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五年前,2020年初夏。
李元杞喝著一杯加了冰的新品奶茶,坐在了電腦前。
“難得能打開這個陳舊的爛電腦,看點電視就過來吃飯吧。”媽媽在旁邊瞟了一眼便離開了。
2020年5月23日的黃昏像摻了蜂蜜的紅茶,把李元杞的書桌染成暖金色。
她對著電腦屏幕揉眼睛,閑來無事瀏覽的網頁中看到了小說網站的廣告。正要關掉時,首頁推薦欄里“最佳新人”這個標題讓她指尖一頓。
:是每一個新參加寫作的作者都能出現在最佳新人榜單里嗎?曾經看過的小說是什么樣的作者寫出來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又是什么樣的內容?
這樣的疑問不斷地浮現在李元杞的腦海中。
李元杞鬼使神尋找著寫作的入口,看到了彈出的廣告框里寫著一段句子:“圓滿總是能在廚房的瓷碗輕碰聲中寫完作業。”就像此刻媽媽在廚房準備周末的飯菜,恰好能接上她用筆劃過畫紙的沙沙聲。
傍晚的光芒沒有午后的刺眼,舒適的溫度讓李元杞不禁放下手中的鼠標,桌面上媽媽開啟的臺燈投出搖晃的光圈,照著桌角那一道道歪歪扭扭的畫痕。
自從搬完家,媽媽讓我格外注意使用家中的家具,新買的家具到底是比老款家具好看不少,但卻沒有那么的親切,少了許多的故事與經歷。
桌角的畫痕是李元杞在這不適應的環境中,難得找到的娛樂時光。
曾經的家有著旋轉再旋轉的樓梯,跑來跑去的身影不僅僅只有李元杞一個。
與朋友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打鬧鬧歡聲笑語,烈陽灑在身上也感受不到炎熱的氣息,腦海里只有捉迷藏的緊張場景,可惜再也捉不到曾經的朋友。
這個新的家是隨著城市發展的規劃分到的地方,雖然距離曾經的家并不遠,但這種陌生感依然讓李元杞感到不適。
李元杞放下鼠標,拿著鑰匙便乘著電梯下了樓,站在單元門口看著曾經的家的方向放空。
“你干什么去?該吃飯了!”
樓上的媽媽正開著窗戶尋找她,她嘆了一口氣。
“我去買點東西,馬上就回來,今天星期六,我一天都沒出門呢。”
“那你快點,面條已經好了。”
李元杞無奈的點點頭騎上電動車出了小區門。
雖然嘴上說著要去買東西,其實就是想回到曾經的家看一看。
那里早已變成廢墟,搬離的那一天猝不及防。
爸爸平時不在家,弟弟還小,搬家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給到了媽媽和自己,本來想著提前運送一些家具方便之后的搬家,誰知道剛一出門就被管理的人發現了,結果真的在那一天徹底的搬離。
中間有一段時間,那里成為了管理人的暫居點,李元杞常常回去看一看,那時候已經感受到了物是人非。
真正的斷離還是在她上課的時候,某天的放學后,她發現承載了她童年記憶的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據媽媽說,當時的挖掘機只是輕輕一碰,它就倒塌了,帶著一家的回憶。
回到現在,李元杞看著廢墟,突然想把自己現在所看到所想到的事情,有意義的記錄下來,腦海一閃而過的想法讓她欣喜。
---
“媽,我回來了!”
“回來的正好,快吃吧,你弟弟今天在外面吃,你爸爸明天才回家。”看著媽媽準備碗筷的身影,李元杞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
匆匆吃完飯,李元杞跑回了自己的房間。
“就看電視認真,飯都不好好吃。”媽媽在飯桌前埋怨了一句。
李元杞沒有理會,好不容易找到寫作的入口,此時的她激動萬分,竟不知從何寫起。
她坐在電腦前沉思,或許這一次可以將自己的夢記錄下來,下一次再把自己的學校生活記錄下來,再者家庭生活、工作生活......
