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鏡框式舞臺的基本概念
所謂鏡框式舞臺就是在觀眾廳和舞臺之間設有臺口分隔的舞臺,舞臺是個獨立于觀眾廳的箱形空間,觀眾通過鏡框式臺口觀看表演。有人把這種分隔稱為“第四堵墻”,它拉開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但在這種舞臺上可以裝置豐富的場景和布置復雜的舞臺機械來實現許多特技效果。因此迄今為止,除了小型的實驗性劇場和音樂廳外,開敞式舞臺始終未能取代鏡框式箱形舞臺,目前新建的主要劇場絕大多數還是鏡框式舞臺。了解和掌握鏡框式舞臺的一些概念是必要和基本的。
具有鏡框式舞臺的劇場的土建基本結構是由舞臺設備的運行空間及舞臺工藝設計所決定的,可以分為臺塔、舞臺及基坑三部分。安放絕大多數臺上機械設備的土建結構——劇場上空那巨大的塔狀空間為臺塔,安裝臺下機械的舞臺下面的空間為基坑。臺上主要由臺口、主臺凈高、主臺寬、主臺進深、側舞臺、后舞臺、柵頂及天橋等幾部分組成。劇場臺上土建結構可參見圖2-1、圖2-2。

圖2-1 舞臺各部分名稱(橫剖)

圖2-2 舞臺各部分名稱(縱剖)
劇場中舞臺的各部分結構尺寸應與演出劇種、觀眾廳容量、舞臺設備、使用功能及建筑等級相適應。在我國,劇場建筑規模按觀眾容量來分:特大型為1600座以上,大型為1201~1600座,中型為801~1200座,小型為300~800座。劇場建筑的等級可分為特、甲、乙、丙四個等級,其中,后三個等級的劇場應符合下列規定。主體結構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耐火等級:甲、乙、丙等劇場均不應低于二級。室內環境標準及舞臺工藝設備要求應符合相應規范的規定。
對于鏡框式臺口的舞臺,有幾個關鍵結構及尺寸需要了解,具體內容如下。
1.臺口
鏡框式舞臺中臺口起著分隔舞臺與觀眾廳的作用(見圖2-3)。臺口尺寸的確定與觀眾容量及劇種有關,主臺尺度一般由臺口尺寸決定。臺口寬度應大于或等于表演區,同時也要考慮臺口本身高寬的比例要合適。從國外資料來看,歌劇、舞劇劇場,臺口寬度為12~16m,臺口越大,舞臺尺寸也越大,這對于聲學效果、劇場建設的經濟性都有影響。過大的臺口反過來會造成演出的困難。一些大型的歌舞演出、綜藝節目需要的臺口寬度往往大于16m,這時通常會設置假臺口來調整舞臺臺口的寬度,以適應不同演出的需要。

圖2-3 鏡框式舞臺的臺口
確定臺口的高度首先應考慮布景的高度,其次是臺口本身的比例,此外對有樓座的劇場,還要保證樓座觀眾至少應該看到天幕背景的2/3以上。由于立體硬景一般的高度為6~7m,所以臺口高度通常為6~8m,這個數值與一般臺口的寬度也能保持比較合適的比例。
2.主臺凈高
主臺凈高(見圖2-2)是指舞臺面到舞臺上部最低構件下表面的高度,此高度必須滿足沒被使用的幕布、軟景吊在舞臺上空不被前排池座觀眾視穿的要求,也相當于吊桿在舞臺上運行時所必需的空間高度。甲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5倍,乙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倍加4m,丙等劇場不應小于臺口高度的2倍加2m。
3.主臺寬
主臺寬(見圖2-1)是指舞臺兩側墻之間的凈寬度,約為2倍臺口寬度或臺口寬加上每邊6~7m。臺面主臺寬是由表演區寬度(臺口寬)、兩邊邊幕寬度、演員候場和換景工作區寬度相加而成;臺面上空的寬度是由吊桿長度(臺口寬度加上兩邊邊幕寬)、兩邊天橋寬度與側光燈(吊籠)和間隙寬度相加而成。
4.主臺進深
主臺進深(見圖2-2、圖2-4)是指從臺口線到后天橋外沿的凈距離,一般由臺口區、表演區、遠景區、天幕燈區及天幕后區等幾個區域組成。舞臺進深一般不小于主臺寬度的2/3。

