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城的工業園區離市區有七八公里,這一片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廠企業,有以前寧城市老的廠礦企業搬遷過來的,也有后來新成立的合資企業,也有引進的獨立外資企業。
工業園區道路寬廣,廠房林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暉服裝有限公司下屬的服裝廠就坐落在工業園區的最南端,這里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工人們每天坐廠車往返于市區和園區之間。
張小紅今天下午休息,她決定抽空去跟她知道的幾位同學聯系聯系,說一聲,讓他們也加入到群里來。班長和群主不是都說了嗎?盡量團結多的同學進群,做為最初進群的幾個骨干分子,她還是要盡一份力的。
在廠里吃過午飯,她就坐廠車回城了。
她現在上班的春暉服裝有限公司所在的服裝廠,前身就是以前的國營春暉針織服裝廠。雖然性質已經不同了,
但是大家還是習慣性的叫春暉廠。
她從技校畢業進廠,一直就待在廠里,春暉廠幾經周折變遷,她都沒有離開。
她從縫紉車間的一個學徒干起,幾乎每個車間都待過,還跟著設計室的黃敏學過一段時間的制作,在春輝廠算得上是技術比較全面的骨干了。她在這里干了二十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獻給了春暉,真正可以說是從一而終,始終如一。這二十幾年她見證了春暉廠的起起落落,從最初國營企業到改制后的破產再到后來成為私企……
再等兩年她就要退休了。不過廠里說,就算退了還可以聘請她回去繼續工作,像她這樣技術全面的有經驗的老工人還是很吃香的。
廠里希望她留下,其實她也不希望走。
這么年輕退休了干什么?一旦閑下來,她還不習慣呢?
去跳廣場舞?去帶孫子?切,女兒還在上大學,聽她的意思還要準備讀研,男朋友都還八字沒有一撇,哪里的孫子帶?更何況,就算結婚有了孩子有對方的爺爺奶奶,輪得到自己嗎?
唉,想到哪去了?張小紅自嘲地笑笑。
女兒要讀研,這個張小紅支持,別說讀研讀博都可以,只要她考得上。
自己沒有上過大學,有點遺憾,現在是可著勁的支持孩子讀書,能讀到哪個程度當爹媽的盡量供。
兩口子的工資還是供得起女兒的。張小紅現在是春暉服裝廠的一個主管,工資加效益獎金還是客觀的,她丈夫也在廠里當電工,收入穩定。
雖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的人家,但是這么多年除了廠里快破產那幾年有些捉襟見肘外,一直都還是過得不錯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張小紅對自己的生活還是挺滿意的。
人要懂得知足,這是她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
廠車在電影院廣場附近有一個站點,張小紅就在這里下了車。
雖然電影院已經不在了,早幾年就拆了,但是廣場還在,在她們這一輩或者更老的寧城人心目中,還是喜歡叫這里電影院廣場。時不時地還要在廣場上舉辦一些活動,但是都不復以往的熱鬧?,F在的人可以玩的花樣很多,哪像以前,有個鬧熱,老遠都要跑來看。
她還記得第一屆紡織食品節的時候,哦呀!那場面簡直是……。原諒她只有初中水平,真的不知道該怎樣用語言來形容。
小紅很自豪,很驕傲。因為這一切都是由他們春暉廠引發出來的。
作為一個曾經的和現在的春暉人,這個可以談論一輩子。
張小紅走過電影院的廣場。
現在這條大街已經不通車了。
早在十年前,這里就被市政府修建成為步行街了。據說可以媲美南京路和春熙路。
南京路張小紅沒有去過,不知道是什么樣子,估計很熱鬧。春熙路倒是去過,不過那里太吵太鬧,人太多。她不是很喜歡。她還是很喜歡這里的步行街。
陳麗麗曾經笑她太小家子氣,她說我就是覺這里好。
寧城的步行街是最悠閑的地方。
步行街左右兩邊是一排高大的黃果樹,黃果樹枝葉繁茂像撐開的一把把巨傘,給樹下行人帶來一片綠蔭。那些散步遛彎的老人,那些歡快奔跑小孩,那些在商場里進進出出的主婦們,那些步履匆匆的年輕人,都喜歡在步行街黃果樹下放緩自己的腳步,坐一坐,聊一聊,看看樹,看看花草……
步行街就是寧城的心臟,是寧城的名牌。
張小紅就喜歡這樣的環境,節奏不快,她也喜歡在下班或者閑暇之余在這里走一走,看一看。那怕這里已經完全變得面目全非了,周圍全都是新修的高樓大廈,但是只要這些黃果樹還在,她就覺得很安寧,新是踏實的。
不僅張小紅有這樣的想法,大多數寧城人也是這樣想的——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也不會妨礙我坐在黃果樹下回憶過往。
張小紅穿過步行街的綠茵,走到了城區人民醫院。
在人民醫院的側門旁,那里有一家水果鮮花店,店名就美美水果鮮花店。
這是同學王大勇開的,張小紅就是來找王大勇的。
這個時候沒有什么顧客,王大勇正躺在門口的遮陽棚下面打盹。
他老婆劉梅在屋里插花籃,看見有人進來,以為是顧客正準備起身,張小紅趕緊說道:“是我,你別起來了?!?
“呀,是小紅姐,你可有些日子沒來了??熳??!?
從貨架下面拉出一個小凳子遞給張小紅。
張小紅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了下來,伸手拿起一支康乃馨,修剪了一下往花籃里插去。
看得出來她對這里很熟悉,跟劉梅也很熟悉用不著客套。
“我今天下午休息,過來看看,找大勇說件事?!?
“那我把他叫醒吧。”
“別,也不是什么要緊的事,讓他多睡會。我也沒別的事,幫你插花。”
王大勇兩口子都是下崗工人,大勇和張小紅愛人李平以前都在機械廠,后來都下崗了,李平先是在外面打了一段時間的臨工,后來通過張小紅的關系進了春暉服裝廠當電工,算是穩定下來了。
而王大勇和老婆劉梅則興致勃勃地走上了經商之路。
雖然賣水果是小商販,但是也算是下海了吧。
最初他們可是蹬個三輪車在醫院門口擺攤子賣水果。
因為劉梅的姐姐姐夫是醫院里的,跟門衛特地打了招呼,人家才沒有趕他們走,允許他們在門口擺攤。很過了一段風里來雨里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