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祿星送子下凡塵 (六)

  • 大宋蘇軾
  • 鳳島
  • 2961字
  • 2019-08-04 11:42:26

老泉將那幅畫安置好,抱在懷中,像是完成了某種秘密的交接儀式。放下了一生的擔子般輕松。回到家里,夫人程氏帶領一家子接出村頭,如迎接凱旋而歸的將士。父親蘇序吩咐別出一室,將送子圖安放,擺好香案,早晚供奉。

嗚呼!十國江山多少凋零,片時興片時毀;人生多少可歌可泣,雖看得分明,卻猜錯原委。琴聲泠泠,箏聲裊裊,捻挑間真個苦雨癡情。密集的人流,撕裂的北風,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你,那積趲了千年的愛和仰視,藏起一幅畫,撿起一份云開月明。斯人也,不及聞達于世;斯人也,不及驅策于君,人過強仕之年,或者是知命而不服命者,猬集于眉下之城,蘇老泉是也。

青城山下,老泉在九九重陽游歷道觀的這份感慨流連于曲徑水榭。千年之下,道觀多已不存。在唐開元十八年前,本為青城道教核心的天國山,自原古丈人觀寧封像移至鬼城山后,天國山宮觀遂荒廢,羅山古跡湮滅無聞。本是青城八大洞之首的太一洞,青城七十二小洞之一的薛仙洞竟被后人稱為“七仙洞”。如陸修靜所料:“道教為佛所乘”。就他的廬山簡寂觀來說,早已敗落空寂,不知就里。明人王思忍空生悲嘆:“簡寂元名觀,于今寂更蕪。問松尋道士,指瀑失田夫。古鼠巢蘿殿,荒雞叫草廚。”

可是那七星棋布的巖峰,無限風光的仙人洞,等待一闕搖籃曲的時光,一曲悠揚送生命上云端的夢。青城山上的薛仙洞在蘇洵訪問后的九百多年,公元1989年4月,當地政府對“七仙洞”進行修繕,26日午時,公務人員在當地故老指引下,持燈入洞,攀巖而進。屈曲探看左右逢源,與往日入洞無異,沒有新發現。由洞里出來,四月的青城山一時暴雨如注,原本晴日當空,艷陽高照的天空烏云滾滾,電閃雷鳴。一行人避雨農家院,吃過午飯,這片古稱青城羅山的山野,遍野漫染重生的羞澀與豐沛。“不好啦,不好啦,大水將七仙洞沖垮了,有一塊石碑露出來啦!”石匠邊跑邊喊,慌忙來報。眾人急忙返回“七仙洞”,只見洞中原本光潔的照壁塌落一地的泥石,露出一塊石壁來,以燈照之--《薛仙洞記》古碑從天而降,薛仙洞往事歷歷,千年前青城羅山揭開霧紗,又回到了現代人的面前:“蜀之岷山多洞府,昔杜光庭所記,青城山有七十二小洞,應七十侯,有八大洞,有八節,亦應八卦。羅山太一洞居八大洞之首焉…..”

后世四川通江人李善濟,在清宣統二年(1901)撰寫一幅長聯紀念青城山往事。此聯原題于天師洞,后轉移至蟆頤觀(今稱建福宮)。原聯三百九十四字:

上聯

溯禹跡奠岷阜以還;南接衡湘,北連秦隴,西通藏衛,東峙夔巫,蔥蔥郁郁,縱橫八百里輿圖。試躡屐登上清絕頂,看雪嶺光騰,紅吞淪海;錦江春漲,綠到瀛洲。歷井捫參,須臾踏蝸牛兩角,爭奈路隔,蠶從何處尋?神仙帑庫丈人峰,真墻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壘浮云,劍門細雨,尚依稀繞襟袖間。況乃夜朝群岳,圣燈先列宿柴天;泉噴六時,靈液疑真君唾地。讀書臺猶存芳躅,飛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遙陟檐卜岡,渡芙蓉島,都露出廬山面目,難遽追攀,樓觀互玲瓏,今幸青崖徑達。問當初,華渚姚墟,銅鑄明皇應宛在。

下聯

自軒壇拜寧封而后:漢標李意、晉著范賢、唐隱薛昌、宋征張愈,烈烈轟轟,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遺徽,記官臨內品,墨敕親頒;曲和甘州,霓裳同詠。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可憐林深,杜宇幾番喚。望帝歸魂高士傳,豈欺予哉。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悉縹緲若遐荒事。兼之花芯宮詞,巾幗共譙巖競秀;貂蟬畫像,侍中與太古齊名。攜孤琴御史曾游,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說王柯丹鼎,譚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無端淘盡,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暫棲。待異日,龍吟虎嘯,鐵船賈郁定重來。

今人景常春在《青城山第一長聯釋評》中對此聯譯成現代文如下:

