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通寶錢譜(中國古錢譜叢書)
- 張林杰
- 2字
- 2019-11-18 11:15:30
總論
崇禎通寶綜述
崇禎通寶錢是中國貨幣發展脈絡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崇禎通寶的鑄行區域極廣,品種極多,其版別更是十分復雜。崇禎通寶的錢文一般使用楷書書寫,亦有行楷、隸書、隸楷等,還有書寫潦草的拙書。崇禎通寶的背面主要有光背、背文字、背符號、背文字搭配符號四種。背文字可以歸納為:紀事、紀局、紀地、紀天干、紀重、紀折值六種;背符號有:星、圈、月、日孕星、月孕星等多種。
《中國貨幣史》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一部介紹中國古代錢幣、貨幣制度和職能、中國古代經濟史的鴻篇巨制,非常具有前瞻性,內容很豐富,理論很扎實,求證很有條理。其中關于崇禎錢的描述,雖然并不詳細,但是大致勾勒了一個輪廓。最重要的是,作者彭信威先生在書中援引史料,指出在明代民間有私鑄和使用唐宋銅錢的現象存在。
因為成書較早,當時出土實物較少,書中部分論點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彭信威先生在書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他對于學術研究的認真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效仿。
《上海博物館藏錢幣·元明清錢幣》出版于1994年,書中收錄了上海博物館收藏的187枚崇禎通寶的拓片,依光背、背符號、紀重、紀天干、背字、合背、折二、折五、折十的順序簡單羅列,只標了重量。上海博物館收藏了很多珍貴的古錢幣,其中崇禎通寶部分也是精彩紛呈,因為這些藏品并未全部展出,展品也只能看到一面,且拍取照片很困難,所以《上海博物館藏錢幣·元明清錢幣》的編寫給了我們研究上海博物館館藏崇禎通寶的機會,是很珍貴的資料。
《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編》于2012年出版,收錄了244枚崇禎通寶的拓片,描述了錢文書體和一部分版別特征,而且對一部分品種版別的鑄造省份作了標注,以小平光背、背符號、背字、紀重、紀天干、紀值、折二、折五、折十的順序羅列。《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編》的主編是孫仲匯先生,編委匯集了國內很多錢幣學研究者,確保了這本書的含金量,辭目簡明扼要,可讀性很強。
《上海博物館藏錢幣·元明清錢幣》和《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編》雖然并非專門介紹崇禎通寶的資料,但是收錄頗多,不足之處是皆使用錢幣拓片,不容易辨真偽,又沒有對錢幣加以評定等級,讀者難以分清某一錢幣的存世多寡和珍稀程度。
《崇禎通寶泉譜》由臺灣泉友王紀耕先生于2002年前后匯編,收錄拓片280枚,可以說是很多泉友學習崇禎通寶的啟蒙材料,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有少量拓片系面、背拼湊而成,或者是改刻品、贗品。
2000年以來,隨著國內大規模的施工建設,一次次古錢幣的發現,使大量崇禎通寶得以展現在古泉研究者、愛好者面前,對于崇禎通寶的探討,也常見于國內各大錢幣論壇,很多新版別、新思路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