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城務工一定要知道的100類安全常識
- 趙鳳艷
- 1581字
- 2019-11-06 15:26:34
20.冒充國寶、古董類詐騙
這類詐騙利用人們急于掙錢的心理,多以郵票、銅錢、古董、古幣等古物為誘餌,利用對方貪便宜,想發大財的心理特點施行騙術。戒備心理消失,貪占便宜的不良心理,適時施行騙術,上當后才幡然醒悟,徒嘆后悔。
案例1:
2008年5月,一名神色慌張的男青年在湘江的一座大橋上不時攔住過往行人,鬼鬼祟祟地展示其藏在衣服里的一尊佛像,說是剛從一個文物愛好者家里偷來的“古董”。
市民陳先生看佛像外表陳舊,有幾分古物的氣韻,似乎有些年份了,且那男青年稱“急等錢用”,便動了買下的念頭。還在猶豫之際,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向他們這邊走了過來,并煞有介事地稱自己愿意加100元錢買下佛像。
陳先生見到口的“肥肉”竟有人搶,便據理力爭。而賣主也很講“義氣”,將佛像賣給了他。后經行家鑒定,佛像是近年內用廢鐵鑄的,頂多值10元錢。
這不禁令我們想起了那個周朝文物的笑話。
案例2:
葛大爺以前在村委會工作了十多年,2008年9月,他在路上散步,一個陌生男子跑過來,以問路為由同葛大爺拉起了家常,稱自己是別家女婿,最近家中拆房時挖出了兩個“金元寶”。他岳父賣了一個,賣了好多錢,把房子蓋起了,還買了輛車。
他岳父家境好了后就開始嫌棄他,還要攆他走,他就趁岳父不在家的時候,把另外一個“金元寶”偷了出來,準備賣掉換錢,問葛大爺是否愿意買。葛大爺說:“我對這些東西不太了解,又不認識。”
這時走過來兩個人,經過一番研究后,“很專業”地斷定“金元寶”是“貨真價實”的,值大價錢。接著就很急迫地要以3萬元錢買下。這個人馬上從“專家”手中搶過“金元寶”拉著葛大爺就走,邊走邊對葛大爺說,以前吃過年輕人的虧,不相信年輕人,怕被他們把“金元寶”搶了去。葛大爺這么大年紀了,他相信葛大爺,問葛大爺是否愿意要,愿意要就以32 000元的價格賣給他。
葛大爺以前在村委會也遇見過上門女婿被欺負的事情,很同情他,也就同意買下來,反正自己也不吃虧,隨后葛大爺就回家拿了存折取了28 000元,到了他們指定的地點交易,交易的時候還少了4000元錢,葛大爺說他去借錢,讓這個人等著,當葛大爺拿著另外的4000元錢再去那個地點交易的時候,這個人和“專家”早就不見了蹤影。此時葛大爺已略感不對勁了,于是趕緊將所謂的“金元寶”拿回家讓朋友幫著看了一番,才知道所謂的“金元寶”根本就是假的,不值分文,看著金燦燦的外表,不過是鍍的金水而已。葛大爺隨后撥打了110報警。
案例3:
2009年10月的一天,劉女士前往市場的路上,發現一名男子在人行道上擺攤賣玉器。劉女士便湊上前去看男子攤上的玉器。此時,一個18歲左右的少女來到攤前,從包內拿出一個類似古董的“玉器”。少女稱自己是安徽人,繼父不讓其上學,便從家中偷出一些玉器變賣,打算換點學費,曾聽繼父說起,這些玉器是從墓中盜來的。
少女開價3000元,攤主向少女扔了800元,說:“沒有這么貴, 800元就行。”男子見少女的提包內還有玉器,就對她說:“小姑娘,你包里的古董更值錢,要不一起賣給我?”“你出的價太低,不賣了。”少女拿起包離開。
一直旁觀的劉女士,隨后在路邊叫住了少女,稱愿意花1萬元買下她的三件玉器。少女稱三件玉器原值兩萬,見劉女士心好,便答應便宜賣予劉女士。劉女士回家取錢后交給少女。因見少女可憐,劉女士還給少女帶來了月餅和水果。少女收錢后,從提包中拿出牛、馬、豬三件玉器給了劉女士之后便很快離開了。
劉女士回家后,把買來的“玉器”給朋友看,她朋友稱三件玉器是用玻璃與銅粉造成的假貨。隨即劉女士到派出所報警。
預防冒充國寶、古董詐騙方法:
以假冒國寶、古董為主要手段的詐騙之術,主要針對人群是女性和老年男性,利用他們貪圖便宜、想發財,對古董知識的欠缺等特點進行詐騙。
(1)無論對方說的如何天花亂墜,寶物如何珍貴無比,切記莫貪便宜,以免上當受騙。
(2)如遭遇此類事件,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應及時與家人聯系,或帶其到珠寶店等專業店鋪進行鑒定,然后再行決定是否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