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秦國長公主
- 邪妃有道
- 東山歸塵
- 2013字
- 2019-06-28 09:18:00
謝璋相邀,并出門迎接,張輒似乎并不滿意,謝璋出言問好,張輒只是坐在轎子中回話,轎簾卻遲遲沒有掀開。
她只好上前,掀開轎簾,躬身道:“請義父過府一敘。”
張輒沒有回她的話,裝作反應遲緩的樣子,翻了翻眼皮,看了她一眼,這才準備下轎。
見張輒擺完架子,下了轎,謝璋連忙請張輒入了府。
進入左相府后,謝璋直接將張輒請到了大廳,三人依次入座。
而茶點早已準備妥當,上完茶點,謝璋即可摒退了下人,并且找來了一部分相對還算信得過的兵士在大廳的三尺之外把守,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大廳。
謝璋的舉動,讓張輒很多驚訝,而她,為方便請張輒來見,在張輒來之前,早已換了男裝。
連日一來,楚王都中,不論朝堂還是集市,不少地方都流傳著她是秦公主的消息,對此,張輒一直持反對態度。
如今有機會相見,周圍有沒有其它人在場,只有這三個人,自然此時相問,再好不過。
不等謝璋開口,張輒提前問到:“哦,對了子玄,我聽不少人都說,說,你是秦公主,這個事……”。
見謝璋開口相問,她不慌不忙的站起身,走到張輒面前,抬起手,解開倌起的發髻,飄落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她一搖頭,將披散的秀發甩到身后,微笑著對張輒回到:“不錯,我的確是秦國長公主,我的本名叫林子涵。”
看到她的秀麗的長發,張輒瞪大了眼睛,而當聽到她親口說出自己是秦公主時,張輒開始有些瑟瑟發抖。
想起曾經讓相予她,張輒不僅有些后怕,沒多久,腦門上,就冒出了一行行細汗。
張輒自言自語道:“好在你做這一且,都只為滅秦,若是……,那我大楚,必將付諸流水。”
說著,張輒從寬大的袖子中,取出一塊方巾,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液。
“這些已經成為過去,過去已經成為歷史,未來才是屬于我們的,過去,我是秦公主,未來,我將屬于楚國。”
她回到座位上,坐了下來,看著張輒,說道。
對于她說的未來屬于楚國,張輒只是從字面上理解,認為,以后她將會在楚國定居,卻萬萬沒有想到,她,要做楚王后!
張輒聽她說,她的未來,屬于楚國,自然也是興奮不已,畢竟她的實力放在哪兒,即便不能挪為己用,自然也不能讓她站到自己的對立面。
老謀深算的張輒,暗自在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臉上露出些許笑意,笑的很勉強,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又似乎暗藏幾分冷嘲熱諷之意。
看到張輒的笑容,她自然也知道張輒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她冷哼一聲道:“楚國已經搖搖欲墜,義父還笑的出來,可真有雅興啊!”
聽她說楚國已搖搖欲墜,張輒的眼中,閃過一縷犀利的光芒,轉瞬即逝。
張輒緊接著回道:“我大楚根基穩固,豈可以搖搖欲墜來形容?哼!”
“楚國,是有一定的根基,可論根基,比秦國如何?秦國現在又如何?”
她的話,咄咄逼人,讓張輒有些應接不暇。
氣急敗壞之下,張輒道:“秦國根基,壞在秦王不識人,也壞在你這個蛀蟲上,我大楚沒有這樣的敗類。”
話剛說出口,張輒突然感覺說錯了什么,臉色漲紅的說道:“當然,重點還得怪那秦王不識好賴人。”
張輒的話,正在她的痛處,她的臉上一會兒白一會兒紅,她張了幾次嘴,卻說不出話來,淚水打濕了眼底。
謝璋這才打了個圓場道:“今天咱們不管以前是楚國人還是秦國人,目標都是為了楚國的未來,咱們還是開門見山吧。”
說完,做了個手勢,示意她說重點。
她摸了摸臉頰上的淚水,止住淚水后,平復了一下心情,她帶有幾分羞澀的說道:“楚王,今天找我,說要納我為楚王后,明日昭告天下……”。
不等她說完,張輒便已憤怒不已,這個時候納后,還是秦公主,張輒自然也明白這個瘋狂的決定,極有可能讓楚國陷入深淵,便打斷她,搶先說道:“不行,這絕對不行,就算是要納后,也絕不能這個時候昭告天下,這不是自己給天下諸國一個討伐我大楚的由頭嘛。”
她點點頭,道:“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不論如何,要制止楚王公開這個消息,我不在意我是秦公主還是楚王后,但現在,我在意楚國的存亡,更在意楚王的安危,所以,請義父務必幫忙。”
聽她這么說,張輒點了點頭,:“嗯,也好,我現在就去覲見君上。”
說著,張輒便站起身來,打算前往楚王宮。
她與謝璋將張輒送出了左相府,一番寒暄后,張輒才上了轎子,離開左相府,往楚王宮而去。
張輒剛剛離開,她對謝璋說道:“一人之力終有限,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有勞舅父也走一趟,我想左相、右相同提的建議,楚王當會遵從。”
謝璋嗯了一聲,當即吩咐下人,備下轎子,準備往楚王宮而去。
她則在左相府,等待消息。
張輒到達楚王宮后,離開趕往勤政殿,拜見楚王夜離。
勤政殿中,夜離正在忙著批閱奏折,張輒進入殿內,直接向夜離施了一個禮,夜離抬頭看了一眼,道:“哦,原來是張相,張相有何要事啊?”
“君上,臣聽聞,子玄本是秦國長公主,女扮男裝,而君上,欲娶入我大楚,為楚王后,不知可以此事?”張輒說道。
夜離放下手中的筆,點點頭,道:“嗯,對,我打算明日昭告天下,不知張相以為如何?”
張輒聽夜離說明日昭告天下,當即激動不已,道:“不行,君上,我楚國滅秦后,遲遲不殺秦王,在天下諸國之中,已成為眾矢之的,君上要迎娶子玄,臣下沒有意見,但此時昭告天下,無異于自尋死路,還望君上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