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崇禎通寶錢譜(中國古錢譜叢書)作者名: 張林杰本章字數: 955字更新時間: 2019-11-18 11:15:29
前言
崇禎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明思宗,后人多稱之為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1628-1644),勤于政務,書法造詣極深。
崇禎通寶制錢的鑄造始于崇禎元年(1628),至崇禎十七年停止,之后的南明諸帝及義軍有可能亦鑄了一定數量的崇禎通寶制錢,在永歷十六年(1662)以后,官方崇禎通寶制錢的鑄造徹底停止。
崇禎通寶鑄造發行于明朝晚期的崇禎年間,當時明政府已經是危機四伏,陜西有洶涌之民變,東北有虎視之強敵,軍中有跋扈之悍將,廟堂有貪鄙之庸僚,并且這些危機都愈演愈烈。崇禎皇帝和朝中有志者為了挽狂瀾籌軍餉,施行了很多經濟舉措,鑄錢取息,也是其中之一。崇禎錢版式之復雜、種類之豐富,在中國貨幣史上承前啟后。
崇禎通寶的承前在于它繼承并發揚了萬歷天啟制錢的工藝和特征。
崇禎通寶的啟后在于全國鼓鑄制錢的鑄造工藝和材料設備,于1644年被各地的政權所繼承。如先后占據河南、陜西、山西、北京、湖廣等地的李自成政權;入主北京進而占領山西、山東等地的滿清政權;留有南京、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和西南的南明弘光帝等,都各自繼承了所占省份的錢局錢廠,鼓鑄新的年號錢。
崇禎通寶制錢的鑄造工藝和書法,也是極具欣賞和研究價值的。本書共收集到1525枚崇禎通寶的掃描圖,6枚崇禎通寶的拓片,以及59枚崇禎通寶的高清照片,從珍品到各式小版別,幾乎涵蓋了所有已面世的崇禎通寶錢。
本書主要按崇禎通寶的鑄行區域來劃分章節,收錄了259個品種,包括323個綱要版別。
本書通過對錢幣錢文書寫特征、鑄造工藝、錢體形制的匯總、對比和研究,總結了各省各錢局的制錢體系,力求把目前所知的崇禎通寶各省鑄幣情況展現出來。并將復雜的大小版別梳理清晰,為今后更進一步還原歷史提供線索和思路。
本書運用了金相檢測作為研究方法,勾勒出各省各地制錢的金相數據圖,取得了很多進展,比如鋅和鉛在各地的此消彼長,以及將約定俗成的“秦版二”證實為陜西制錢。
現存大量的崇禎通寶光背版別,很多還不能確切地劃分到某省某錢局,而崇禎年間中央和地方政府關于鑄錢的奏議和諭旨,均已因戰火和政權更迭而毀失,整理崇禎通寶的錢譜,確定各種光背版別的真正鑄地,實在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情,但是我愿為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此后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希望此書可以作為一團拋向前方的星火,照亮有志者前行之路。
張林杰
2017年11月18日于真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