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破敗的清港百戶所
- 明末廢柴
- 吳前法
- 3243字
- 2019-08-27 14:47:10
到了正式上任清港百戶所百戶的日子了,吳偉特意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在上任清港百戶所百戶之前,按照規定,還要先去楚門千戶所報到一下。
對于李三江,吳偉實在沒什么好感,但沒辦法,自己是他的下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所以吳偉只能硬著頭皮來到千戶所衙門。
在接見吳偉時,李三江臉色很不好,因為上次楚門倭寇入侵事件,自己作為楚門千戶所千戶,成功擊退了倭寇,并生擒了十二名倭寇,按理說是自己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功臣,理應要受到朝廷的嘉獎,但奇怪的是,朝廷卻單單敕封吳偉為百戶,對自己沒有任何嘉獎,甚至在圣旨里連提都沒提。
李三江感覺心里憤憤不平,仿佛是吳偉搶走了自己的功勞,所以怎么可能對吳偉有好臉色呢。
但這真的是冤枉吳偉了,這根本不是吳偉故意搶走他的功勞,其實應該是他自作自受。
周進在奏折里不但表彰吳偉的功勞,而且還參劾李三江御下不嚴,玩忽職守,讓倭寇內應得以蒙混入城,導致許多無辜的百姓死傷,周進將楚門城百姓的死難的責任都歸罪到李三江身上。
崇禎看后大怒,但念在此次幸虧吳偉機智,成功退走了城外的倭寇,讓城內的倭寇束手就擒,使楚門沒有落入倭寇之手,朝廷開恩,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已經是對他最大的恩賜了,但李三江哪里知道這些,他不但不感激,反而認為是吳偉搶走了他的功勞。
于是怎么看吳偉,怎么都不順眼,仿佛吳偉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
因此他看到吳偉時,心里很是不悅,他冷笑道:“呵呵,吳偉,吳百戶,想不到啊,恭喜啊,吳百戶真是年輕有為,小小年紀就能夠立下如此功勞,還深得皇上信任,將來前途無可限量啊,說不定老夫還要仰仗你的照顧提拔呢。”
吳偉對他的陰陽怪氣不以為然,客氣的道:“李大人真是太折煞下官了,下官有此次的功勞,也全是仰仗大人對我的信任和栽培。”
李三江冷笑道:“算你還識相,上次要是沒有我授權讓你指揮,你也不會有今天的功勞。”
吳偉裝作非常感激的樣子,道:“屬下對大人的大恩大德感激不盡。”
李三江這才心情舒暢了點,道:“你明白就好,既然你現在是我的手下,就要一切聽從的指揮,今后你要老老實實當差,下級最忌諱的是與上級搶功勞,你明白了嗎。”
吳偉無語,表面上只得恭謹的回答:“屬下明白,屬下一定唯大人馬首是瞻。”
完成了禮節性的見面和客套后,李三江也不想再多一刻看到吳偉這令人討厭的家伙,讓他趕緊滾去清港百戶所上任。
吳偉拜謝了李三江,帶著自己的小弟,也就是五個乞丐,開始人生第一次的走馬上任了。
此刻,吳偉的心情還有點小激動,畢竟這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當官,前世看到那些個當官的高高在上前呼后擁的樣子,那是非常的羨慕嫉妒恨,連做夢也想能夠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當官,想不到現在夢想居然實現了,而且一當就是正六品的官,要知道縣老爺也只是七品,自己一下子就比縣老爺都大了,心情能不激動嗎,。
明朝實行衛所制度,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戶所下設百戶所(一百一十二士兵)。百戶所設總旗2個(每總旗轄50人)、小旗10個(每小旗轄10人)。
正軍服役于衛所,必須帶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兒育女,每一軍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糧,但實際情形則常分配不足,行軍時則發給口糧,衣裝則須自備,武器則由國家以工匠生產。
軍士在營,分成守備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時輪流,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隨著時間推移,衛所官侵占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之事,已經常發生,這個目標漸難以達到。
一般正軍身死,即以戶中壯丁補充,但由于軍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如明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計47986人,因此有“根補“、“勾補“等方法。根補即抓回逃軍,勾補則由其戶中以丁補,但此舉既擾民又擾官,亦有軍官藉此貪污,迫害人民,使鄉里間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無減。
吳偉通過打聽,很快找到了清港百戶所所在地,清港百戶所坐落于一座小山上,是一處破舊狹小的城堡,四周只有一里見方,說是城墻,其實還不如人家里的院墻,其實也只有兩米不到的高度。
當吳偉來到城堡門口,奇怪的是沒見到一個守門的衛兵,城門上也見不到一個人影,吳偉懷疑是自己走錯地了。
城門還大開著,吳偉走進城堡,里面破舊臟亂,街道兩旁三三兩兩建有低矮破舊的茅草房,夾雜著屎尿的味道,臭氣熏天,但也沒見到一個人影。
吳偉和瘦猴他們五個人一邊走,一邊喊道:“有人嗎?”
