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今天開始和起點大佬同臺PK,需要各種票票。我本人本來是不大喜歡求票的,不過,相當那些大佬們,南瓜大爺確實算得上弱小!書友們支持一把。
如果要問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這幾十年來,有那幾樣東西不但沒有漲價,還降價了?
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沒有生活閱歷的,肯定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80年代開始,我們國家就已經初步的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我們需要感謝改革開放后包產到戶的政策,另外一方面,同樣要由衷感謝那一位“老農民”----袁隆平!
袁大爺的雜交稻讓70年代前的每畝三四百斤的產量,突然提升到了畝產1000來斤。
國家的幾億人口一下子就“飽”了
這對于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們來說,袁隆平就是我們的“恩人”!
米的價格,就算是到了2019年,國家的收購價格也只有一元左右一斤。
如果你要說比起86年7毛多的價格來說,沒有降,那么我們找另外一樣東西來繼續說。
自古以來,在信息不流通的情況下,樸素的老百姓對物價就有一個相對公平的衡量。
簡單來說,就是用雞蛋作為參照物,對豬肉,魚類有一個大概的估價。
老一代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個新地方,上街買東西,先詢問一下雞蛋的價格。
等雞蛋的價格確定后,按照“雞蛋肉價”來進行估算其他的價格。
比如,魚的價格,就是肉價的兩倍。
山珍海味,大概又是鮮魚價格的兩倍。
自唐宋以來,莫不是這樣。
魚為什么可以是肉價格的兩倍,就牽涉到了魚的養殖特性。
千百年來,魚都是野生的,它不像豬牛羊,早就被人們馴化了。
魚類,包括中國各地的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在1958年以前,都從來沒有人工繁殖成功過!
所以,自古以來,桌上面擺的魚類都必須是野生的,或者,漁民捕撈到野生魚苗后在池塘里喂養的,算不上“馴化”。
當然價格居高不下!
“年年有魚”其實就是說如果百姓家里春節有條魚,將會是最吉祥的一個年!
那么,答案出來了,只有改革開放后這幾十年來,魚類,特別是珍稀魚類,不但沒有漲價,反而還在降價!
如果按照物價系數,我們國家沒有解決魚類的人工繁殖的問題,估計我們現在的野生魚會被吃貨們整絕種!
你一個月的工資,很可能吃幾條鯉魚,你娃都要很心痛。
那么,我們能夠吃到如此便宜的魚類,必須感謝一個人,
鐘麟發明的人工繁殖技術開創了水生動物完全人工化養殖的新紀元。
他讓中國人有機會把魚吃到降價!
鐘麟(1915.10-1996.3),廣東南海人,GD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第一屆畢業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我國著名的魚類養殖專家,被譽為中國四大家魚全人工繁殖之父。
PS 這里多說幾句,表示對鐘教授的敬意!他的功績,我認為不下于袁大爺他老人家。這些資料也都是百度上搜不到的,書友不要認為我水!
我國家魚養殖大致有兩個里程碑,一個是春秋時代范蠡著《養魚經》,
另一個便是鐘麟的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技術獲得成功。
在家魚人工繁殖以前,從自然水域捕撈的魚苗進行養殖,不僅數量極為有限,成活率也很低。
魚苗的稀缺嚴重制約了淡水養殖業的發展,池塘養殖全人工繁殖魚苗成了世界關注的難題。
還是20世紀40年代,RB等國的科學家甚至對家魚人工繁殖宣判了“死刑”!
誰曾想到,1958年6月4日,隨著世界上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魚苗破卵而出,結束了千百年來完全依賴自然江河捕撈魚苗的歷史。
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我國淡水養殖業的飛躍發展。
該項成果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獲得了國家發明一等獎。
這項技術的領頭人鐘麟被譽為“家魚人工繁殖之父”。
1978年由中國全國科學大會授予“在我國科學技術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獎狀。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鐘麟還為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辦了10期淡水養魚培訓班,獲得成功,獲得聯合國等各方面好評,為國爭了光。
與中國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一樣,鐘麟的青年時代正值民族危難之際。
他憂國憂民,苦苦探索,將一腔熱血和憤懣都傾注在對科學的探索上。
無論是日寇的鐵騎還是國民黨的高壓,都沒能阻止他將畢生精力獻給我國水產科研事業和水產科學教育事業。
他師從我國魚類學家林書顏,是林書顏的得力助手。
1941年冬日軍侵入香港,鐘麟先生不愿科學的圣殿蒙羞,便輾轉廣西桂平,在重慶國民政府農林部廣西魚類養殖場任技術員,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RB投降后,任港英當局漁政司署技師、大埔魚市場經理,積極參加廣州國民政府漁業管理處廣東分處留港漁船護產起義的斗爭。
建國后,他毅然決然放棄港英當局的高官厚祿,回到了自己日思夢縈的祖國大陸,成為新中國少數幾位水產事業的領航人和奠基者。
......
