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崇禎皇帝
- 明末廢柴
- 吳前法
- 3224字
- 2019-08-26 20:51:24
北京紫禁城御書房,一個男子看上去約莫有四十五歲的樣子,此刻正坐在一張寬大的案桌前,專心的看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他面前案桌上的奏折堆積如山。只見他穿著一件白色的棉服,棉服上還打著好幾個補丁,他的額頭上已經爬滿了皺紋,頭上也已經有了白發,但面容滿是威儀。
此刻他看著手里的奏折,卻眉頭緊鎖,看來額頭上又要增加一道新的皺紋了。突然只聽“啪”的一聲巨響,那聲響就連站在門外值守的幾個小太監也嚇得差點摔倒在地。他將手里的奏折狠狠的摔倒地上,并破口大罵道:“廢物!都是廢物!什么事都要請求朕給你們解決,朕養你們有何用。”
值守的幾個小太監嚇得臉色蒼白,大氣都不敢出。很難想象,這正是當今皇上崇禎帝朱由檢,雖然看上去已經有四五十歲了,但其實他今年才二十三歲。
為何崇禎帝如此生氣,原來他看了幾封奏折和急報,沒有一件是好事。壓在崇禎心頭最大的隱患是西北的流賊,這幾年朝廷可以說下了很大的功夫,專門用來剿滅流賊,但想不到流賊不但沒有消滅,反而流賊之勢越演越烈。自去年開始,流賊已經從陜西蔓延到了山西,連續攻陷大寧、澤州、壽陽等地,其余部分從黃河以北侵犯懷寧,并攻陷了修武。今年二月十一日,農民軍進入河北,參將楊遇春率兵追之,中伏死。義軍連陷趙州、西山、順德、真定等。又于邢臺摩天嶺西下,至武安,敗左良玉軍;守備曹鳴、主簿吳應科等皆戰死。農民軍在河北勢力大震。
崇禎六年(1633)六月,川兵鄧玘奉詔授剿農民起義軍,到濟源,射殺義軍首領紫金梁,義軍乃退至林縣。楊遇春追殺之,中伏而死。義軍乃用其旗,誘殺其他官軍,川軍大敗,初五日土司馬鳳儀一軍也被義軍擊敗于候家莊。
然后是自崇禎四年年底開始的孔有德的叛亂,雖然今年二月二十六日,攻克了萊登水城,孔有德的叛亂得到了鎮壓,但是孔有德、耿忠明等人還是被逃跑了。更嚴重的是,他還是帶著大量先進的火炮投靠了大金,皇太極聽說他們帶著大批先進的火炮來投,很是激動,出城十里相迎,并賜封兩人為王。大金有了這批先進的火炮,對大明城防來說,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威脅。正因為有了這批先進的火炮,此后,大明堅固的城墻再也不能成為阻擋大清進攻的屏障。
東北的韃子始終是大明邊境最嚴重的威脅。崇禎六年(1633)七月十四日,后金兵取旅順。當時,總兵官黃龍駐守旅順,因鴨綠江有戰事,黃龍派水師往授,孔有德等偵知旅順空虛,遂帶領后金兵襲其城。黃龍數戰皆敗,彈藥俱盡,遂自刎。游擊李惟鸞自焚其家屬,力戰而死。
崇禎自認是個勤勉的皇帝,但自登基以來,幾乎就沒過過幾天安生的日子,雖然每天從早到晚都在處理政事,但這些年的形式卻還是每況愈下,局勢日間糜爛,以致漸漸到了失控的地步,崇禎仿佛成了救火隊員,但往往是這里火還沒熄滅,那里又著火了,仿佛越是救火,火反而燒的越旺,一開始的星星之火漸已成燎原之勢。崇禎也被搞得焦頭爛額,他自己也不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朝廷焦灼的國事壓的崇禎快喘不過氣來了。乾興帝的眉頭皺的更深了,又添了幾根白發。此刻,崇禎帝最信任的太監王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道:“陛下,您要不歇息一下吧。”
崇禎帝看了看自己的最信任的王伴伴,太監王承恩是信王府的老人了,深得崇禎的信任,他道:“王伴伴,你說這到底是怎么了,為何朕勤勤懇懇,國事反而卻越發敗壞了呢。難道真的像這些大臣們所說,是朕德行有虧嗎?”
王承恩心疼道:“陛下,這是大臣們無能,非陛下之過。”
崇禎道:“不錯,朕自認為勤勉,每日勤勤懇懇,這些大臣還覺得朕做的不夠。實在該死。而他們呢,只知道責怪朕德行有虧,難道他們就沒有錯了嗎?”崇禎越說越生氣,由于過于激動,并發出了劇烈的咳嗽。
王承恩道:“陛下,您千萬別動氣啊,小心身體啊。”
崇禎擺了擺手,道:“朕沒事,朕還要看奏折。”
王承恩無奈,他很熟悉崇禎的性格,他決定的事情,誰也沒法改變。
崇禎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對了,王伴伴,朕讓你上回去宣旨的事情,如何了?”
