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2章 二館見聞

  • 漢風長存
  • 風鵿
  • 3200字
  • 2019-05-26 11:18:04

劉陔帶人首先來到閱文館。

說是閱文館,其實是一個新建的大院子,外面有一個大門,進來后便是兩進院的房屋,不過在劉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氣派。

不同的房屋之中,按書籍類型不同,所分的區域也不同。

各種區域也有標識,如儒學經典區,法學經典區,歷史書籍區等。

和現代圖書館一樣,要想找到自己想要的書,首先進入各大區,然后在各小區之中尋找即可。

而且作為閱文館,專門修了讀書區,供人讀書休息。

不過,書籍雖為免費閱讀,但是不可帶出。

為此,劉陔專門在進門處放了一個儲物臺,除自己外,其他雜物均不得帶入閱文館,而且每人進得閱文館也必須出示表示身份的文蝶,出來后也得接受檢查。

由此也避免了圖書被盜出的可能。

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但是也多了一層保護。

站在閱文館門口,劉陔也感觸頗深。

前一世自己就非常喜歡來圖書館讀書,而這一世自己也有事沒事就在書房呆著,一讀書就是一天的時間。

之后劉陔進到了閱文館內,為了能好好看看,劉陔也一身便裝,只帶了典韋,許褚,吳莧三人前來。

“真是人聲鼎沸啊”

劉陔看著屋內正在看書讀書的眾人也發出了一聲感嘆。

“公子,這閱文館人可真多啊”

吳莧看著也興奮不已。

“莧兒,別那么大聲,這里可不讓大聲說話的”

劉陔摸了摸吳莧的頭,笑了笑。

“哦”

吳莧點了點頭,之后便隨劉陔進到了閱文館內。

整個閱文館,按照閣樓建設,主樓上下三層,中間加上左右一共三個閣樓,中間有道路聯通,可以來回走動。

中間第一層是大廳,左右為閱讀區,上面的二三層是借書區,人們在樓上拿了書后,便會到達第一層讀書,讀完后可自行拿回去,也可以交給工作人員。

不過這三層閣樓是公共借書區,里面都是一些常見的書籍和經典。

在這之后,也有三座閣樓,這就是閱文館的藏書區了。

里面有眾多珍版藏書,所想進入,必須要學部開具專門的通行證才可進入。

劉陔帶人在公共借書區轉了轉后,便直接進到了藏書區。

藏書區閣樓修得非常大,且奢華,每層閣樓都有專人負責看護管理。

之所以修得奢華大氣,就是為了凸顯劉陔愛書,同時也為讀書的人創造一個很好的讀書環境。

劉陔在各藏書區轉了一圈后,便拿起了一本公羊春秋的珍版,來到了讀書區看起書來,而吳莧也拿了一本尚書看了起來。

至于典韋許褚,劉陔打發他們去外面守候。

來到讀書區,這里雖然不似外面的人那么多,但是也是有一些人在此閱讀,而其中劉陔還發現了一個熟人。

已經被罷官的王允。

王允可是劉陔也推崇的人物,少年時期,王允就已經成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才子,遠近文人學士都對他刮目相看。

習文章、閱經典之余,王允還堅持習武強身。

他崇慕衛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氣度,同時也佩服他們誓死衛國的精神。認真不懈的文修武練不到數年,王允便出落為一名文韜武略無不精通的全才。

在王允19歲那年,被推舉為郡吏,上任不久就嚴懲了一個叫趙津的小黃門,贏得了百姓的稱贊。

因為名聲在外,為官以公,不久便被司徒高第征為侍御史,入京為官。

不久黃巾起義爆發,王允又被拜為豫州刺史,負責鎮壓,安撫黃巾和百姓。

這之中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韜武略。

王允廣泛征求從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見,設計了周密的作戰方案,戰斗過程中,王允還親自披掛上陣,大顯身手,徹底擊潰豫州一帶的黃巾軍。

但是這之中王允確因一件事改變了命運,在受降黃巾軍中,王允發現了一封張讓和黃巾軍私通的書信,王允也立刻上奏劉宏,雖然劉宏后來包庇了張讓,但是確讓張讓懷恨在心。

張讓找到一個借口,將王允逮捕下獄。

不久,正好趕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釋放,還復刺史原職。

可是,睚眥必報的張讓并沒就此罷休,沒出十天,他又以另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獄。

直到今年五月才被放了出來,剛剛出獄的王允雖對張讓等人的行徑深惡痛絕,但因力量有限,只得改名換姓,離開都城洛陽。

王允被放出來時,劉陔正領兵在外,但因為王允之前也對劉陔有過幫助,所以劉陔也是認識王允的,對于王允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所以劉陔也派人專門尋找到了王允,并將其安排在了樂成。

王允也非常感謝劉陔,于是專門派人前往太原,將自己王家人大部分都接到了樂成居住,也算是正式上了劉陔的賊船了。

“拜見子師公”

因為劉陔要求,所以藏書區的讀書區都是獨立的雅間,所以劉陔也直接進到王允的雅間拜會王允,而且劉陔還發現了一個年輕人跟在了王允身邊。

“王上客氣了,在下也得王上照顧,心中也多有感念啊”

