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E教程:機制與流程(第2版)
- 孫宇彤編著
- 1662字
- 2019-07-26 18:24:49
前言
歷時一年半,繼前兩本書《LTE教程:原理與實現》和《LTE教程:結構與實施》之后,《LTE教程:機制與流程》終于為“LTE叢書之學好LTE系列”叢書畫上了一個句號, LTE技術從入門到進階的全套教程算是大功告成了。
身為系列叢書的作者,完成書稿之后,我覺得還是很欣慰的:能夠達成預期的目標,也算是不辱使命吧。
我的使命是什么呢?
作為LTE學習大使,我深知學習LTE技術的過程并不輕松,我的使命就是讓大家通過閱讀“LTE叢書之學好LTE系列”叢書,更高效地學習LTE技術,突破LTE技術的重重難點,理解和掌握LTE技術的精髓。
回過頭來看這三本教程,盡管內容各有側重,但目的都是一個,都是為了讓大家讀懂LTE,進而學好LTE。
學習LTE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把LTE學習的過程比作一段歷程的話,我覺得與紅軍前輩們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還是有些類似的:雪山就是 LTE 學習的兩座天王山——OFDM技術和多天線技術,而草地泥沼就是LTE的物理層結構。
借助《LTE教程:原理與實現》和《LTE教程:結構與實施》兩本入門教程的幫助,大家翻雪山、過草地,終于來到了大江大河邊。
LTE的處理機制以及信令流程,就是LTE學習過程中的大江大河。作為LTE網絡的實踐者,這大江大河是非過不可的,只有過去,我們才能到達彼岸。
怎么過呢?很簡單,《LTE 教程:機制與流程》就是跨越大江大河的橋梁,就是橫渡激流的飛舟。
因此,在寫作《LTE教程:機制與流程》時,我的目標就是希望這本書成為大家學習LTE處理機制和信令流程的指引,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LTE處理機制和信令流程。
從內容上看,《LTE 教程:機制與流程》以終端為主要視角:首先介紹了待機狀態和聯機狀態的處理機制;然后由動轉靜,介紹了與基站相關的S1、X2以及空中接口的結構與協議;最后介紹了LTE系統的基本信令流程以及IRAT的機制與流程。
通過這樣的內容安排,只要認真地學習,相信大家可以深入理解LTE系統的運作過程,為做好LTE系統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LTE教程:機制與流程》繼承了前面兩本教程的特點:
(1)三位一體,全面學習
本書延續了“LTE叢書之學好LTE系列”中教程、視頻和網絡三位一體的特點,相關的培訓課程視頻都已經發布到了51CTO 學院和網易云課堂上,具體網址見參考文獻。大家可以配合教程一起來學習,學習內容更加全面,學習效果會更好。
(2)娓娓道來,一氣呵成
由于這套教程來源于培訓的講稿,教程中保留了培訓課程中比較多的口語化描述以及通俗化的術語,希望給大家一種原汁原味的感覺。我希望這本教程不光好讀、易讀,還要能朗讀,朗朗上口。
另外,為了提高大家的閱讀體驗,我反復優化了教程內容的組織與連接,內容前后呼應,確保大家拿到教程后,能夠一口氣讀完,體驗到一氣呵成的感覺。
(3)細致入微,舉一反三
寫作本書的過程,也是我深化對LTE技術理解的過程。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分享了很多學習心得和體會,包含了很多LTE技術的細節,許多都是其他參考書上未曾涉及的。比如,PLMN選擇與小區選擇的關系、輔助同步信號的生成方式、隨機接入的三大挑戰、為什么不在隨機接入前導中直接傳終端ID等,大家都可以在教程中挖掘出答案。
本書還準備了一些思考題,幫助大家擴展思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書中的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讀者使用,讀者可以把思考題的答案以及 LTE 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發布在【空中接口學園】論壇上:http://www.pch.com.cn/bbs,我將及時點評與回復。讀者也可以訪問【讀懂通信】網站http://www.readhere.cn/bs,深入閱讀相關的技術文章。相關課程可以在http://study.163.com/u/2g3g4g和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4157106.html上看到。
本書由LTE學習大使孫宇彤編著,汪洲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孫沛然、楊慧瑞、汪中位、張秋娥協助了本書的編寫工作,易飛、空中接口學園的學長朱美根、學友鄢彪為本書提供了信令流程的源碼,這里一并表示感謝。
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想要與我聯系的話,還可以關注我的微博和公眾微信—“LTE學習大使”。

微博

公眾微信
寫作系列叢書與單本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出版了這套叢書前兩本后,一直有讀者聯系我,很關心下一本教程將是什么,什么時候出版。
現在謎底終于揭曉了,而且我有信心,這本教程一定是大家期待的那一本。
最后,預祝各位讀者都能通過閱讀“LTE叢書之學好LTE系列”叢書,讀懂LTE,學好LTE。
LTE學習大使
孫宇彤
于2015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