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31,青云之路
- 巨星來自直播圈
- 孤狼木頭
- 2113字
- 2019-05-16 18:00:00
匿名捐款40年,徐永貴老人走了,他一生無兒無女,無牽無掛,什么都沒留下,只有七個字——渝州青洪縣徐某。
看著那一張張匯款單,陳奕倍感沉重。
他們初次見面,就是在這間小屋,當時他看屋子里的陳設(shè)都保持著三十多年前的老樣子,沒有多想,只以為老人是個懷舊的人,而在剛剛聽了村民的議論,他才知道村支書曾和老人提出重新裝潢房子的想法,老人卻說裝潢需要花錢,能住就行了。
村支書道:“現(xiàn)在黨的政策好,徐老無兒無女,我們老早就想著給他辦個低保,他說他是黨員,好事不能沖在前面,而且家里就他一個人日子沒必要過的那么精細,就讓給我們村的殘疾人了!”
徐永貴的鄰居宋二道:“我們家是賣肉的,這老爺子去我那,一般都不買肉,買肉皮,問他干什么,講買回去煨黃豆吃,有營養(yǎng)?!?
他媳婦補充道:“他過年蒸的豬蹄子,上面都是好好的,下面就放吃過的骨頭,我講你這個骨頭怎么還放在下面,他說骨頭上面沾的還有肉?!?
“……”
佩服,贊嘆,或許之前這里的許多人中對老人的“摳門”會不理解,甚至?xí)锤?,但此刻當那一張張匯款單放在桌子上時,每個人都很動容。
這是一位對別人大方,對自己卻非常節(jié)儉,甚至有些摳門的老人。
這是一位生活樸素,明明自己已經(jīng)水深火熱,卻時時刻刻關(guān)心別人的老人。
這是一位年至古稀,依舊熱愛生活,喜歡自己動手的老人。
徐永貴老人走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還有無數(shù)像他這樣的人在默默行善,他們將自己的存款送進了別人的口袋——幫助貧困孩子完成學(xué)業(yè),助力耄耋老人維持生活……?他們也許只是普通的退休老人、為生活奔忙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甚至在捐出幾百上千萬元后,仍沒人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送走老人以后,陳奕牽著“大黃”回了家,這一夜的他心情都平靜不下來,第二天坐上飛機的時候還會想這事,和工作室的人談行程進度時也會經(jīng)常走神。
他眼睛一閉就會想起老人那雙眼睛,而那眼睛里面飽含的真摯讓他很羞愧,甚至無地自容。
回想那時,老爺子給他奉獻10W+正能量,他著實驚詫,也從老人眼睛里看到了真誠,看到了鼓勵,看到了關(guān)切,但他只是覺得老人孤獨,可憐,人很真誠,很善良,很踏實,72歲還在盡自己所能去生活,不容易。
可以說,從始至終,他都沒想過老人是這樣一位甘于默默奉獻的人。
“必須做點什么?!?
“心理不舒服?!?
“我也是一個正能量的人,我沒有假裝?!?
陳奕爪機碼字,一條長微博發(fā)了出去,然后是朋友圈和其他社交軟件。
一個小時后,與陳奕住同一間房的田建章看著陳奕問道:“陳哥,你微博上發(fā)的那事是真的嗎?”
陳奕點頭說道:“是真的?!?
“我靠,就是咱們給做飯的那個徐老?”
“對,是的?!?
“他走了?!?
“嗯,他走了。”
……
……
正能量+,正能量++,正能量+++,老人的事跡不僅讓陳奕感動,也感動了他的無數(shù)粉絲,觀眾,這事很快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有媒體朋友聯(lián)系陳奕后,寫了相關(guān)的報道,當“渝州青洪縣徐某”上了微博熱搜以后,這七個字一下子變得很有份量。
5月4日,在青洪縣委的幫助下,記者朋友深挖了老人生平,而后寫了一篇文采華麗,感人肺腑的文章。
《他是誰?》
“1988年3月,青洪縣華能煤礦收到徽州潁上縣政府的一封感謝信,信中稱,青洪縣華能報社一名叫“徐某”的同志,在潁上縣遭遇特大洪水災(zāi)害時捐款300元。在當時,3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當廠里決定表彰“徐某”時,卻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徐某”這個人。
青洪縣華能公司先后通過報社、電視、廣播,包括到郵局、社區(qū)多方了解情況,都沒有找到徐某”。
當年年底,青洪縣華能評選“講奉獻十件好事,“徐某”榮登榜首,但在頒獎典禮上,“徐某”并沒有露面。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青洪縣華能工會收到了一封來信,這封信是以“青洪縣華能報徐某”的名義寄來的,信里面只有一張定活兩便的存單,存單金額是3000元。
在這張存單的背面,寫著“請將錢匯總救災(zāi)會,青洪縣,徐某”幾個字。
這一次,青洪縣華能又開始尋找“徐某”,但仍然沒有結(jié)果。
時間一晃,就幾十年,“徐某”是誰?“徐某”又在哪里?這個謎底始終沒有揭開。
……
……
巴拉,巴拉,文章將老人做的好事各種羅列,最后交待了一下陳奕給老人做飯的事,然后大贊渝州青洪縣正能量多,教育和改革深化到位,最后來了一段升華說新老兩代完美交替?!?
很霸道,很成功,青洪縣出頭了,縣委XX在媒體采訪中表現(xiàn)極佳,他道:
“這位老人是我們青洪縣的財富,他留下的匯款單,每一張都是沉甸甸的,這些匯款單中最早的一筆是1982年捐的30元,最近的一筆是2020年向民政局捐的5000元,我們了解到當時老人還生著病,連走路都不太方便?!?
“對,他是一位黨員,非常優(yōu)秀的黨員?!?
“最讓我驚訝的,嗯,是老人1993年捐出的兩萬元,這很讓人意外,要知道當年廠里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不到兩百塊,萬元戶的時代,太讓很動容?!?
“給空巢老人做飯,這個是我們青洪縣一個知名主播每天在做的好事,年輕人就要這種奉獻精神,是例子,是榜樣?!?
“新老交替?談不上,談不上,我覺得現(xiàn)在談這個還過早,當然,他的做法是很值得鼓勵和學(xué)習(xí)的?!?
……
好風(fēng)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老人奉獻了一輩子,臨了臨了又輸出了一波正能量,為這個不可避免走向庸俗的社會洗掉了一些塵埃。
有人因此平步青云,有人為他感動落淚,還有人嗤笑一聲說了句“真假”。
陳奕不知道他的做法是錯還是對,但他覺得老人肯定希望看到這個社會變好一點,所以他做了,而做完后他很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