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楚門趕集
- 明末廢柴
- 吳前法
- 2596字
- 2019-05-31 10:47:56
吳偉回到家,發(fā)現(xiàn)父母正在商量著什么事情。吳偉仔細(xì)一聽,才知道原來是父親要去楚門趕集。家里下地的鋤頭壞掉了,需要去集市上買把新的鋤頭,而且家里的米和鹽也沒了。母親看了看吳偉和青青身上破破爛爛的衣服,對他爹說:“他爹啊,明天就是市日了,要不你順便去給阿偉和青青買幾尺布吧。”
他爹犯難了,道:“你也知道,我們家沒錢啊。”
“唉!”母親內(nèi)疚的看著穿著破破爛爛的吳偉和青青。吳偉聽到了,從懷里掏出了這十兩銀子,遞給了母親。出乎吳偉的預(yù)料,父母卻沒有出現(xiàn)驚喜的表情,反而很是驚恐,母親甚至嚇得哭了起來,父親既驚又怒道:“阿偉,你說,這些錢是從哪里偷來的?快,還不還給人家。”
吳偉哭笑不得,道:“爹,這錢不是偷來的。”
誰知父親更害怕了,顫抖的說道:“這,這難道是,是搶來的嗎!?我們雖然很窮,但要有骨氣,不能干犯法的事情。快,隨我去官府自首,也許大老爺還會念你是個傻子,對你從輕發(fā)落。”
吳偉無語了,道:“爹,娘。你們放心吧,我真的不是偷的,也不是搶來的。”
父母很驚訝,道:“那你的錢是從哪里來的?”
吳偉心里想:“要是說了實話,說是抓住了宋精和馬金蓮?fù)登椋X是從宋精身上敲竹杠敲來的,估計父母首先是不相信,然后還是不會放過自己。所以不行,不能說出實情,得想一個合理的解釋才行。”
吳偉有了主意,笑道:“是好心人給我的。”
父母不信,問道:“阿偉,你別胡說,哪個好心人會沒事干,突然給你十兩銀子。”
吳偉道:“說來也巧,我今天在外面玩,正好在路上撿到了一個錢袋,我于是想起了爹娘時常教育我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父母露出了欣慰的表情,看來自己的教育產(chǎn)生了效果,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
吳偉繼續(xù)道:“于是我就在路邊等啊等,等了好半天,終于有一個員外打扮的人路過,看他的模樣好像很著急,我于是上前問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煩,他就問我有沒有撿到一個錢袋,我說是不是這個錢袋,他很高興,然后為了感謝我,給我十兩銀子作為酬謝。”
幸虧吳偉機(jī)智,這個故事雖然是編的,但父母卻都相信了,很是高興,道:“阿偉,你做的對。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堅決不能要。既然是好心的員外感謝你的,那我們就收下吧。”
有了這十兩銀子,一家人都很高興,終于有錢買東西了。除了父親買鋤頭,家里買米和鹽,給吳偉和青青買幾尺布以外,母親甚至提議父親明天去集市上買一點面粉,做錫餅,因為家里窮,一家人已經(jīng)好久沒吃過錫餅了。
第二天一大早,吳冀要去楚門城里趕市日,楚門的習(xí)俗,每隔五、十整數(shù)就是集市日。妹妹青青本來也想去趕市日,但是被母親拒絕了,一是覺得作為一個女孩子拋頭露面不好,還有就是家里需要人幫忙。青青見沒得去,很不開心,哭了。吳偉也想去看看明朝的集市到底怎么樣的,于是也纏著吳冀要去。吳冀本來不同意,但是母親李桂蘭說:“他在家里沒什么用,還礙事,你把他帶走吧,我干活也好輕松。雖然他別的沒用,路上幫你拿一些東西應(yīng)該可以。”吳偉心里一陣惡寒:感情自己就是一個多余的累贅。不過,累贅的福利到了,吳冀聽了母親的話,也沒再拒絕,帶上吳偉,懷揣著銀子就出發(fā)了。一路上,遇到了好多鄉(xiāng)鄰,大家也是要去鄉(xiāng)里趕市日,于是大家結(jié)伴一起出發(fā),一路上有說有笑,好不熱鬧,很快就來到了集市,說是集市,其實不是集市,而是楚門千戶所所在的所城。