上聯

追思大禹導江治水而奠定的岷山山脈以來,西蜀平原真是個富饒美麗之地。從南北西東望去,或遠接衡山湘水,或遙連陜隴高原,或通向康藏邊陲,或達于群山聳峙的燮門、巫峽。一片蔥蔥郁郁,縱橫八百里青城沃野,無比幽美壯觀!我穿上游山鞋,試著攀登到上清宮后面的頂峰,居高環視,萬象森列。看呀!雪山映著太陽,滿天紅霞勝過廣闊的滄海;錦江春水奔流,把平原的翠綠帶到瀛洲。此處山聳勢高,似乎伸手即攀到九天的井星、參宿;時光不久,卻像踏遍了《莊子》寓言中的兩個國家。但是,無奈遠古蠶叢稱王之地畢竟道路艱險,怎能尋找神仙貯藏嘉禾的寶庫啊!只有丈人峰迎面壁立而已。回思起我游蹤所到之處,有峨眉山的秋月、玉壘關的浮云、劍門嶺的細雨,好像通通還在我衣袖之中縈繞,而今到這以幽著名的青城山來,風光真是別具一格,它的幽靜遠非一般的名山可比。更何況還有神燈點點閃閃,好似群山百靈朝拜,又與道觀燔柴祭天的火光先后出現,明滅相映;六時泉四季不涸,疑心那是仙人寧封真君所吐的靈液;唐代杜光庭的讀書臺,遺跡尚存。青城山本是道教圣地,飛赴寺的和尚怎可在此跋扈囂張!我繼續逍遙自在地前行,登上薝葡崗,渡過芙蓉島,我雖看清了它們的“廬山真面目”,但一下子卻難于游遍。山上道院處處,玲瓏的樓閣交互隱現。如今我有幸能踏著青山翠崖,親歷觀賞,自然引發我的思古之情。試問,當年少昊和禹舜降生地的華渚、姚墟,而今在哪里?銅鑄的唐明皇的像,應該宛然尚在吧?

下聯

自從軒轅皇帝在青城設壇拜贈寧封為五岳丈人以后,歷代都有高賢在此留下遺跡。自漢晉隋唐宋以來,有李意書傳標名,范長生當世稱賢,薛昌隱居修道,張愈辭官隱居白云溪。在轟轟烈烈的歷史演變之中,青城山留下了從古至今四千年的文物古跡。憑借古書記載,我隨便考察了一下前代有關青城的文物、軼事,唐碑刻著唐玄宗的親筆詔書,記載著由內品官毛懷景專程從京師到青城,敕令飛赴寺把侵占的常道觀還給道家。前蜀王衍,與太后太妃游青城,宮人衣服皆畫有云霞,遠望之飄然如仙人。王衍自依《甘州曲》填為歌詞,令宮人和而歌之,這情景與唐明皇召樂工演奏《霓裳羽衣曲》十分相似。前代帝王乘著繪有鸞鳥的花紋、上張翠蓋的御車駕臨青城,只不過是雪地鴻爪之痕,轉眼就消失了。可憐啊!那林蔭深處的杜鵑,一聲聲不斷呼喚著望帝的名字,招他魂歸故里。晉人皇甫謐寫的《高士傳》,記述了許多的奇人異事,難道都是欺人之談嗎?別說隋朝嘉州太守趙昱,深入楗為潭中斬蛟,為民除害以后,他就歸隱青城大面山;唐代青城道士徐佐卿化為白鶴,飛到長安沙苑,雖身中御箭仍安然返回山中;宋代西陲大將姚平仲,亡命遁逃,騎騾奔隱青城,結交仙家道侶。這些故事都顯得虛無縹緲,好像遠古的事一般了。再有,后蜀的費氏花蕊夫人,作有宮詞百首,這表明婦女的英才,可與紀念宋代譙定幽居而命名的譙巖互相媲美;在丈人觀道院壁上,有宋代畫家孫太古畫的《范長生舉手整貂蟬像》,用貂尾蟬紋做裝飾的帽子,戴在寺中范長生的頭上,神氣奇異飄逸,使得范侍中與孫太古同樣揚名。宋代殿中侍御史趙抃,任成都知府時,曾攜琴載酒游青城并吟留詩句;蜀州通判陸游也曾幾次來青城游駐,并吟有“再到蓬萊路欲迷,卻吹長笛過青城“的詩句。別再提說唐代蜀人王柯,隱居青城翠圍山,得道飛升,煉丹之鼎猶存;五代道教學者譚峭,居南岳煉丹修道,丹成,拋靸鞋于東海,入青城仙去。以上那些帝王將相高人隱士,畫師才女,仙客羽流,都經受不住沫水的滔滔洪波,無端地被淘洗得干干凈凈。英雄生在世間,也多數像是旅店的過客,匆匆即逝。我雖不才,也是暫時棲身天地之間,等將來我能龍吟虎嘯、叱咤風云之際,重訪舊跡,像五代時仙游主傅賈郁那樣,再到青城來游覽訪勝。

(第一卷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新宁县| 西安市| 张家川| 固原市| 手游| 洛隆县| 西昌市| 河津市| 武强县| 乌什县| 措勤县| 平远县| 梁山县| 周至县| 锦州市| 昂仁县| 松潘县| 固始县| 金寨县| 楚雄市| 富锦市| 三穗县| 广汉市| 五大连池市| 禄劝| 南安市| 大石桥市| 湾仔区| 朝阳市| 霞浦县| 罗江县| 固原市| 克拉玛依市| 莲花县| 石棉县| 安岳县| 耒阳市| 玉屏| 措勤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