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見與思:終端的測量機制與判決

1.3.1 什么是測量

測量(Measurement)是移動通信技術中經常遇到的一個術語。

1.2節講到,測量是終端感知周圍環境的方法,而且由于無法定位,測量更像人的鼻子,而不是人的耳目。

就像感知能力是人重要的機能一樣,測量也是移動通信設備非常重要的機制。因此,除了終端需要測量,基站也需要測量。

另外,本章講的是終端的待機狀態,第2章我們就會知道,在聯機狀態,終端也離不開測量。

總之,測量在移動通信設備中無處不在,不過這一節我們還是圍繞終端的待機狀態,介紹在待機狀態下的那些測量。

處于待機狀態的終端,測量只會在終端喚醒的時刻進行,因此終端有一個固定的測量周期,就是終端的DRX周期。

1.小區選擇中的測量

(1)測量對象

在進行小區選擇時,終端需要測量的是RSRP,也就是小區參考信號的強度。如果你還不了解什么是RSRP,請翻閱《LTE教程:結構與實施》(第2版)一書的相關章節。

到了LTE的R9版本,對終端的測量內容進行了擴充,還可以包括測量RSRQ,也就是小區參考信號的質量。如果你還不了解什么是RSRQ,同樣請翻閱《LTE教程:結構與實施》(第2版)一書的相關章節。

不過對于LTE系統而言,終端通常測量RSRP就足夠了。

(2)測量范圍

測量范圍指的是頻率范圍。在進行小區選擇時,頻率范圍有兩種情況,對應小區選擇的兩種方式。

第一種情況就是初始小區選擇(全頻段掃描)。這時終端會對全頻段進行測量,耗時會比較長。當然,這個頻段與終端的制式相關,不同制式有對應的頻段。

第二種情況就是常規小區選擇。它是指終端根據確定的頻點信息對小區進行選擇。很明顯,進行常規小區選擇時由于頻點已經確定,測量比較快捷。

2.小區重選中的測量

(1)測量對象

小區重選與小區選擇類似,終端需要測量RSRP或者RSRQ(R9),同樣,對于LTE系統而言,終端通常測量RSRP就足夠了。

(2)測量范圍

在進行小區重選時,終端需要測量服務小區以及周圍的鄰區。

1.3.2 什么是判決

講解了待機狀態的終端測量后,接下來我們來講解判決。

判決很簡單,就是終端根據測量結果,決定要不要動作,判決的依據就是算法的結果。

算法又稱為判據,英文是Criterion。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算法是待機狀態處理機制中的關鍵因素。

由于在待機狀態下,終端需要執行小區選擇和小區重選兩大任務,因此判據也分為小區選擇和小區重選兩個判據。當然,這里說的小區選擇是常規小區選擇。

那么,判據的內容是什么呢?

判據其實是包含多個參數的算式,終端根據各個參數的取值,得到算式的結果,也就是判決的結果,從而決定終端最后的動作。簡單地說,判據類似于終端在做的數學題,當然這個數學題很簡單,通常只需要用到四則運算。

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解小區選擇時用到的判據,這個判據分 R8和 R9兩個版本。注意,這里說的小區選擇依然是常規小區選擇。

1.3.3 小區選擇判據

1.小區選擇的判據(R8)

在常規小區選擇的過程中,終端測量了小區的RSRP后,會利用S算法來得到判決的結果,判斷小區是否滿足要求。S是Select的意思,也就是選擇。

LTE規范TS36.304定義了S算法的具體內容。在LTE系統的R8版本中,S算法寫為

其中,Srxlev=Qrxlevmeas?(Qrxlevmin+ Qrxlevminoffset) ?max(Pemax?PPowerClass, 0)

不難看出,在S算法中用到了5個參數,這些參數的描述及其來源(R8)列在了表1.2中,其中的SIB代表系統信息塊,將在后續的廣播機制中介紹。

式中,Qrxlevmeas是終端測量到的小區參考信號的信號強度RSRP的數值;Qrxlevmin是系統參數,指可駐留的目標小區需要的最低RSRP,在附錄A.1.2展示的SIB1示例中,這個參數設為?124 dBm;Qrxlevminoffset是系統參數,是對應Qrxlevmin的偏置值,用在漫游的PLMN中,在S1B1示例中這個參數設為2 dB;Pemax是系統參數,指終端接入系統時最大的允許發射功率,在現網中,這個參數通常設為23 dBm;PPowerClass是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與終端的功率等級相關。請注意,終端的功率等級與終端的類型不是一回事。在規范TS36.101中,規定常用的LTE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為23 dBm。

表1.2 S算法參數的描述及其來源(R8)

終端經過接收系統信息和測量,獲取了表1.2所列的參數以后,得到目標小區S算法的結果。例如,如果測量得到RSRP為?95 dBm,根據SIB1示例的參數,非漫游終端無須考慮Qrxlevminoffset,Srxlev等于29 dB。

從本質上看,S算法將RSRP從絕對值轉換為相對值,單位從dBm變成了dB。

終端如果發現目標小區滿足S算法,判決通過,終端就會與目標小區同步。

如果熟悉GSM系統和WCDMA系統,你就會發現S算法在這些系統中都存在,只是測量的指標不同而已。

2.小區選擇的判據(R9)

到了R9,對S算法做了擴充,引入了一個新的算式:

其中,Squal=Qqualmeas– (Qqualmin+ Qqualminoffset)。

在新算法中用到了3個新的參數,這些參數的描述及其來源(R9)列在表1.3中。

表1.3 S算法參數的描述及其來源(R9)

