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聽
- 重生之云祥
- Q圈
- 2549字
- 2019-05-31 18:16:40
云祥的視線里逐漸變得黑暗,只能聽到周圍的人忙忙碌碌。
他聽到了太子妃的痛苦,圣上的悲痛,太子的瘋言瘋語,以及那小小的,有力的心跳。
是皇長孫!
可是他心跳的很亂,時而急促,時而緩慢,如此反復,速度越來越平緩,數十五個數才能聽見一下。
云祥很害怕這心跳聲突然停頓,一直數著數。
他數數時周圍一直有鐵鎖的聲音在打轉兒,可沒有靠近,也沒有遠離。
太醫斷言,皇長孫傷了心脈,恐怕會夭折。十九王爺惋惜皇長孫,眾人皆默。
太子已瘋,圣上傷了心神,諸事暫時交由十九王爺處置。
十九王爺下令,將太子禁足于太子府中,太子妃陪同皇長孫一同留于宮中診治,傳召三皇子和四皇子進宮侍奉圣上。將一干陷害太子、謀逆造反之人打進天牢,樂女秦小依凌遲處死,即刻行刑。宣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覲見,處理逼宮一事。
皇長孫的心跳聲在云祥數了三萬五千八百九十一時,跳了最后一下。云祥又數了幾百數,也沒等到,鎖鏈聲越來越近,云祥這下再也聽不見任何聲響了。
皇長孫當晚就沒熬過去,太子妃傷心不已,卻被診出有孕,已二月有余。
三皇子和四皇子于御前侍疾,因喂藥之人爭執不休,氣的圣上暈了過去,十九王爺失落地看著兩位皇子。
兩個皇子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圣上暈了過去,只為了掙個對錯。
三皇子是淑妃所生,自小和太子養在圣上身邊,性格謹慎小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四皇子是皇后所生,是太子同父同母的兄弟,性格活潑,善騎射。
十九王爺見他二人還不知悔改,只得下令,將二人罰跪在祖宗牌位前三個時辰。
皇后本就在一旁,兩人爭辯時,她就在一旁替四皇子說話。見十九王爺誰也不幫,眼神示意了自己的貼身婢女,確認婢女出去后,面對十九王爺的處罰倒也一碗水端平。
婢女是皇后身邊的人,即使在夜晚,也能暢通無阻地進出宮門。她披著黑袍,出了宮門,腳步匆匆,渾然不知身后有兩道影子跟著。
如此風平浪靜了三天,圣上的身子漸漸好轉,太子的“瘋”病似乎也有了起色。
只是朝堂之上紛紛唯十九王爺為尊,倒是他確實有本事,可是他只是暫代,終有一天還是圣上當政。如此,這風頭漸漸變了味道。索性是十九王爺為人溫潤親和,謙虛有禮,沒有做出任何僭越之舉,每晚按時與圣上聊天通報,仿佛他依舊是那個王爺一樣。
半月之后,守邊大將派人送來一封關切之函。圣上感慨之下,宣見太子,兩人密話良久,不表。
一月有余,立夏,十九王爺恭請圣上收回成命,圣上以身抱恙推拖,太子奉一紙罪己詔以求將功補過,十九王爺請示圣上,得令,準。
太子執政,十九王爺輔佐,如此倒也風調雨順,只是太子經驗不足,處事不及十九王爺果敢。此前尊崇十九王爺的風聲漸漸大了起來,竟傳到了圣上的耳朵之中,皇后替十九王爺辯解,圣上也不為流言所動,將十九王爺封為鎮國公,表彰他護駕之功,穩固朝堂之功,以定民心。
十九王爺一反常態沒有接受加封,而是直接面見圣上,懇請只求得個閑散之名,以后閑云野鶴,自在逍遙。圣上不怒反笑,沒有收回鎮國公的封號,還加封他一個逍遙王,十九王爺倒是很喜歡這個名號,情真意切地感謝圣上,兄弟二人相差二十余歲,圣上如今已五十四,十九王爺才三十三,本就亦兄亦父的感情,此刻更是其樂融融。
一切看起來都在變得更好。
三月后,入秋。四皇子在酒肆喝醉胡言亂語,意圖皇位,被抓。
太子未聽十九王爺勸阻,面圣直言。皇后求情,圣上按下不表。
當夜,十九王爺被密詔入宮,四路人馬分別接見。
一為圣上,二為皇后,三為淑妃,四為太子妃。
圣上屬意太子,但是擔心太子剛愎自用,容不下他的兄弟。皇后不愿兄弟相爭,只想保住四皇子一條命。淑妃探聽消息。太子妃身孕八個半月,將近臨盆,面對十九王爺顧左右而言其他,談到神明,談到鬼怪。
十九王爺不解其意,太子妃留下一句話便歇息去了。
“你可日日夢見我那夭折的孩兒!”