大明太祖宏武二十年,倭寇侵?jǐn)_江浙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國公湯和在沿海筑城設(shè)防。此年,楚門橫山乃置御倭水軍千戶所,始屬磐石衛(wèi),后隸松門衛(wèi)。今玉環(huán)縣境漩港以南,玉環(huán)本島等海中諸山全被遷棄。玉環(huán)本島及各海島居民徙于所內(nèi),約午前遷者為民,午后遷者為軍。
由于戚繼光的對倭寇接二連三的重創(chuàng),倭寇元氣大傷,也不敢再這么囂張,近年來很少侵犯東南沿海,所以平時成了開市日的好場所。城內(nèi)很繁華,石板鋪成的街道,兩旁鋪面林立,城內(nèi)有上萬人口,隱隱有小城市的規(guī)模和氣勢。
跟著父親走在熱鬧的街道上,吳偉有一些恍惚,仿佛又穿越回了現(xiàn)代,白墻黑瓦,小橋流水,一派熟悉的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格,街上的行人穿著明代的服飾,從容自在,想不到在明朝,楚門就已經(jīng)這么發(fā)達(dá)了。
吳冀帶著吳偉來到集市上,街道兩側(cè)攤位上的貨物琳瑯滿目,吳冀首先來到賣鐵器的攤位前,想買一把新的鋤頭。賣鐵器的有幾攤,有賣菜刀、鐵鍋、鋤頭、斧頭等。明朝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一般農(nóng)民進(jìn)城,都是買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菜刀農(nóng)具之類自己不能生產(chǎn)的東西。
吳冀逐攤逐攤的看過去,仔細(xì)觀察各攤鋤頭的優(yōu)劣和價格的高低,有一攤與別的攤不同,攤主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居然是穿著一件破舊的鴛鴦戰(zhàn)襖,每件鐵器的價格均是其他攤位的兩倍差不多。有一個青年挑了一把菜刀,他問道:“老頭,你的東西怎么這么貴?”
老頭自豪的說:“誰不知道我趙鐵頭的東西好。”
那青年明顯不知道趙鐵頭是誰,說:“我還真沒看出哪點不同。”
那老頭笑了,說:“你不信可以隨便拿一把別的菜刀,與我的菜刀對砍一下,如果我的菜刀砍壞了我就給你一兩銀子。”
那青年眼睛亮了,大聲道:“周圍的父老鄉(xiāng)親可都聽見了啊,老頭,你輸了可不許耍賴啊。”
趙鐵頭胸有成竹的說:“笑話,我趙鐵頭豈是這種人,你盡管一試。”
那青年在旁邊的鐵器攤上買了一把菜刀,在眾人的注目下,兩把菜刀砍在了一起,趙鐵頭的菜刀安然無恙,而另一把菜刀則出現(xiàn)了明顯的缺口。“果然是好刀!”圍觀的眾人不禁發(fā)出一陣喝彩。趙鐵頭得意的說:“別說一把菜刀,就是倭寇的刀,也能被我打造的刀砍斷。”那青年驚奇的問道:“哦,敢問老丈是?”趙鐵頭驕傲的說:“我以前是戚家軍的鐵匠班班頭,人們都叫我趙鐵頭。”
“啊,原來是為戚爺爺?shù)能婈牬蛟毂鞯模‰y怪這么鋒利。”眾人露出萬分崇敬的神情,然后紛紛搶購這些鐵器,吳冀也搶購了一把鋤頭。
買了鋤頭后,吳冀還購買了大米,家中必需的油鹽醬醋,還買了一袋面粉,并猶豫了半天咬牙買了半斤豬肉,然后來到一家布店,按母親李桂蘭的囑咐,準(zhǔn)備買幾尺布為吳偉和吳清淑做的新衣服用。走進(jìn)店里,只見各種布料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作為城里最大的布店,生意很好,店里買布的一般是女子,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婦,明朝雖然受封建禮教“三從四德”的約束,有未出嫁女子不出閣的規(guī)矩,但這是對大戶人家小姐的約束,對于小戶人家或平民百姓,則沒這么講究。吳偉后世哪見過這么多古代美女,趁機(jī)大飽了眼福。正當(dāng)這雙加x光的24k鈦合金狗眼四處掃描時,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吳偉以為眼花了,或以為思慮過度出現(xiàn)了幻覺,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沒看錯,真的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