這個新算式其實借鑒了WCDMA的小區選擇算法,嚴格說也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公式中的參數與R8算法的參數大同小異,只是把RSRP改成了RSRQ而已。

1.3.4 小區重選過程與判據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非常重要的小區重選過程,我們先來看小區重選的考量。

1.小區重選的考量

前面提到,小區重選是終端在待機狀態最頻繁的任務,也是最主要的工作。既然終端總是要進行小區重選,工作效率就很重要了。

由于當前無線網絡為了實現連續覆蓋,基站都是密集分布的,終端應該可以接收到許多鄰區的信號。為了減少鄰區測量的開銷,尤其是減少異頻測量的開銷,LTE系統設置了很多門限值,只有達到了相應的門限,終端才會啟動相應的測量。

利用門限來提升測量效率,是LTE系統從WCDMA系統中繼承過來的,不算創新。不過LTE系統也在小區重選中引入了兩項新的內容:

一個是在小區重選中引入了優先級的概念,不同的頻點可以設置不同的優先級,這樣網絡側更容易控制終端的重選行為,具體內容將在第6章中詳細介紹。

另外一個是考慮了終端的移動速度,具體內容請大家查閱其他參考書。

2.小區重選的步驟

小區重選的具體步驟如圖1.15所示。

圖1.15 小區重選的具體步驟

從圖1.15可以看到,終端會定時測量服務小區的RSRP,當RSRP低于門限后,終端開始測量鄰區的RSRP。當然,這里講的鄰區還是LTE系統的鄰區,其他制式的鄰區測量將在第6章中介紹。

終端通常會測量到多個鄰區的RSRP,接下來終端就要進行過濾,去掉一些不滿足條件的鄰區,過濾的方法稱為S準則,與小區選擇用的S算法是一回事。過濾后就得到了候選小區。

終端再對候選小區排序,排序的方法稱為R準則,R是Rank的縮寫,也就是排序。顯然,如果排序得到的最好小區不是服務小區,終端將重選最好小區。

3.測量過程的啟動

終端啟動鄰區測量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啟動同頻測量的條件

(2)啟動異頻測量的條件

S服務小區代表測量得到的服務小區 RSRP 經過 S 算法處理后的結果,Sintrasearch 和Snonintrasearch兩個門限值是系統參數,都會由SIB3來廣播。在附錄A.1.4展示的SIB3示例中,Sintrasearch設為42 dB,Snonintrasearch設為12 dB。如果采用1.3.3節的系統參數,Sintrasearch相當于RSRP等于?80 dBm;Snonintrasearch相當于RSRP等于?110 dBm。

到了R9,同樣引入了RSRQ作為啟動測量的條件,因為不常用,這里就不介紹了。

4.排序算法R準則

R準則有如下兩個表達式,分別針對服務小區和鄰區。值得注意的是,服務小區只有一個,而鄰區可以有多個。

R準則的參數描述及其來源列在表1.4中,可見,R準則的作用是調整各個小區的RSRP值,使得小區重選的過程更加穩健,終端不至于來回重選,也就是乒乓重選。

表1.4 R準則的參數描述及其來源

5.小區重選的過程

最后,我們用圖1.16來講述LTE終端的小區重選過程。

圖1.16 小區重選過程

從圖1.16可以看到,服務小區的RSRP(實線)在逐漸下降,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終端在逐步離開服務小區的覆蓋范圍。

當服務小區的RSRP低于Sintrasearch代表的信號值后,終端開始測量鄰區的RSRP。終端發現,鄰區的RSRP逐步走高,信號越來越強,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終端逐步進入了鄰區的覆蓋范圍。

得到鄰區的測量結果后,終端就會用S準則過濾鄰區。通常,鄰區的RSRP都會滿足 S 準則的條件,終端應該有很多個候選鄰區。不過為了方便展示,在圖1.16中假定終端只有一個候選鄰區。

接下來終端再用R準則來排序服務小區和候選鄰區。

從圖1.16可以明顯看到,R準則使得服務小區的RSRP數值被抬高,抬高的幅度為Qhyst;候選鄰區的RSRP數值被壓低,壓低的幅度為Qoffset,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區重選更加穩健,不會隨隨便便發生,以避免乒乓重選,出現終端反復地在幾個小區間選來選去的情況。這樣就得到兩條虛線,對應處理的結果。

經過R準則處理后,在t0時刻,候選鄰區終于成為最優小區。

不過,這時終端還不能馬上重選到候選鄰區。為了讓小區重選更可靠,LTE系統還定義了一個參數:TreselectionEUTRA,只有候選鄰區的信號在TreselectionEUTRA時間內持續成為最優小區,終端才能重選到候選鄰區。TreselectionEUTRA參數同樣由SIB3中廣播。

在圖1.16中,經過 TreselectionEUTRA時間后,由于候選鄰區信號仍舊最好,于是,終端就重選到候選鄰區上,駐留下來。這樣,候選鄰區變成了服務小區,而原來的服務小區變成鄰區,實現了角色的轉換。這個轉換過程,離不開下面要講的小區同步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岳阳县| 望城县| 宿迁市| 尼木县| 景宁| 霍州市| 宜阳县| 双桥区| 济阳县| 临江市| 鄂托克前旗| 衡山县| 米泉市| 绥中县| 大石桥市| 石城县| 江门市| 永新县| 双城市| 紫云| 拜城县| 盐源县| 望谟县| 天峻县| 中山市| 舞钢市| 吴桥县| 文水县| 琼海市| 巴彦淖尔市| 蚌埠市| 内乡县| 平陆县| 察哈| 白玉县| 分宜县| 佛学| 沂水县| 青川县|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