重生一來,黃川的腦海里就一直有一個聲音頑強的在吶喊著:去養魚,去三和水庫養魚,去合適的地方養魚!
各種魚類的養殖方法接二連三的在腦海里自動浮現,甚至包括了各種飼料配方!
黃川生長在三和鎮,76年修建的三和水庫他很小就知道。
重生后,未來的黃川迅速的關注到了三和鎮的這個三和水庫。
靠近蜀都,最后會被納入蜀都市的城市范圍,獨享4萬多畝的水面,蓄水量接近3億立方米。
并且,三和水庫屬于岷江體系,水質達到了最優!
直接就是蜀都市內最為寶貴的水體資源和旅游資源。
可是根據黃川目前的認知,86年代的三和水庫,居然白白的放在哪里,除了春秋兩季會開閘放水到農田支援周邊的灌溉,居然沒有加以任何利用。
就在黃川到達荷花池市場后,展開了文化衫的印花業務,腦袋里出現了更加詳細的“指南”
1986年的5月底,水產研究所會鄧副研究員突破了食性轉化的問題,人工馴化大口鯰獲得巨大成功,
這項發明代表著,這是1958年鐘麟突破四大家魚之后,對肉食性兇猛魚類的食物改造完全成功!
他標志著,未來的這些味道最為鮮美的兇猛魚類,完全可以通過一般性的植物飼料進行人工喂養,將徹底的拋棄魚蝦等肉類喂養的歷史!
這項技術將最大程度的降低大口鯰之類魚類的價格!
黃川從資料上準確的查詢到,幾年以后,到了九十年代,大口鯰的價格會從20多元一斤,降到5元左右!到了9120年,也不過8元一斤。
86年的大口鯰屬于魚類中的貴族,由于不好繁殖,加上根本不碰活魚活蝦之外的東西,只能夠野生,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這玩意兒,一般人還買不到。
這個年代紅遍了全國的“球溪河鯰魚”就必須要用大口鯰作為主料!
可以想象,那個時候公路邊上飯店的“球溪河鯰魚”價格就不下50元一斤。
就算你先吃,對不起,還需要先預定!
......
對于黃川來說,最關鍵的是,腦海里已經明確了鄧副研究員在5月份的突破前遇到問題的答案,以及大口鯰成功后鄧副研究員上報國家的論文材料。
里面事無巨細的寫清楚了所有的細節和數據。
所有,今天來水產研究所的黃川是有鋼鞭材料的。
大口鯰的魚苗一旦成功,黃川接下來就是在三和水庫里進行網箱養殖,接近5萬畝的水面,該是多么大的一塊利益!
這么多天來的資料準備,讓黃川都快成為了大口鯰養殖的專家。
......
很快。看門大爺出現在了黃川的視線中,跟在他后面的是一位1米6多一點點中年人。
邊走邊問看門大爺
“老應,人呢?”
這是直接把邊上站著的黃川忽略了啊。
應大爺手一指
“就這個細娃,我就說嘛,這娃娃都還沒有長醒,怎么能夠來解決你的問題嘛。胡鬧!”
這時的黃川,上前一步,走到了鄧副研究員的面前,很穩重的把手伸了出去
“鄧主任,我是黃川,很高興見到你。”
沒有辦法,伸手不打笑面人!鄧副研究員也只有伸出手臂,和黃川簡單的握手示意后,迅速的收回了手臂。
“應大爺說的就是你?”他懷疑的問道
黃川略帶淡然的回答道
“就是我啊,難道還有其他人,我是得知鄧主任的項目遇到點小問題,想過來,看一下,看究竟能不能提出一點建議。”
1米6多點的鄧主任抬高了視線,注視了黃川幾秒鐘,仿佛短時間內下了決心
“哎,遠來就是客,走吧,我們這里不好找,到我辦公室喝杯水吧。”
轉身就往自己的辦公室走,黃川當然馬上跟著后面,過了門衛應大爺的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