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章 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第一節 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

堅持優煤、穩油、擴氣,打造新能源、電力外送、煤炭深度轉化三個增長點,繼續鞏固能源化工產業支撐作用。堅持“三個轉化”,推進“三個圍繞”,加快能源產品向清潔化升級、能源產業向中高端升級、能源開發向高效綜合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升級,實現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提升“十大基地”、“十大園區”建設水平,培育一批資源勘探開發、資源加工轉化產業集群,帶動能源裝備制造、能源金融貿易、能源技術服務等產業協同發展。優化開發空間格局,陜北重點打造能源化工全產業鏈,再造一個能源化工基地;關中抓好能源接續區建設,加速聚集能源配套產業,打造絲綢之路能源貿易金融中心;陜南以可再生能源開發為重點,加快天然氣開發,建設風電基地,逐步實現能源消費總量自給。到2020年,煤炭轉化率提高到50%左右,能源化工產業增加值達到5300億元。

——優煤。堅持安全、高效、綠色、集約發展,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建設大型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整合關停小煤礦,做好資源枯竭煤礦退出,示范推廣保水采煤、充填采煤、智慧礦井技術,加強煤矸石、礦井水、瓦斯資源化利用。重點建設榆神、榆橫、府谷、彬長、永隴、子長礦區等轉化項目配套煤礦,開展榆神礦區四期、子長北部礦區前期工作。煤炭產能力爭達到7億噸左右,大型煤礦產量占76%。

——穩油。提高采收率,穩定原油產量。加強陜北老油區擴邊精細勘探,加快富縣、宜君、旬邑、彬長等新油區勘探開發,突破致密油、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瓶頸,推廣應用二氧化碳驅油等二次三次采油技術。原油平均采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22%,產量穩定在3700萬噸左右。

——擴氣。堅持常規與非常規資源開發并重,穩步擴大天然氣產量。加大陜北氣田和鎮巴新區塊勘探開發,開展頁巖氣、致密砂巖氣勘探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彬長、韓城、吳堡煤層氣和延安頁巖氣勘探開發。常規天然氣產能達到500億立方米,非常規天然氣產能達到40億立方米。

——打造新能源增長點。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水風光并舉、分散式與集中式并重,穩妥推進低風速風電、風光互補、干熱巖供熱、地熱能發電、新能源微電網、氫燃料動力電池、物理儲能等新技術示范,降低開發成本,力促快速產業化。力爭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20萬千瓦,其中風電、光伏各750萬千瓦,水電500萬千瓦,生物質20萬千瓦。

——打造電力外送增長點。推進煤炭向電力轉化,加快清潔高效利用。以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機組為主,大力發展煤電一體化坑口電廠、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城市熱電聯產,重點建設神府、榆橫、延安、彬長四大“西電東送”煤電基地,基本實現陜北、關中中心城市和重點縣城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適時建設安康等火電支撐電源,加快推進礦區低熱值煤綜合利用發電。火電裝機容量總規模達到6400萬千瓦,其中外送規模2150萬千瓦。

——打造煤炭深加工增長點。示范推廣現代煤化工技術,培育能源化工全產業鏈。突出煤油氣鹽資源綜合開發,加強技術集成,著力提高綜合能效,降低煤耗水耗,實現廢水近零排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以推進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技術集成、煤油共煉、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甲醇制丁烯聯產丙烯等新技術升級示范為重點,建設神華、華電、中煤、延長、陜煤化、兗礦等一批骨干企業產業示范項目,并力促項目向下游精細化工延伸,建成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專欄7 能源化工重大項目

煤炭。建設榆神礦區大保當、小保當一號和二號、曹家灘、大海則、巴拉素、郭家灘、小壕兔一號和二號、隆德改擴建,榆橫礦區可可蓋、趙石畔、紅墩界、紅石橋、西紅墩、波羅、烏蘇海則、海則灘、黃蒿界,永隴礦區園子溝、招賢,府谷礦區段寨、西王寨,古城礦區古城一號,子長礦區中莊、安定等大型現代化煤礦。

電源。建設榆林、延安、渭南、富平、咸陽西郊、神木、漢中等熱電聯產項目;韓城、麟游、彬長、澄合等低熱值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延安、銅川二期、安康、商洛、黃陵店頭、神華榆林煤炭綜合利用項目自備電廠等骨干電源;錦界三期、廟溝門二期、趙石畔、紅墩界、橫山、延安等煤電一體化外送電源項目。

煤化工。建設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華電榆林煤炭資源循環經濟綜合利用、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二期、未來能源榆橫煤清潔綜合利用三期、延長靖邊煤油氣綜合利用二期、龍城粉煤清潔高效綜合利用一體化、延能煤炭分級熱解綜合利用、陜煤化蒲城煤基多聯產、陜煤化清水煤炭清潔高效分質利用、延長榆神煤炭清潔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延長榆橫煤基油醇聯產等示范項目,榆神煤制天然氣等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示范項目。

