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 別讓現在成為你未來的影子
- 離開者
- 1350字
- 2019-05-21 20:43:14
短暫的人生,你沒有時間去浪費時間就為了一些繁瑣的事情,不如抓緊現在,奔向未來。
前幾天我在刷朋友圈,我看到了一位朋友因不滿別人在背后的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便在朋友圈里破口大罵。我看了一下她的點贊量,居然不足兩位數。平時點贊數都超過兩位數的她現在讓我大跌眼鏡,再往下翻,一條評論都沒有,這絕不是因為人緣不好,而是因為人家看清了你。有修養的人從來不會在自己狼狽的時候做出舉止像個潑婦一樣,而是選擇獨自隱忍,找到發泄方式,喝杯水,吃個零食,看個電影,睡一覺,第二天就好了。可大多數人現在卻選擇了通過朋友圈來發泄自己的苦惱,煩悶,讓別人都知道你自己現在過得有多悲慘,有多可憐。
公元846年,深諳權謀、忍辱負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監們的擁戴下,從侄兒手中奪過大位,成為唐宣宗,時年37歲。經歷“千巖萬壑不辭勞”的艱險后,終將飛珠濺玉。
由于他長期在民間閱世讀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節儉,虛懷納諫,頗有作為,號稱“大中之治”。李忱能忍人所不能忍,終于忍而后發,擺脫了曾經的屈辱,并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可見要做大事,要成大事,關鍵在于一個“忍”字。
在《三國》中司馬懿被評為“忍者之王”。司馬懿,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于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托孤,委以重任。他“隱忍”五十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后卻在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一個文弱的少年,憑著一隅江東,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個“忍”,贏得赤壁之戰后,孫權已賺得缽滿盆滿,三國局勢已見雛形。但此時劉備崛起,為了牽制劉備,孫權卻彎下了腰,屈膝奉承曹操。
孫權還是為了保全吳地,牽制劉備。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孫權依然拉下老臉,繼續向曹丕稱臣。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這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睿智忍耐。
還有就是在秦朝,秦始皇統治15年,當時有一個著名的軍事統帥叫韓信。韓信非常有本事,但是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雙親。為了生活,他很小的時候只能以釣魚為生。
有一位老太太看見他沒有飯吃,就經常分飯給他吃,韓信很感動,對老太太說:“老媽媽,終有一天我會報答你的。”沒想到這位老媽媽很生氣地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啊。”
韓信非常地慚愧,年輕人也看不起韓信。一個少年看見韓信身材高大,常佩寶劍,以為他膽子非常小,就在很熱鬧的人群當中攔住他,跟他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你今天沒有膽量,是一個懦夫,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面鉆過去。”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誰都知道,這是故意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么辦。只見韓信想了一會,一言不發,就從那個人的褲襠下鉆過去了。當場的很多人都哄堂大笑,認為韓信是一個膽小鬼、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胯下之辱”的故事。
歷史上的名人忍受屈辱,并不是讓他們窩囊地活著,而是為了他們強大的明天做鋪墊。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時候忍并不是軟弱,而是成熟的象征,因為他們知道動起手來他們會輸,對于自己不利的事他們不做。當別人在背后議論你的時候,對你指手畫腳的時候,請你把他們當空氣,因為你會用你的實力來打他們的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何必要看著別人的臉色,遵循別人的道理來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