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七家村,王母娘娘遺落在人間的一塊美玉
- 飲馬河的原風景
- 空心菜頭
- 2670字
- 2019-05-15 11:44:11
家里養了一年半的那頭黑豬賣了,本來是打算喂到八月底,賣了豬的錢給我和小哥交開學的報名費的,無奈那頭豬著實不老實,一天都不能拖延下去了,只得提前賣了。
說起那頭豬,是父親上集,因為要給小哥買雙鞋子,于是就帶他去試大小,一起順便去看豬崽,小哥什么也不懂,非要攛掇父親買這只黑毛豬,
父親從未養過黑豬,心想就試試看吧,沒準比白豬壯實好養呢!
回來發現確實是比白皮豬好養,小的時候能吃能喝能睡,也較少生病,什么粗糠菜葉都吃,長得也比較快,膘肥體壯的,看著喜人。
轉眼這一年多過去了,已經二百多斤了,奔著三百去了,小哥跟我下學期的學費有著落了。
但是問題接著就來了,這只豬大了就不像以前那樣吃了就睡等著長肉,個子長大后許是覺得豬欄太小,在里頭哼哼嘰嘰地鬧著,嗷嗷叫喚,
豬欄應該說還算寬敞的,它總想跑出來,
起初是沒有蹦出來,后來不知咋的就象運動員跳高似的,先助跑幾步然后再朝著門口使勁一跳,這樣已經跳出來三回了。
第一回跳出來奶奶都不知道,及至吃了人家的菜苗被人發現了告訴家里人這才知道,把奶奶嚇壞了,三四個人拿棍子包圍著才把它趕回來了。
第二次是跑出來掉到大水坑里爬不上來,被伢們看見了,才捉了回來。
第三次黑豬有經驗了,越過村口的障礙跑到隊里的引水渠上去了,引水渠上青草肥美,風景秀美,它悠閑地在那里啃草,小尾巴甩得老高,有時還卷起打個節兒。
等家里人找到他追上去的時候,它驚得竄起來往前沖,從水渠基臺面打著連環滾滾到了坡下,撞在一棵樹上才算停止了,也許是撞暈乎了,還沒來得及爬起來就被活捉了。
這次直接拿繩子捆上,小叔騎車去食品站叫了收豬的師傅過來,抬上板車拉走了。
再不給它賣了,只怕哪天跑出去了就捉不回來了,辛辛苦苦一年多的付出就要打水漂了,還是賣了省心。
奶奶跟父親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父親說小哥這伢太淘氣,挑選的豬也隨他,以后不能讓他挑。
那天逮豬在引水渠上,因地勢較高,我俯瞰了河對岸七家村的全景,
茫茫一片綠油油的莊稼象一塊青玉,點點荷塘點綴其間象玉上的花紋,起伏的荷葉和粉白的荷花象玉上自然不經意的著色,七家村的地塊仿佛是王母娘娘遺落在人間的一塊美玉。
原來我一直不敢越過河去看的七家村土地是這么的豐饒不凡!
七家村只有七戶人家,房屋大都在老屋基河這邊,只在新種地的田地高處搭建簡易的小屋供勞作的時候休息或是照看收成時用,
稀稀落落地小房子并不起眼,起眼的是秋蕓嫂和她老公紅兵的收藕站。
早就聽村民說過秋蕓嫂開藕站的事了,以她的魄力,成立藕站藕行是遲早的事。她負責檢驗談價,她老公負責算賬管錢,夫唱婦隨配合協調。
別看秋蕓嫂看起來象個炮筒子,對他老公可是輕言細語,從不高聲。
紅兵哥是個溫和而細致的人,農閑不象別人家的男人一樣去打牌玩樂,而是呆在檐下做些女工,跟姑嬸們探討譬如織毛衣、繡鞋墊、納鞋底之類的細活,織毛衣花色水平一直引領著村里的最新潮流。
村里的人沒有覺得他這樣有什么不妥,反而覺得他們夫妻這樣互相搭配是天生的一對,屬于互補型的,炮筒子的秋蕓就應該找一個這樣的男人,夫妻才能更長久。
七家村收的藕全部都賣給秋蕓的藕站,同時還有采下的來的茭白和其他吃不完的青菜。
因為秋蕓雖然脾氣大點,但是人耿直,不會缺斤少兩,也不會故意壓價
,她老公紅兵稟性溫厚,辦事細致不易出差錯也很叫人放心,這夫妻倆人是最佳搭配,深得七家村人的信任。