油氣。建設長慶油氣勘探開發、延長油氣勘探開發、中石化油氣勘探開發、延安頁巖氣勘探開發示范、銅川油頁巖勘探開發和韓城、彬長、吳堡、延川煤層氣勘探開發工程;建設陜京四線、鄂安滄、新粵浙、定邊—靖邊輸油管道三線,西安—安康、眉縣—隴縣、漢中—中貴等油氣管道項目。

可再生能源。建設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白河水電站、旬陽水電站,神木、定邊、府谷、榆陽、延長、旬邑、吳起、漢陰、隴縣、佛坪等風電場和潼關分散式風電場,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電站,關中分布式光伏發電,銅川、榆神煤炭采空區光伏電站,延安光伏扶貧示范項目,渭河盆地地熱及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等。

第二節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有色冶金。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結構調整,壯大骨干龍頭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以提升品種質量為重點,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低成本為方向,推進鈦、鉬、鋁、鎂、鉛鋅、釩等有色金屬及黃金等貴金屬精深加工,構建煤—電—有色金屬深加工等載能工業產業鏈,打造寶雞“鈦谷”、渭南“鉬都”、商洛“釩都”、榆林“鎂都”。繼續推進龍門鋼鐵、陜鋼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重點生產優質棒材、油井管坯鋼、中小H型鋼,逐步提高特鋼比重。有色冶金產值達到3400億元。

食品加工。以食品工業園為載體,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再造一個西部綠色生態食品生產加工基地。重點發展具有陜西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糧油、果品、乳制品、肉制品、果蔬飲品、釀酒、煙草、烘焙和方便食品等,做大做強本香肉、愛菊糧油、海升果汁、銀橋乳品、涇渭茯茶、紅星軟香酥等品牌。全省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

紡織輕工。加強西安、咸陽、寶雞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承接高端產業轉移,做大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等市場規模,發展棉型替代纖維、差別化纖維和產業用紡織品,提升功能性服裝競爭力,建設西部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積極研發日用洗滌用品、食用級塑料、工程塑料等日用品。紡織輕工產值達到1500億元。

建筑建材。鞏固提升“陜西建筑”品牌優勢,推動陜西建工等大型集團實現企業設計、構配件生產、施工、管理一體化發展,鼓勵“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場。重點發展建筑結構部品、新型墻體、保溫絕熱、建筑防水、建筑裝飾裝修等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全省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建材產業產值達到2100億元。

專欄8 傳統產業重大項目

有色冶金。中國西電與西安交大碳化硅項目、榆林鋁鎂產業基地、銅川美鑫鋁產業循環示范項目、陜飛集團航空用標準件原材料生產制造建設項目、陜西有色洋縣有色工業園、山陽釩產業園等。

食品。西鳳酒城、延安洛川蘋果產業融合園區、韓城花椒產業融合發展園區,西安銀橋30萬噸低溫液態奶及褐色飲料生產線、咸陽雙匯年168萬頭生豬屠宰和日產400噸肉制品加工、楊凌金蕎3萬噸蕎麥綜合深加工、渭南大荔陜富面粉加工、安康120萬噸富硒礦泉水、商洛萬噸木本食用油、茯茶綜合提升等項目,楊凌本香30萬噸高效安全豬飼料及1280噸動物蛋白飼料添加劑生產基地。

建材。陜西華特6000噸高硅氧玻纖池窯生產線、陜西鑫海源100萬噸氧化鈣生產線、西安建工集團預制構件生產基地、中國西部韓城陶瓷產業園、山陽奧科粉體納米級材料產業園、陜西建投現代化PC、陜西聚泰功能性新材料、漢中秦元科技高檔耐火原料燒結板、陜西洛玻低輻射鍍膜節能玻璃(LOW-E)深加工等項目。

紡織。咸陽紡織集團秦越紡織和現代印染搬遷入園產業升級技術改造、陜西愛為寶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西紡集團產能升級搬遷入園、陜西羊老大服飾羊毛羊絨產業集群基地等項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伊宁县| 霍山县| 巩义市| 江北区| 泸西县| 宜兰县| 扶风县| 祁阳县| 闽清县| 无棣县| 泰兴市| 东宁县| 理塘县| 桂林市| 杨浦区| 思南县| 黑山县| 图木舒克市| 武陟县| 辛集市| 宜春市| 阳泉市| 盐源县| 伊宁市| 淮北市| 大悟县| 庆城县| 潞西市| 收藏| 灌南县| 巴东县| 手游| 中超| 前郭尔| 河间市| 东丰县| 朝阳市| 宝山区| 甘泉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