王承恩道:“陛下,老奴正想和您匯報這事呢。說起來,這吳偉也是個奇人。”
王承恩于是將這次他宣旨的所見所聞匯報給崇禎聽,對了,陛下,老奴這一趟還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他還向崇禎匯報了如大塊綠毯一樣的整齊的草坪,碧藍的游泳池,對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能自動沖水的馬桶。“
“哦,能自動沖水的馬桶?”
“不怕陛下笑話,老奴原本最怕上茅廁,因為臟臭,但吳偉的茅廁不但一點都不臟臭,而且還有清香,對了,老奴與原本想討要馬桶,吳偉就將這圖紙給我,匠人看后,很可惜說還需要在底下鑿一個裝糞便的池子,因為皇宮里不能動土挖建這東西,所以很遺憾做不了。不過吳偉繪制的這個馬桶的圖紙。老奴給帶來了。”
“哦,快讓朕看看。”
乾興帝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圖紙,雖然看不大懂,但是還是感覺很新鮮。
乾興帝道:“王伴伴,你說他是不是就是龍虎山正義道人所說的上天降下來的人,他正是來幫助朕,來保護朕的江山的大華的福星。”
原來,之前,局勢越發糜爛之時,崇禎帝不斷祈禱上天,能夠感化上蒼,最好能降下一人,幫助自己。一日,江西龍虎山正一道觀派人來報說正一道人突然飛升,但他在臨飛升之前,觀測到東南有異象,有天降奇人,他是大華的福星,能幫助我大華免遭劫難。這個消息令乾興帝很是驚奇,但一直不知道正一道人所說的大華的福星到底是誰。
幾個月前,崇禎如往常一樣,拿起奏折看了起來,其中有一份奏折是關于抵御沿海倭寇和海盜的戰報。倭寇和海盜頻頻侵犯騷擾福建廣東和浙江沿海,幾年前,東南最大的海盜鄭芝龍歸順了朝廷,令東南沿海的防御形勢大為輕松,但鄭芝龍的手下劉香卻不肯歸順朝廷,仍舊與朝廷對抗,對沿海的騷擾最甚。
這份捷報是楚門千戶所千戶通過兵部遞交上來的,說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數百名倭寇入侵楚門,楚門千戶所千戶李三江,沉著指揮,成功擊退了倭寇的進攻,倭寇死傷無數,并生擒了十二名倭寇,正將他們往京城刑部押解,等候朝廷發落。
崇禎帝對所謂的捷報的真實性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為這些年的所謂捷報往往都是夸大和吹噓居多,有些甚至是打了大敗仗,只因為己方死了很多人的同時,也僥幸殺死了幾個敵人或者干脆殺良冒功也成了捷報。乾興帝雖然知道這些所謂的捷報有很大的問題和水分,但為了鼓舞軍心和民心,往往也裝作不知道,對所謂的有功將士下旨進行獎勵。
這次大捷還是一個地方的千戶所取得的,崇禎就感覺更不可信了。因為他很對衛所兵的戰斗力很清楚,就憑衛所這幫人,怎么可能取得如此大捷,肯定是摻雜了不少的水分,但吸引崇禎的是,在捷報中特別提到了生擒十二名倭寇,正將他們往京城押送,這倒是實打實的,做不了假,因為只要他們押解到京之后,仔細審問之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官員就算膽子再大也不敢造假。
要知道倭寇的戰斗力也不低,甚至不下于關外的韃子,能夠一下子生擒十二名倭寇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而且還不包括捷報里所說的死傷的倭寇數量,雖然可能這里面有水分,但確實可以說是一次大捷了。崇禎帝看了這份捷報,心情難得變得高興起來,他擬對楚門千戶所的官兵進行重賞,并準備將這份捷報傳檄各地,在這個世事艱難的時刻,太需要有勝利的消息來增強天下百姓對朝廷的信心。
他又繼續翻閱了幾份奏折,翻著翻著,看到有一份奏折也同樣說的是倭寇進犯楚門的事情,這份奏折是通過禮部轉交的,遞交奏折的是致仕的原禮部員外郎周進,但是在這份奏折里所說的內容,卻與楚門千戶所上報的捷報有很大的不同。
看著看著,崇禎帝的神情變得微妙,然后露出驚訝的神色,最后居然情不自禁的發出叫好聲。崇禎帝連忙叫過王承恩,說:“王伴伴,你快過來看,這果然是個奇才。”
王承恩一愣,能夠被皇上稱為奇才的不多,也好奇過去看,在周進的奏折里,寫到倭寇利用楚門城門審查的松懈,混進一批內應,在城內砍殺無辜的百姓,制造混亂,企圖利用民亂沖開城門,好里應外合讓外面的倭寇殺進來,當時,楚門千戶所千戶李三江的兒子也被倭寇挾持,逼迫李三江打開城門,在危急關頭,幸虧楚門平浦村一個名叫吳偉的普通的農戶,今年才只有十七歲,巧施妙計,不費一兵一卒,讓城外的倭寇主動撤離,讓城內的倭寇主動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