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金融創新與中小科技型企業發展
- 王斐波
- 1471字
- 2020-02-26 15:33:30
3.1 科技金融目標定位
金融的本質是對資金資源跨時間、跨空間進行配置,在科技創新過程中,資金要素的有效供給與資源合理配置至關重要。科技金融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科技創新資金需求結構與金融供給結構相匹配,從而促進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和科技金融體系可持續發展。
3.1.1 科技金融需求及特點
科技金融需求是指科技創新活動對資金要素的需求,包括資金規模、資金成本等。從社會系統來說,科技金融需求方不僅限于科技企業,還包括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和團體。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由于研發周期長、資本密集特征,其資金需求對規模、持續性具有較高要求。同時由于投資資產專用性高,流動性低,且信息不對稱問題和激勵機制問題較其他企業更為嚴重,科技型企業金融需求與其他企業存在顯著區別。風險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是金融資產三大特性。從風險性來說,科技創新活動本身是對未知進行探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技術的不完善和未知性使科技創新活動主體難以明確項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成功后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大小。同時,由于多數科技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萌芽階段,在技術研發成功后也會面臨較大的市場不確定性。科技型企業投資周期長,資金回報具有明顯滯后特征,也會增加企業現金流斷裂風險。這些因素都會增加科技企業資本投資風險。流動性方面,由于科技創新涉及的設備資產具有高度專用性特征,一旦投資失敗難以轉換其他用途,故研發項目或科技企業投資具有較低的流動性。從收益性看,技術創新項目的收益受到地區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以及技術自身外溢性的影響,如果地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且技術外溢性較小,通常擁有技術產權的企業能夠獲得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從而攫取超額利潤,反之則獲益水平較低。
3.1.2 科技金融供給及特點
科技金融供給方包括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供給的機構、個人、政府等。科技金融供給方式分為兩類:一是股權性質資本,包括私人風險資本、創始人自有資本等;二是債權性質資本,主要為信貸資本供給。與普通金融投資不同,科技金融供給具有更高的進入門檻,科技創新的高風險性以及大額融資需求,使得個體投資者以及小規模機構投資者難以獨立提供所需資金支持并承擔相應風險。同時,技術創新具有較強外部性,技術的外溢性使得私人項目投資主體難以獲取足額回報以抵償投資資本,使得政府資金適當介入科技金融供給具有必要性。政府科技金融供給主要覆蓋具有強外部性的公共技術研發,市場科技金融供給則負責外部性較弱的技術創新部分,二者應為互補關系。
3.1.3 科技金融的使命
在科技項目融資中存在兩種風險與收益錯配,一個是科技企業風險與收益錯配,這主要與技術外溢性有關,當技術外溢性較高,科技企業無法完全占有研發項目收益,從而導致研發投入成本無法得到充分補償,這種情況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健全情況下尤為突出;另一個是金融機構風險與收益錯配,在債權融資方式下,科技企業能夠充分享受研發項目成功帶來的超額收益而金融機構只能獲取固定報酬并承擔較高的失敗風險。在股權融資方式下,盡管外部股權投資者可以取得剩余收益索取權,但由于外部股權投資者僅提供資金要素,而研發項目承擔主體提供智力要素,因此也存在收益分配不對等的問題。這兩種錯配阻礙了科技企業獲取適當資金支持,也對科技金融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求。
在多數情況下,科技企業融資難并非由于金融資源不足,而是金融資源供給意愿不足。從本質上看,科技與金融結合的關鍵點并非總量問題,而在于結構問題。基于此,科技金融的發展使命應是通過科學規劃設計,解決科技研發過程中風險—收益錯配問題,實現科技需求結構與金融供給匹配,從而推動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