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王召見月公主:“林國邊境地區戰亂頻繁,僵持已久,大臣來報,林國軍隊長年遠征,氣候惡劣,糧草不足,已有潰敗之勢。”
“素聞那里刁民蠻橫無理,以月兒之見,林國應該派重兵收復,以免后患。”月公主說。
“天下不平,重兵不宜遠調,派使臣與之談判,若能和解,豈不是林國之樂事。”林王說的輕快。
“父王召見我,莫不是要把我送出去當禮物?”月公主問的輕描淡寫,心里萬般不愿。
“父王知你心系天下,為了林國百姓,這是壯士之舉。”林王寬慰月公主。
“我早已做好了這個準備,只等父王安排。”月公主不愿再反駁什么。
月公主回宮,和于然說了這件事,于然并不想讓月公主離開林國,作為兩國交好的玩偶,去到異國他鄉。
她又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呢,她誠心的對月公主說:“不管公主去往何處,奴婢都隨您左右。”
月公主說:“有你陪我一起,我便不會孤單。”
荀印來了。見月公主心情不妙,問她:“又是什么事惹到了月公主?”
月公主此時真想找個人發泄一下情緒,荀印來的正是時候,她將手里把玩的發簪一把扔到了荀印身上。
荀印見狀,說:“沒人給月公主整理發髻了,我來為你梳頭。”說著就起來了,走到月公主身邊,手指輕拂月公主的發絲,一臉的愛憐。
這時于然為月公主熬藥回來,見到此景,差點沒把藥灑到地上。月公主對荀印說:“不需要你,于然回來了,讓她來吧。”
于然走過荀印身邊時,荀印問她:“月公主恍恍惚惚的,莫不是有什么事情?”
在于然看來,荀印對月公主總是那么溫柔,而對自己,沒有半分在意,她自我開解,月公主與荀公子這樣的才是良配,自己做一個小小的婢女,想什么呢。
于然答到:“邊境戰亂,林王想將月公主遠嫁,與鄰國和解。”
荀印一聽,攥緊了拳頭,于然看他手上青筋一條條顯露的那樣明顯。
月公主說:“荀公子無需為我不平,我早知自己會有這樣的宿命,我若離開,在林國,我只牽掛一人。”
“一切還未定局。”荀印對月公主說。
荀印轉身離開了,他不想月公主嫁于他人,自己如今又流離失所。荀印和侍衛遠山說了這件事情,遠山說:“公子不妨找林皓商議一下,看林皓有何見解。”
荀印來拜訪林皓:“皓公子近日可好,我與月公主之間已熟絡,一直沒來拜訪皓公子,是鄙人失職。
皓公子笑的燦爛,像溫暖的陽光,他說:“荀公子莫非對我妹妹心生愛慕。”
荀印微微一笑,又點頭又搖頭:“是,不是,不好說。皓公子,可聽聞月公主將與鄰國和親。”
林皓驚詫:“沒聽父王說起,想來是有意對我隱瞞。”
“皓公子可有良策,我很擔心月公主,月公主說她若離開,會很牽掛你。”荀印雖與林皓初次交談,并未有過多的接觸,但他覺得倆人有著許多默契,會是同路之友。
“與鄰國妥協只是緩兵之計,只有征服,才能解決問題。”林皓堅決的說。
在荀印看來,不管林皓是沉默不語的時候,還是語出驚人的時候,都如陽光普照大地一般,明亮溫暖;而林月,一顰一笑,一言一語,總如陰雨綿綿。
林皓來到林王正殿:“兒臣參見父王,父王近來身體如何?”
林王知曉,自從清妃出家修佛,林皓與林王的關系就頗為疏遠,今日前來,想必是有事相商。林王說:“寡人身體欠安,總覺精神萎靡,心境不舒,皓兒今日前來,是有事相告?”
“瞞不過父王的慧眼,我是為月妹妹來的。我們知道鄰國王室蠻橫霸道,月公主此次前往,我擔心被人欺凌,父王可否另定他策?”
“皓兒可知,林國所處地理位置優越,百姓生活較其它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周邊各國已對林國虎視眈眈,林國目前亟需保存實力,在關鍵時刻方能自保,父王并無爭霸之心,可他國之王,他國之臣,想占林國為已有。皓兒一直明禮,這次不要任性。月兒此次前去,未必是壞事,以月兒的才華,定能制衡鄰國王室。”
林皓聽父王此番言語,心在動搖,林王所言不無道理,可是他一心只想讓月妹妹過的開心,怎能讓她卷入到國家紛爭之中。
“父王,兒臣見荀公子對月兒情真意切,如今荀國內亂,若能助荀公子登上王位,將月兒妹妹嫁給他,不是更好。”林皓出此下策。
林王聽聞,若有所思,如果能與荀國結盟,此后可高枕無憂,但荀印登位,又有多大的把握。
這時,大臣急匆匆來報:“大王,邊境地區戰亂又爆發,鄰國已入侵到我國,形勢危急啊。請大王定奪,可否派兵援助啊?”
宣大臣們進宮,共議此事。
媛妃舅舅刑部侍郎說:“以微臣之見,應與鄰國談判,暫緩眼前危機。”
“敵國入侵,我不能坐視不管,我愿帶兵出征,討伐敵國。”兵部尚書說。
下面大臣議論紛紛,或贊同和解,或支持出兵,不能達成一個統一的意見。
這時林皓站出來主動請纓:“我意與尚書一同領兵出戰,鼓舞士氣,為林國平邊境之亂。”
林皓說完,下面大臣開始默不作聲,看向林王和皓公子。
禮部侍郎出列,他拱手作揖:“以老臣之見,林王室子嗣單薄,戰場上刀槍無眼,皓公子不宜出征。”
有一些大臣附和,當然也有一些大臣閑言:“林國后繼有人,況且林王寶刀未老,禮部侍郎此言何意?”
林皓聽了大臣們的言論,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我自幼,受禮部侍郎教誨,國之家所依。如今敵國冒犯,非戰不能平也。兒臣熱血,為家為國,請侍郎放心,請父王恩準。”
林王見皓公子,仿佛看到年輕時驍勇善戰的自己,如今安逸已久,早已無心戰事。他對林皓和兵部尚書說:“周邊小國,縱容已久,是時候,整兵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