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世紀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劇場建設,社會急需面向劇場和演藝設備工程企業的舞臺技術人才。在時任浙江舞臺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健和浙江省電影學校校長俞志達的動議下,2001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開始調研并申報,2002年正式成立當年即開設了國內首個舞臺技術高職專業,專業名稱為舞臺影視技術,核心課程為音響技術、燈光技術、舞臺機械、劇場工藝等。開辦伊始,各方面的教學建設得到了浙江舞臺院的大力支持,專業教材也由俞健院長牽頭動員了諸多技術骨干參與并加緊編寫,其中就包括《舞臺機械》,其初始版本應用了很多年。
隨著舞臺機械設備的快速國產化,早先由國外主導的舞臺機械設備工程逐漸轉變為由國內廠家承擔為主,技術資料及參考文獻日益豐富,業內還先后出了幾本專著和論文集,如段慧文等編著的《舞臺機械工程與舞臺機械設計》,蔣偉、任慧編著的《舞臺機械設備控制技術》,陳德生編著的《舞臺機械設計》,徐奇主編的《國家大劇院舞臺機械技術及運營管理》論文集,張三明、俞健、童德興編著的《現代劇場工藝例集》等。由文化部發布的舞臺機械相關行業標準也逐漸齊全。
為了盡可能使我們的教學內容跟上舞臺技術和工程實踐的最新發展,2009年開始,我們對本教材的內容陸續進行了擴充和調整,并獲得了浙江省省級重點教材建設項目的立項支持,使得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成為可能。
本教材正文部分主要由袁良忠、宋宏、婁海峰合作完成,其他參編人員有陳德生、段慧文、黃高飛、馬建林等。附錄1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標準WH/T 35-2009《演出場館設備技術術語舞臺機械》整理而成;附錄2由浙江大豐(杭州)舞臺設計院院長豐其云提供并授權公開出版。胡仁榮高工審閱了電氣控制部分稿件,俞健研究員審閱了全部稿件。
特別感謝為本書提供技術資料的單位:浙江舞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豐(杭州)舞臺設計院、國家大劇院、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德國SBS舞臺技術有限公司、杭州子午舞臺設計有限公司、韓國JASS 舞臺設備有限公司等。尤其要感謝杭州子午舞臺設計有限公司的黃高飛、馬建林同志,他們曾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編寫了第六章舞臺機械電氣控制技術另一版本的稿件,由于篇幅限制,本書暫時無法全部采用,但這為將來編寫舞臺機械控制技術方面的專門教材打下了基礎。感謝參考文獻中的眾多作者以及其他給予編者支持和幫助的同志。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葛娟編輯,她為本書的及時出版花費了很多心血。
本書可以作為高校舞臺技術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舞臺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劇場劇團舞臺技術從業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由于編者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本書肯定存在不少缺點,甚至可能還有錯誤,在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