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危機過后,經濟慢慢復蘇,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本次危機并沒有給咱們國家經濟帶來嚴重的打擊,華海公司的用人需求也在逐漸的增加,但是陳舊的產品讓其又始終達不到往日的輝煌。
“你聯系一下小燕,讓她回華海上班吧。”這天晚飯后,唐威對張麗說。
“她...她可能不大愿意回去...”張麗欲言又止的說著。
“怎么了,她找到新工作了嗎?我都不曉得嘛。”唐威很好奇的看著張麗。
“不是的,她...她好像談了男朋友。”張麗回避唐威的目光,好像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和唐威說。
“談朋友這是好事呀,小伙子對她不錯吧,你干嘛不早點告訴我呀?我來給她把把關,哈哈。”唐威看似無心的嬉笑著,卻也在捕捉張麗臉上的表情。
張麗想了好久,還是告訴了唐威,“小燕談的那個人是本地人,三十多歲,已經有家庭了,小燕說他是搞工程的,挺有錢的。”“有次她給我看他照片,頭發都沒了,看起來起碼四十多。”“我勸了她多次,可是她就是聽不進去,我也實在沒辦法了,讓她自己當心點。”
“哎......”唐威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估計這男的不一定靠譜,你得提醒提醒她。”唐威說完這個后就沒再說什么。
隨著各大企業的復蘇,用人需求量在不斷增加,人力資源供求市場悄悄的發生了轉變。
危機之前,求職者想進華海這樣的企業,都是需要交費給勞務所的,最低200塊,交300、500的也相當普遍,男孩子交的更多。危機過后,當勞務所想收取求職費用時,情況漸漸就不對了。
“路口那家才收一百。”
“我一個朋友通過一家勞務所,才交了五十。”
“現在人家都不收費了,還有車子接送...”
的確,一時半會,做勞務行業的人大多數都整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了,原來一抓一大把的務工人員,現如今怎么越來越難招了呢?
這邊,企業為了完成訂單,人員不能斷層,完不成訂單的違約金可是極其巨大的,于是,企業一方面放寬用工年齡、男女比例,另一方面開始給合作商開價,招聘費50元/人,100元/人,200元/人,400元/人,500元/人......價碼一路走高。
鄭州富士康成立。
淮安富士康開業。
成都富士康開工.....原來集中于沿海幾大經濟帶的加工制造型工廠逐漸往內地轉移,意圖搶占當地的人力資源。
職業學校之前安置學生實習基本不挑工廠類型,不考慮是否專業對口,只希望學生能夠有地方進行畢業安置,來的時候還得給企業合作商帶來一筆就業安置金。現如今,職業學校生源難招,大學院校擴招,家中稍具經濟能力者都讓子女混個本科,哪怕是花錢讀的三本院校。與此同時,職業學校的相關負責人瞄準了企業缺人的軟肋,想要我的學生到你工廠實習就業,得首先看看你能出多少錢,價碼高到許多勞務公司不停的問候其雙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