗漢軍,圍殺漢軍。漢軍則憑著連弩,鐵矛等裝備的優勢可以有效的擊殺敵人,更是憑著訓練有素的集團作戰,可以沖擊和圍殺敵人。雙方各展所長,混戰廝殺在濡水東岸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