走著走著,吳偉終于發現了一個衣衫襤褸類似乞丐打扮的人聽到聲音從一處房中走出來。
終于看到了一個活人,吳偉于是問道:“老鄉,請問這里是不是清港百戶所啊?”
說來也怪,那乞丐打扮的人好奇的打量了他,說道:“你找清港百戶所干什么?”
吳偉恭謹的說道:“我是新任的清港百戶所的百戶,今天是來上任的。”
那人一驚,忽然拜倒在地,說:“在下是清港百戶所的總旗李建,不知百戶大人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吳偉呆住了,吃驚的打量著面前這個乞丐一樣的人,問道:“你就是清港百戶所的總旗,那么其他人呢?”
說到其他人,李建哭喪著臉,說到:“大人,其他人跑的跑,散的散,現在加上我就剩下二十五戶了。”
“只剩二十五戶,二十五戶,說好的百戶呢?”想不到一上任,就給自己這么個打擊,吳偉非常郁悶,看來自己的百戶現在只剩下個虛名,應該叫二十五戶才對。
“不過沒關系,不是還有地嗎。”吳偉安慰自己道。
衛所實行屯田制度,每戶軍戶分給一定的田地耕種,戰時為兵,平時為農。
那總旗聽到吳偉說到地,苦笑道:“大人,你知道為何大家都要逃走嗎?”
“為何?”吳偉疑惑的問道。
“因為軍戶被李三江盤剝的太厲害,苦不堪言,所以才逃走的。”
吳偉更疑惑了,于是讓李建將百戶所的情況一五一十的相告。
原來清港百戶所按規定原本是有一百一十二戶軍戶,每戶屯田十畝,有水田一千一百二十畝,根據明朝衛所制度規定,軍戶除了自己留部分糧食外,還要上交一定比例的糧食,以供應上官日常所需以及留作戰爭時的儲備。
這樣算下來,其實軍戶比農戶的糧賦重了許多,不過如果遇到好一點的上司,能夠體諒下面軍戶的生計,允許底層的軍戶少交一些糧賦,軍戶也能勉強為生。
但如果遇到貪得無厭的,比如像李三江李千戶這樣的,那就遭殃了,軍戶就完全成了為他耕種賺錢的私奴了。
軍戶因受不了這樣的重賦而紛紛逃走,明朝對逃跑的軍戶懲處很嚴厲,但是仍舊阻止不了逃兵越來越多。
吳偉問道:“我們每畝地要交多少糧食,李建道:“每畝每年交糧食一石或銀子二兩。”
黑,真黑啊!吳偉知道在玉環,如果風調雨順,還要種上早稻晚稻和小麥,每年的糧食最多也就二三石。
但玉環處于東南沿海,幾乎每年都要經常遭受臺風的侵襲,農業種植往往會遭受很大的損失,能有一半的糧食收獲就不錯了,想不到李三江居然要每畝收一石。
而且如果折成銀子的話,居然是二兩,現在是亂世,雖然糧貴銀賤,北方由于連年大旱,再加上兵荒馬亂,糧食要貴的更多,通常要賣三兩甚至五兩一石,但相對于北方,江南的雨水要多一些,沒有遇到連年的大旱,而且還算太平,糧價頂多也就一兩五錢一石,他居然折銀要收二兩一石。
黑,真黑啊!也就是說,你完不成糧食繳納任務也沒事,可以用銀子抵,但是用銀子更不劃算。
想不到清港百戶所已經糜爛到這個地步,吳偉感覺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個坑里了,吳偉甚至后悔當這個破百戶,但如果不干,可能還不行,如果不干,那就是公然違抗圣旨,那后果可是很嚴重的,輕則殺頭,重則滿門抄斬也不是不可能。
吳偉沒辦法,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吳偉先讓他給自己和瘦猴他們找一間干凈一點的空房子,安頓下來后,然后讓他將百戶所里所有的軍戶都帶過來見自己。
過了一會,李建帶著一批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如同乞丐一般的人來見到吳偉面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有一百人左右。
眾人見了吳偉,紛紛跪下叩頭說:“拜見百戶大人。”
吳偉很不習慣,連忙道:“大伙都起來吧,今后見了我也不用下跪。”
眾人稱不敢,說禮不可廢。
吳偉也知道這個時代的規矩一時半會還不可能改過來,就由著他們。
看到這群乞丐一樣的人,吳偉完全想不到這是一群明朝的衛所官兵,可見明朝衛所制度的糜爛,軍官對軍戶的盤剝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