打開網址,她開始天馬行空,也沒有察覺到媽媽的動向。
“干什么呢這么認真?”媽媽拿著洗好的水果進來,李元杞迅速地關上電腦屏幕。
“在...看電視呢。”李元杞接過水果吃了起來。
每天下午五點,光斑會從窗臺挪到李元杞寫作的桌面上。這時母親就會端著瓷碗進來,里面依然是李元杞愛吃的水果。“讓眼睛歇歇吧,這么一直看眼睛要壞掉的,在學校里學習,回到家還鼓弄電腦。”她總這么說,卻從不過問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方塊字。
往后的周末,那臺塵封已久的爛電腦煥然發亮。
看著干干凈凈的電腦,李元杞知道這是媽媽在家時打掃過的,雖然媽媽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她總是支持我。
---
剛剛開啟的大學生活在圖書館與宿舍間流轉,宿舍的環境很好,四人間的上床下桌讓李元杞很是滿意,只是的LED燈太亮了,電子書架漸漸的代替了桌子上的書籍,手機里的內容逐漸被網絡小說、青春文藝書籍、寫作理論等書籍占據。
當舍友需要休息時,她就會轉戰于圖書館,一直待到宿舍門禁,順著舍友的生活作息,李元杞常常在深夜的時候,將窗簾留條縫,讓外面的月光淌進來,在墻面切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照亮那手中的小小方塊和自己。
寫到第二卷的時候,正是李元杞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蛻變,從一名學生的身份徹底的轉換成普通職工。
忙碌的生活讓李元杞有好長一段時間忘記了這個最初的夢想,偶然間,一條信息,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
---
2025年春天,李元杞在公司樓下收到母親的消息:“今天下班后買點菜,再想吃什么水果就一起買了,回來放冰箱里,我上班太累了不想出門了。”
連著兩三個月的普通日子,被突如其來的感情割裂打破,從4月25日到28日,三天半的時間里,由震驚到失望到絕望的心情,無限的爭吵,終于還是在勞動節后,結束了那段爛透了的感情。
這時候李元杞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陷入了快兩周的破鏡深淵中。
她仰頭望著天上的流云,以前上學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過得行業,現在已經開始工作了;從來沒有想要做的事情,現在也開始做了。
忽然想起五年前那個決定性的黃昏,那時候想要做的事情呢,這么多年竟然擱淺了。
時隔這么久,連著兩天祝福完身邊正在幸福著的朋友們,突然感覺自己有些落寞,2025年的5月20日和21日是特殊的日子,忙碌的幫助他人慶祝,卻忘了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終于在2025年5月22日,李元杞再一次打開這個被遺忘了很久的網址,翻看著曾經稚嫩的自己寫下的語句。
命運的指針指向了自己,當時寫下的初衷就是怕自己忘記一些珍貴的回憶,現在翻看著以前寫過的故事,竟由衷的感到欣慰。
---
完結篇定在了5月23日的今天。
內容已經寫完了,曾經的天馬行空也停留在了懵懂的時期,現在承受著社會與家庭的壓力,李元杞再也沒有了當時那種感受。
那種早早入睡美美做夢的快樂,那種青春洋溢無憂無慮的瀟灑。
今天,星期五,不似這本書開始的時候,五年前周六的那天無聊。
李元杞坐在辦公室里的電腦前,依然是左手邊放著自己熟悉的水杯,右手邊放著隨時可以翻閱的書籍。
現在,已經不需要翻閱書籍了。
與記憶重逢。
依然是那個不知從何寫起的李元杞。
曾經在寫作時問候自己在做什么的媽媽,變成了隔壁同事的好奇。
“你干什么呢,噼里啪啦的?”
“我在完結我的青春,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年輕就是好,打算去哪里玩?”
“哈哈哈哈......”
同事剛想要接話,門口來了要面試的人,她便出去了。
---
李元杞特意在同樣的時間打開這個網址,將物品擺放在差不多的位置,借著睹物思情的思緒,想要找回一些曾經的感覺。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也是結束了自己維持了五年的首創,這本書的內容大約不是那么的銜接,但是承載的是整個青春的轉換。
關上電腦,鎖上辦公室門,李元杞決定回到家再發布這個篇章。
回到家里,李元杞特意換上上學時的棉布睡衣,依然是傍晚的光芒爬上書桌,媽媽輕輕走進臥室。
媽媽看著那再次打開的電腦,心里大約猜到。
完成最后的結尾,李元杞疲憊的靠在椅子上發呆,媽媽再一次拿來了她愛吃的水果。
這一次,她不再是不聞不問,而是坐在我身旁的床邊,吃著手里的水果,詢問。
“寫完啦?”媽媽的聲音依然那么暖心,和當年“干什么呢這么認真”的尾音重疊。
李元杞轉頭看見她發間新添的銀絲,突然明白這五年來自己真正書寫的,從來不是屏幕上的文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憶,多年后打開依然會感慨的回憶。
窗外傳來的孩子放學后的打鬧聲,和五年前別無二致。
只是現在的家里不只是我和媽媽,還有已經長大了的弟弟和退休了的爸爸。轉頭看去,墻面的光斑與五年前那個黃昏完全重合。
媽媽吃完手中的水果,一如既往地在廚房里準備著今晚的晚飯。
時間過得很快,她沒猜錯,媽媽還是那句話。
“該吃飯了!”
這一次,是一家四口。坐在飯桌上,她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眼光交流。
“想說什么說啊。”李元杞沒有忍住的問出了這句話。
“你是不是想要完結你那本寫了五年的小說?”
我震驚的看著媽媽,“你怎么知道?”
“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事,還要猜嗎?”
“我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我在寫?”
“這么多年,我又不是瞎,我看到了。”媽媽無語的看了李元杞一眼。
爸爸看著兩人的反應輕聲笑“你剛開始寫的時候,我們就都知道了,你那時候才多大啊?網址認證登的賬號用的是誰的手機號?能沒有信息嗎?”
李元杞一愣,被自己蠢到無語,弟弟嘲笑的聲音已經響徹樓層。
---
吃完飯后,在文章的最后,李元杞還是想要添幾句,這時媽媽不再是站在后面,而是陪伴著她身邊。李元杞在最終章補上最后一行:“故事里的鍋碗瓢盆、天馬行空永遠停在了青春開往成熟的列車上,那是一個靠窗的位置,陽光正好,歲月安好,能聽到瓷碗輕碰,能看到細縫光芒,能感受到傍晚夕陽,過去的回憶,塵封在這個家中,現在的故事,剛剛開始。”
家不再是陌生的家,是承載了李元杞學生走向社會人士的搖籃。
曾經的家就像是最珍貴的回憶,永遠無法用別的方式回味。
當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時候,仿佛回到了曾經的那個家里。
或許多年后,在這個家里,也是指針的輪回。
像故事開頭與結尾的印章。
是閉環的句點。
過去的險與惡就此封印在了曾經的記憶,埋藏在拭去的灰土中,完結以往的回憶。
新的歲月開啟新的篇章。
這是我送給李元杞23歲時光里最大的一份禮物。
祝她開啟24歲人生的時候,是全新的開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