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寧蓮何等聰明。
她從小便精通人情世故,對于人心的揣摩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馬秀英說話時的神情,全都被郭寧蓮看在眼里。
她嘆了口氣,拉起馬秀英的手:“秀英妹妹,跟著自己的心走。姐姐不會說什么的。”
說完,她便起身離開。
馬秀英一個人坐在床邊嘀咕:“跟著自己的心走?不會說什么的?寧蓮姐姐這是什么意思?”
三天后。
濠州分舵武者各顯神通,從四面八方弄來賀禮,跟著郭子興與馬三刀前往黃水鄉說親。
幾十人浩浩蕩蕩來到西丈八村,驚訝的發現村子里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朱元璋很滿意的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徐達迎娶張鈴鐺,這氛圍算是夠了。”
郭子興跟在朱元璋身后,見到正在田地里勞作的朱五四夫婦。
“這是……”
朱五四夫婦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盡管做了村長與地主,還是改不了勞動的習慣。
他們見朱元璋身后跟著一群五大三粗的武者,還以為是惹了什么事,將滿是泥土的手在身上蹭蹭,小心翼翼的攔在朱元璋身前,疑惑的問。
朱元璋還沒說話,就見徐達與湯和跑了過來:“哥,你回來了?這些人是什么人?”
兩人看出,跟在朱元璋身后的都是武者,大多數還是中高境界的武者,頓時警覺起來。
郭子興笑呵呵的朝朱五四抱拳:“你就是朱重八的父親吧?我此番前來,是有一樁喜事要跟你談。”
朱五四有點茫然:“喜事?”
郭子興轉身叫到:“寧蓮,躲在后面干什么?出來見禮。”
郭寧蓮俏臉通紅,跑到朱五四夫婦面前,抱拳行禮:“小女郭寧蓮,見過伯父伯母。”
朱五四更糊涂了:“這是……”
反倒是朱五四的媳婦明白過來,頓時雙眼放光:“哎呦呦!老頭子!這是喜事啊!大喜事啊!你瞧這姑娘,長的多水靈!”
朱五四這才反應過來:“您是來說親的?”
郭子興哈哈大笑:“怎么?難道我看起來不像嗎?”
朱五四趕緊擺手:“不不不,我只是沒想到,我家重八出門一趟,竟然帶回來個這么漂亮的媳婦兒。快請快請,到家里坐。”
一行人進了朱家茅屋。
徐達與湯和看到隊伍里的馬秀英,一臉茫然,悄悄跟在朱元璋身邊,低聲問:“哥,啥情況啊?出門一趟,咋換嫂子啦?這來說親的,不是馬秀英啊。”
朱元璋哭笑不得:“一言難盡啊。回頭再跟你們詳說。”
張鈴鐺聽說朱重八回來了,也跑過來看熱鬧,聽說對方是來說親的,見到郭寧蓮的俊俏模樣,頓時驚訝道:“姐姐,你長的跟天上仙女一樣好看。你肯定就是重八哥哥所說的馬秀英姐姐吧?重八哥哥是個大善人,也只有姐姐這種仙女才能配得上他。”
門口看熱鬧的村民想起朱重八在豐收祭上說的話,頓時炸成一團。
“原來她就是重八喜歡的人啊。真漂亮。”
“嘖嘖,確實比我姐姐漂亮。唉,我姐姐看來是沒希望了。”
就連張鈴鐺的爺爺都忍不住稱贊:“這姑娘,長的是比我家鈴鐺俊啊。”
相比于村民的熱情,濠州分舵的武者們有些尷尬。
郭寧蓮小聲的說:“我不是馬秀英,我是郭寧蓮……秀英……是那個。”
順著郭寧蓮的指引,村民們驚訝的發現,人群中竟然還藏著一個絕頂漂亮的少女。
她與郭寧蓮的嫵媚不同,面容如同冰霜圣女一般純凈無暇。
“哇……”
村民們忍不住贊嘆:“今天一天見到兩個仙女,重八可真厲害。”
個別腦子比較靈活的村民反應過來:“不對啊。重八喜歡的不是馬秀英嗎?怎么變成郭寧蓮來說親了?”
朱五四也有點摸不著頭腦。
郭子興尷尬的笑笑:“朱兄,重八他天資聰穎,我家寧蓮一見傾心,非他不嫁。我就腆著老臉來說親,希望你們家能收下我這小女郭寧蓮。”
朱五四看看郭寧蓮,又看看朱元璋,突然就樂了:“行啊。沒問題。我看這閨女順眼,嫁過來,我答應。”
郭子興也開心:“那以后咱們就是親家了。”
朱五四一拍大腿:“可不咋滴。親家,要我說,好事成雙。這馬上要結婚的徐三一就是俺家重八的好兄弟,要我說,一起辦了得了。”
郭子興大喜:“如此甚好!敢問親家一句,我女兒寧蓮第一個過門,是妻是妾?”
朱五四哈哈大笑:“親家真會說笑。俺們窮人家,哪里有什么三妻四妾之說?第一個進門,那就是妻啊!”
朱元璋一個勁朝朱五四使眼色,無奈他正興奮,根本就沒注意。
郭子興:“有親家這話,我就啥也不說了。來,上禮!”
武者們將賀禮抬上,看的村民們驚訝不已。
“這么多?”
“這郭家一定是個大戶人家。”
“重八真是好福氣。”
“人善自有天幫,重八能娶到這種仙女,是應該的。”
朱五四推推自己媳婦:“老婆子,還愣著干什么?殺豬宰羊,款待親家啊。”
夜幕降臨,郭子興一行人圍著篝火說話吃肉,朱母拉著郭寧蓮噓寒問暖,提前培養婆媳感情。
后山竹林中。
徐達與湯和笑呵呵的盯著朱元璋:“哥,說說唄?怎么回事啊這是?”
朱元璋把濠州城的事大致說了一下,聽的徐達與湯和驚心動魄,愁眉不展。
“沒想到重八哥這一次進城,竟然遇到這么多變故。”徐達嘆了口氣,“早知道我就應該跟你一起進城,幫你的忙。”
湯和:“過去的就是過去了。重八哥現在不是好好的站在咱們面前嗎?還帶回來這么漂亮一個嫂子。明天就是婚禮,重八哥與你一同舉辦,那是喜上加喜。咱們西丈八村多少年都沒遇到這種喜事了。開心點。”
朱元璋將《武穆兵法》放在湯和手上:“這是岳飛大元帥親自書寫的兵法,你們倆不要聲張,把這個背到滾瓜爛熟。以后會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