不過片刻,太子妃生產。
八個半月,已不算早產,十九王爺來不及離宮。
太子妃誕下一位公主,太子未能得允見太子妃一面,只能看看孩子。
可誰知抱著孩子的宮女與那先前凌遲處死的秦小依五成的相似。
“太子!”宮女面有難色,揭開襁褓,示意太子。
“是你!不對,你不是!這是兒子!”太子先是被宮女的模樣嚇了一跳,然后又發現宮女動作之下的含義。
太子怒氣沖沖地闖進產房,質問太子妃。
兩人破口大罵,已如死敵。
十九王爺見狀不妙,立刻將太子拖了出來。
而那小宮女早已沒了蹤跡。
太子妃血崩而亡。
后太子親見公主真身,思緒凌亂,嘔出一口鮮血以后開始滿皇宮找人。
問他找誰。
找小伊,找兒子,找太子妃。
太子瘋。
圣上重病不起,十九王爺主持大局。
朝中重臣爭論太子人選不休,十九王爺未受皇后之壓下釋放四皇子,被皇后攜國璽以奪權。
四皇子當立。
朝中呼聲一片。
十九王爺被勒令侍奉圣上左右,半步也不得離開。
四皇子重查太子逼宮一案,得出結果為太子妃淫亂后宮,私通款曲,動搖皇室血脈,太子妃被發現后意圖刺殺圣上和太子,才致使出現逼宮之像。
太尉被革職,守邊大將戴罪立功不予追究。
中秋,邊疆得此消息,守邊大將以“清君側”之名直指京都。
勢如破竹。
四皇子戰死。
守邊大將擁立三皇子,后返邊疆。
圣上未曾醒過,太醫醫囑,只剩兩月有余。
某個月光明亮,天朗氣清的晚上,圣上醒了過來,身邊只有一個十九王爺。
“是你吧!”
“是我。”
“你怎么下手這么狠呢?他們可是你的侄兒,侄孫呀!”圣上淚眼婆娑。
“我不知道會變成這樣,我都沒打算在你走之前動手的。”
“你可真是謙謙如玉,狼心狗肺!”
“彼此彼此,誰讓我們是兄弟呢?”十九王爺依舊笑面春風。
“我若可行,必生啖你肉!”
“你要哪塊?我替你割下來!”
“你這無恥之徒!”
“皇兄,現在除了我,沒有人想你活著了。”
“你騙我!我的孩兒不可能背棄我!”
“他們沒有背棄你,只是你擋到他們的路了。可我沒有,我在等你離開。”
“你親口說過,寧為逍遙王,不為朝中臣!你從不說謊!你早就不是我的皇弟了!”
“皇兄,普天之下,何處逍遙?”
“......”
“唯王者,逍遙!”
圣上留下口諭,封三皇子為太子,十九王爺為監國。
兩月后,圣上轟逝。
三皇子登基,十九王爺監國至新年請辭。
新皇允。
后朝堂行事不如以往,拖沓累行,上不傳下不達。
如此一年之久,新皇親請逍遙王,遭拒。
又遇大旱之年,外有匈奴壓境。內外交攻之下,新皇再請。
逍遙王,允。
逍遙王分流難民至富庶之地,以勞作水利之事保一方凈土。
后親征沙場,大破匈奴。
自紛亂結束之日起,新皇兩次次禪讓皇位,逍遙王均拒。
后萬民慟哭,群臣死諫,新皇第三次禪讓,逍遙王方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