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撂地兒的源流與演變

書名《撂地兒》,似乎應該先對書名做些解釋,因為“撂地兒”一詞現今的讀者未必都理解,特別是八零后、九零后等青年讀者?!傲痰貎骸痹~義很簡單,就是指藝人的街頭演出,它產生于宋代。

古代娛樂性的文藝演出大多是為天子諸侯貴族官僚服務的,那時藝人(稱作“倡優”)演出多在宮廷殿堂,或在貴人的宅第。唐代產生的“說話”,像詩人元稹在《酬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詩下小注,曰:“嘗于新昌宅說‘一枝花話’。”可見當時的藝人是在白居易新居新昌坊的宅中為白、元等人演說《一枝花》的故事。

到了宋代由于城市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娛樂城市居民的通俗文藝演出(包括通俗戲曲、說唱、雜技等)也日益繁榮。有演出必然有作藝之人,這是第一代江湖藝人(詳見拙作《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這些藝人大多是從宗法家族中流離出的游民,北宋的范祖禹曾說:“凡天下之為俗樂者,率皆游民,非良農也?!保ā度挝摹罚┧麄儚霓r村來到城鎮,也許開始就是出賣勞動力,做一些簡單的勞動,后來發現自己有表演能力,于是改行作藝以博得多一些的收入。

這些藝人的起點很低,宋代還沒有什么劇場之類固定的演出場所。稍稍穩定一些的地方是城市中的“瓦子”。所謂瓦子,也稱“瓦舍”或“瓦肆”,是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商業中心。有點類似過去北京的天橋、土地廟、隆福寺之類。一些藝人在其中圈定一塊地方,或蓋點臨時建筑,供自己演出,稱作“勾欄”,或稱作“樂棚”。之所以稱作“瓦子”,是因為它的臨時性,南宋末年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瓦舍者,謂其來者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痹谕咦又械墓礄诶镒魉嚨拇蠖噙€是有較高的藝術水平的,必須會較多的“橋段”。租用瓦子還是需要一定費用的,因此,他必須有較多的觀眾,但大多數藝人還是不能長期在瓦子里演出的。

南宋末年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講到當年杭州藝人演出時說:


如北瓦、羊棚樓等,謂之“游棚”。外又有勾欄甚多,北瓦內勾欄十三座最盛?;蛴新菲?,不入勾欄,只要耍鬧寬闊之處做場者,謂之“打野呵”,此又藝之次者。


那些不入勾欄演出的藝人叫作“路歧”或“路歧人”,表明他們常在道路邊演出,這種演出又叫“打野呵”,他們的藝術要比常在勾欄中演出的藝人差一些。這些浪跡江湖的藝人,只要有觀眾就可以開場(宋人稱之為“做場”),茶肆、酒樓、街巷、空地、寺廟、鄉野的農家場院。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撂地兒”。

其實就是一時能在瓦子里作藝的藝人也是臨時性的,當觀眾一少,他們就不得不離開勾欄走路,到其他地方或其他城市演出,他們自稱為“沖州撞府”。他們的游走就稱之為走江湖或闖江湖,因為到陌生地方開辟新市場,總要有點冒險精神,所以稱之為“闖”。元曲中的《宦門子弟錯立身》寫一個宦門子弟,看中了一位女藝人,他也隨之下海作藝,跟著他們一家游走江湖演戲:


沖州撞府妝旦色,走南投北俏郎君。戾家行院學踏爨1靠演戲吃飯。,宦門子弟錯立身。一個外行(戾家)到師傅家(行院)學藝(踏爨)。還要跟著他們沖州撞府闖江湖。


南宋詩人陸游在農村也欣賞過撂地兒演出,在其詩《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中寫有: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從這些記載中都可見到,這些在江湖上撂地兒作藝的艱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镇沅| 右玉县| 康保县| 凤台县| 安溪县| 汶上县| 章丘市| 溧水县| 达拉特旗| 买车| 通渭县| 厦门市| 临朐县| 顺昌县| 界首市| 论坛| 萨嘎县| 监利县| 太和县| 新绛县| 安顺市| 昌图县| 岑巩县| 乐清市| 武功县| 达拉特旗| 华安县| 剑川县| 辽宁省| 新野县| 射洪县| 积石山| 新晃| 大庆市| 舟曲县| 公主岭市| 定南县| 庆云县| 潜山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