圖2-4 從后天橋往臺口看舞臺的進深
在我國《劇場設計規范》中,對臺口和主臺尺寸的規定見表2-1。
表2-1 主臺和臺口尺寸

5.側舞臺
側舞臺(見圖2-1、圖2-5)的主要用途是存放和遷換景物,因此在側舞臺上空通常設有搬運景物用的行走行車。

圖2-5 站在側舞臺往舞臺中心看
6.后舞臺
大型專業劇場一般設有后舞臺(見圖2-2、圖2-6),其主要用于停放后車臺等臺下機械設備,同時也是表演區和遠景區的延伸部分,許多特殊的藝術表演形式可在后舞臺進行。后舞臺應設舞臺吊桿和燈光等設備,相應的應滿足安裝吊桿設備所要求的條件,包括滑輪梁、設備安裝天橋、工作橋、工作梯及滑輪安裝空間等。

圖2-6 從觀眾席可看到寬大的后舞臺
7.柵頂及滑輪梁
柵頂又稱葡萄架,是舞臺上部漏空的工作層,也用于安放大型臺上機械的驅動設備;滑輪梁用于安放吊桿設備的吊點輪及拐角輪。有些劇場由于在規劃初期未考慮舞臺機械或對舞臺工藝不了解,在劇場建筑設計時并未考慮到吊桿設備對舞臺凈高的要求,因此只能利用屋架下弦做柵頂,安裝滑輪,也就是把柵頂與滑輪梁二者合一,這不僅對土建結構有不良影響,而且影響鋼絲繩穿行,使用不方便,安裝檢修困難。
大型劇場及各類懸吊設備較全的舞臺,柵頂、滑輪梁及屋架三者最好分層設置(見圖2-1、圖2-7),這對于安裝、檢修和使用都十分有利。柵頂是臺上機械的重要工作空間,一般對柵頂結構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圖2-7 分層設置的滑輪梁層及柵頂層
(1)滑輪梁上表面低于屋架下弦約0.5m。
(2)柵頂上表面低于滑輪梁下表面約1.8m。
(3)上層天橋至柵頂下表面的凈高約2.5~3m。
(4)柵頂和滑輪梁的活載荷,根據實際需要計算,但最低不應小于2kN/m2,柵頂應與舞臺結構部分牢固連接,保證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穩定性。
(5)柵頂縫隙應與主臺側墻平行,除滿足懸吊鋼絲繩通行外,柵頂縫隙不應大于30mm。
8.天橋
天橋是舞臺上部的建筑設施,通常沿主臺側墻與后墻三面布置,邊沿有0.1m高的護板。一般甲等劇場不得少于三層天橋,乙、丙等劇場不得少于兩層天橋。為了滿足舞臺臺上機械設備的安裝及檢修的需要,對于舞臺天橋一般要求如下:
(1)第一層天橋標高,應使側光射向表演區有良好的角度,一般使側光光軸到舞臺軸線與臺面夾角不大于40°,同時還應保證主臺與側舞臺間的洞口高度不妨礙布景的通行。
(2)二層天橋主要安放吊桿的控制設備,約高于一層天橋2.5~3.0m。
(3)最上層天橋主要用于安裝吊桿卷揚機與堆放配重塊,其標高低于柵頂下表面約2.5~3.0m,寬度視選用的卷揚機型號而定。除了應滿足吊桿設備安裝所需空間外,其通行凈寬不應小于1.2m,并要按工藝要求做好吊桿卷揚機的基礎預埋件。
(4)后天橋主要用于通行,凈寬宜為0.6m。
(5)一般天橋受力向下,但安裝吊桿卷揚機的天橋要具體分析,在空載或輕載時,天橋受力向下,在重載時受力向上,因此最上層天橋所受荷載為變向載荷。一般最上層天橋活荷載不應小于4.0kN/m2,其他不安裝卷揚機或放置平衡重的天橋活荷載不應小于2.0kN/m2,僅作通行使用的后天橋其活荷載不應小于1.5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