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澤為什么要選擇開發操作系統軟件呢?因為即使再過兩年,到了1990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的軟件包括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文字編輯器Emacs、C語言編譯器GCC以及大部分UNIX系統的程序庫和工具。唯一依然沒有完成的重要組件,就是操作系統的內核。GNU的內核,稱為Hurd。
Hurd的架構設計理念先進,但是Hurd 的開發歷程走得并不順利,幾十年后,Hurd仍無法應用于普通應用,更無法用于生產。如果沒有Hurd的出現而已經有Linux 內核的話,自由軟件基金會可能不會研發Hurd ,但是在Linux 內核發布之前,Hurd 的藍圖就已經被設計出來了,而GNU計劃希望這先進的架構能夠讓自由軟件更具有威力,所以GNU計劃仍維持Hurd作為未來的發展計劃。
由于Hurd沒有商業支持,開發速度實在太過緩慢,導致Linux后來居上,逐漸成為主流。
陸澤就是要抓住機會,提前趕緊把Linux搞出來,讓他盡快成長。也許到時候還能和Windows95斗一斗,Windows95推出之后巨軟公司就會成為圖形操作系統的霸主。
Windows95之前的圖形界面系統,比如Windows3.0只是Dos系統下應用程序級別(GUI)的系統,不是獨立的操作系統。
Linux系統也是沒有圖形界面的,都是命令行。后期看到Windows95的圖形界面吸引了很多用戶才開始開發。不過開發出的還是獨立于系統的應用程序。類似于Windows3.0與DOS系統的關系。
陸澤既要開發出Linux的初版,又要在壯大之后引導黑客開發出合適的圖形界面系統。
他的目標并不是打敗巨軟公司的視窗系統,而是讓人們多一個選擇,讓操作系統不會被壟斷。雖然還有小蘋果公司的操作系統,不過那點用戶量實在太少了。而且小蘋果公司也是美國的公司。
他不想讓操作系統都被美國壟斷,一旦實施制裁,那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這關系到國家的信息安全。
不僅僅是操作系統,還有其他的一些行業軟件,陸澤也會想辦法盡可能地開源出來,這也是他加入自由軟件基金會的目的。GPL協議下的軟件都必須公開源代碼,讓所有人都可以查看,修改,傳播。
軟件是他現階段可以立刻著手做的,但是僅僅一個人也是能力有限。硬件他暫時無能為力,硬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
他對硬件基本上是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除了能攢臺式電腦外,他對電腦硬件的制作流程了解是比較少的。
陸澤需要做的就是成為一根導火線,由他親自點燃,然后扔進互聯網中,讓它慢慢擴散成長。
陸澤現在的電腦還不能聯網,國內去年開始部分城市可以撥號上網了,但是他所在的清江市還沒有開通,而且這個上網費可不便宜,撥一個月差不多就能買一臺電腦了。
不是僅僅聯網就可以的,這個撥號上網能連上的也只是國內的網絡,還無法連接到國際上。因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加入國際互聯網這個大家庭。因為基礎設施的不足,還有美國的阻撓,加入其中的過程還是很曲折的,前后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以陸澤的了解知識,從1986年開始建設,直到1994年4月20日,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NCFC工程才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自此中國才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此事還被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撥號上網的速度原本已經夠慢了,64K的帶寬并不大,陸澤已經無力吐槽,他只想要聯網就行,哪怕只被分配到幾K的速度也行。
這時期的帶寬很小,因此傳輸的數據一旦過大,那等待的時間就會很長。
想象一下用幾KB的速度下載一部幾G的動作大片,那顯示的剩余時間會讓你崩潰。
陸澤等不了那么長的時間,他要想其他辦法把編好的程序上傳到美國的黑客論壇。
不過時間還來得急,現在他只要專心寫程序就可以了。
做好編程項目規劃的陸澤又把每天不多的時間分了一部分出來。
目前每天是先看報紙,從中找出國庫券在各個試點城市的高低買賣價格,之后是開始畫《灌籃高手》和《美少女戰士》的漫畫。畫完固定張數的原稿紙后,就開始看書架上的書,增加知識面。最后的時間用來在電腦上編寫操作軟件。
0.01版本的Linux系統陸澤打算更改一些命令命名,讓屬于自己的烙印更明顯一些。一些簡短縮寫的命令命名他舍棄了,而是采用了駝峰法命名。
駱駝式命名法(Camel-Case)又稱駝峰式命名法,是電腦程式編寫時的一套命名規則。正如它的名稱CamelCase所表示的那樣,是指混合了使用大小寫字母來構成變量和函數的名字。程序員們為了自己的代碼能更容易的在同行之間互相交流,所以多采取統一的可讀性比較好的命名方式。
駱駝式命名法就是當變量名或函數名是由一個或多個單詞連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唯一識別字時,第一個單詞以小寫字母開始;從第二個單詞開始以后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都采用大寫字母,例如:myFirstName、myLastName,這樣的變量名看上去就像駱駝峰一樣此起彼伏,因此得名。
駱駝式命名法(Camel-Case)一詞來自 Perl 語言中普遍使用的大小寫混合格式,而 Larry Wall 等人所著的暢銷書《Programming Perl》(O'Reilly 出版)的封面圖片正是一匹駱駝。
駱駝式命名法的命名規則可視為一種慣例,并無絕對與強制,為的是增加識別和可讀性。
陸澤之所以更改Linux中函數的命名方式,就是為了讓整個函數名的意思更容易理解。
在Unix和類Unix系統中,簡寫的命令名稱總是讓初學者不知道命令代表的意思。這其實就是陸澤剛開始學習時碰到的問題。雖然之后覺得簡寫的命令打字時更方便,但是他還是打算更改一下,他知道這個更改可能會引起爭議,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