王允看見了劉陔也是笑著說。

“子師公萬勿如此,在下也只是盡舉手之勞,為子師公不平也”

劉陔說完,也對王允拱手一拜。

“王上請坐”

王允示意劉陔坐下。

“能得王上照顧也是在下之幸也,對了,這位是我一侄兒,王凌,字彥云”

王允說完,王凌也對劉陔拱手一拜。

“拜見王上”

“彥云請起”

劉陔扶起王凌,細細的看著他。

這位可是后來曹魏重臣啊,后來主管淮南,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王凌也是淮南三叛之一。

之后劉陔也問起了王允和王凌近況。

王凌現在也在冀州學院學習,再有兩年便可畢業,屆時便可委任,在燕國為官。

劉陔和王允二人交談了一會后,又看了會書,到下午便回宮了。

第二日劉陔也前往賢士館參觀。

賢士館就在閱文館對面,為了體現劉陔禮賢下士,荀彧也親自布置了賢士館的內外。

大門非常氣派,賢士館內也有別致的花園,至于房屋也在劉陔的要求下修得非常大氣磅礴,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而賢士館內,還專門建有辯論亭,供各地士子辯論之用。

除去辯論亭,也有文學堂,供士子吟詩作賦之用。

賢士館自開館以來,也受各地士子推崇,除去虞潘,張范張承,涼茂,劉放,梁習等人外,現在賢士館也有各種名士賢才上千人,他們有的在此辯論,有的在此作學,有點也直接進入冀州學院學習,還有的也被直接委任各級官吏。

當然即便如此,劉陔手下也依然捉襟見肘。

看來這科舉制也該提上日程了。

劉陔看向眼前的盛況,心里也有了打算。

之后劉陔直接前往大堂,里面有四位被荀彧著重推薦的人才在此等候。

一位是牽招,牽子經,一位是郭淮,郭伯濟,一位是胡昭,胡孔明,最后一位是棗祗,棗仲祥。

對于四位,劉陔也非常熟悉,牽招是曹魏時期北方重臣,地位功業僅次于田豫,郭淮是曹魏征西大將軍,雍涼都督,胡昭乃漢末三國時期一大書法家,而棗祗也是曹操時期的屯田校尉。

“拜見王上”

四人見劉陔進來后,一起拜見。

“請起”

劉陔一一扶起眾人。

“你等四人之才我也聽文若說起,對于子經和伯濟,我打算拜為一等軍侯,先去陸軍學院學習兩年,之后我會封你等位折沖都尉,編入第一軍黃忠部,你二人意下如何”

劉陔說完,看向二人。

二人聽后大喜。

“謝王上,我等比好好學習,不負王上重托”

安排好二人后,劉陔也看向了胡昭和棗祗。

對于胡昭這個和后世諸葛亮一個字的大書法家,劉陔也非常好奇。

不過既然他來了,自己也要任官。

“孔明便去學部如何,負責在韓嵩手下編書和印刷報紙”

“諾,屬下領命”

胡昭立刻拜道。

“仲祥便前往軍屯軍,負責各地屯田,開墾荒地,安置百姓諸事”

“諾,屬下領命”

棗祗也對劉陔一拜。

看著四人離開,劉陔便離開了賢士館。

現在自己手下雖然人才濟濟,但是還是略顯不夠。

看來等明年大婚后,現在燕國和青州推行科舉,之后在是冀州,云州,平州等地。

或許到那時,自己官員不足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

……

……

就在劉陔為了自己未來計劃之時。

漠南的一處漢軍大營中。

公孫瓚正坐在上首,而之下自己的一眾將領嚴綱,田楷,單徑,鄒丹,關靖等人加上劉備,正在大帳之中商議。

自從漠南建功以來,公孫瓚也被拜為中郎將,手下也從三千人,變成了五千人。

但是對于公孫瓚來說確是時時刻刻如鯁在喉。

自己駐扎漠南,最主要的是防備鮮卑,還有震懾烏桓各民。

但是和劉陔,劉虞不同的是,對于這些異族人,公孫瓚一直主張全部殺掉,而不是像劉陔劉虞這樣招撫。

而且在劉陔的要求下,對公孫瓚也多有限制。

就如韓當的新四軍,這是劉陔手下除玄甲軍外,又一支獨立騎兵部隊,而且手下三個師四萬五千人。

這支大軍劉陔打算除了為北伐鮮卑做準備外,另外一個任務就是緊盯公孫瓚,只要稍有異動,即可滅之。

這些也讓公孫瓚時刻警惕,常常夜不能寐。

于是公孫瓚才找來眾人商議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芦溪县| 钟山县| 三亚市| 忻城县| 扶沟县| 固安县| 哈巴河县| 临沭县| 靖远县| 广安市| 乌兰察布市| 山丹县| 昭通市| 朝阳市| 保山市| 威远县| 繁峙县| 那坡县| 承德市| 合作市| 福海县| 广西| 龙泉市| 遂川县| 时尚| 肥乡县| 滨海县| 若羌县| 裕民县| 卫辉市| 休宁县| 阳城县| 泸西县| 邓州市| 和政县| 安义县| 平凉市| 左贡县| 卢湾区|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