挖出來的藕裝進藕籃拉到藕站,秋蕓親手打下過于細小的和破損的藕,會要求賣家把藕上糊的泥巴再往下捊捊,覺得合格之后上秤稱重,由紅兵記下算賬給現金。
稱完后的藕抬到停在旁邊的一臺手扶拖拉機上,到傍晚滿一車了再用花條帆布蓋上四周扎好,凌晨三點拉到焦嶺大集上去批發,通常早上六點前就能批發完。
好多大的批發市場的藕都是她的貨,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除了批發泥巴藕,秋蕓也賣菜藕。
菜藕就是泥巴藕挑選完了再清洗干凈之后再到菜市場零售的藕,也是最受城里歡迎的菜肴。菜藕分白蓮藕和紅茶蓮藕兩大類,白蓮藕適合炒菜,鮮嫩脆甜,紅蓮藕適合煲湯,面甜軟糯,經常做菜的人一眼就能辨別出自己需要哪種,兩種都頗受歡迎。
而且,一般其他地方長的藕是九孔的居多,而飲馬河水長出的藕是十三孔,這是它獨有的特點。
秋蕓的菜藕現在不光賣到的省城,還有一部分運到了外省,頗為暢銷。
為了洗藕方便,她在河岸邊搭了一排跳板,供洗藕人立足,
洗好的藕直接放在河里漂著,用竹竿圍起來也不會隨水流走,洗藕的以婦女居多,用稻草纏成把,幾下子就把藕上的泥巴搓下來了,雖然是個辛苦活,不需要什么技術,上班時間也靈活,很得家庭婦女們的喜歡。
收入按斤計算,多勞多得,不比城里上班的人少,高莊就有好幾個婦女農閑時候就去洗藕,賺的零花錢也是相當可觀。
今年還未到收藕的季節,秋蕓的藕站暫時只是收到一些茭白,和小菜,湊夠一車就拉到大集售賣。
如果到了旺季,可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站在高高的水渠上看河對岸秋蕓的收藕站,遠遠地只見人來人往勞作,聽不到半點打鬧喧囂。
不忙的時候,紅兵哥一定又在一絲不茍繡他的酒曲草花鞋墊。
我不由地想起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不知道當年是不是有藕行存在,若是有,一定也是能入畫的:靜靜的綠水河,草兒茵茵,四角涼亭式的場所,
秋蕓是穿著水袖綠衣的精明的老板娘,紅兵是戴著員外帽的敦厚老板(會做女紅的),伙計們抬著筐推著車在搬東西,還有女子在河邊邊唱歌邊洗著白嫩的蓮藕。
這不是古畫里的場面么!
賣了黑豬,總歸要買點肉回來改善改善家人的伙食,
所以第二天小嬸去集上買了二斤肉回來,據說是沒買自家豬的,看見哪家的豬肉好就買了。
奶奶做好了土豆燒肉,用搪瓷碗裝著,囑咐我給小哥送去。說是小哥在學校吃食堂,肚子里沒有一點油水,小哥長得高,再吃不上就更瘦了,
人家志志他爺爺每天上集都要給他帶愛吃的菜,要不志志長得虎頭虎腦的那么壯實?
小哥跟人家就比不上啰!裝兜的時候,奶奶又忍不住彺里頭夾了一箸香芹炒香干。
這時期我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提著兜子趁中午休息時間來到小哥的學校,
在他教室的窗外一晃,他就看見我了。從教室里出來,看見我手里的搪瓷碗他就笑了:“奶奶又給我做什么好吃的了?”。
“土豆燒肉,快嘗嘗“我說,
小哥用手捻起一塊肉放進嘴里,嚼得很香,“早點不來,早點來就能就中午飯吃了,這會兒都吃過了,不過也沒飽,正好再來點“
于是他說先拿到宿舍去吃,還有一個多小時才上課呢。
我告訴他:“我們家脾氣象你的那頭黑豬賣了,因為它老從欄里跳出去,還差點摔死了“
“什么叫脾氣跟我一樣的黑豬?豬跟人能比嗎?“小哥憤憤不平。
“小哥你看我老給你帶好吃的,你以后考上大學了要記得我的好哇!”我趕緊岔開話題。
“嗯,帶你去我的大學里轉轉,請你吃好吃的”
“說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