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物證鑒定與偵查技術

第一節 手印鑒定

一、手印的概念與種類

(一)手印的概念

手印是典型的反映形象痕跡,是指人手皮膚的乳突花紋在承受客體表面上的反映形象。手印,通常可分為指印和掌印兩部分。由于指印,即指紋在承受客體上的反映形象痕跡,在各類犯罪現場中出現頻率較高,所以它也是各國痕跡物證鑒定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手印的種類

通常根據承受客體表面有無發生變化,理論上可分為立體手印和平面手印(含平面加層手印、平面減層手印)。根據手印能否被肉眼所察覺,還可以將其分為顯在手印(常見的如血手印、粉塵手印、顏料手印、油墨手印等,即有色手印)和潛在手印(如汗液手印、油質手印等,即無色手印)。區分手印的種類,有利于現場采用相應的顯現和提取方法;采集手印是手印鑒定的前提條件。

二、指紋的特性和作用

(一)指紋的特性

由于指印的特征最為典型,因此利用指印來識別人身,就必須了解指紋的基本特性。

1.穩定性

人的指紋從胎兒四個月時開始生長,六個月基本成形,出生后至生命終結,在尸體被火化或腐敗以前,其花紋結構、形態和特征體系始終保持基本不變。

2.特定性

指紋有很明顯的特定性,“人人不同,指指相異”。人與人之間、一個人的十個手指之間的皮膚花紋均不相同。指紋各人各指不同,有其哲學、生理學、遺傳學、數學的科學依據,并已為數千年以來全世界的指紋應用,數百年以來的指紋鑒定實踐和指紋檔案儲存歷史所證實。

3.規律性

人的指紋由許多紋線組成,有條有理,毫不雜亂。指紋的出現和分布在生理上有一定的規律,表現在指紋種類的遺傳規律、手別和性別的規律、手別和指紋的紋線流向規律、紋線細節特征的分布規律、左右手各指花紋類型對稱性規律、十指花紋類型相同規律及其各類型花紋在各手指上的出現規律。

4.反映性

因人的指紋布滿汗液,又經常附著油垢、灰塵等物質,觸摸承受客體時就會留下印痕。對這種印痕可通過一定的理化技術方法進行處理,使其顯而易見,從而反映觸物留痕的指紋特定性。

由于指紋具有上述基本特性,因此它在世界各國司法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在偵查和審判活動中,手印鑒定結論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指紋的這些特性是人身識別的理論基礎,也是指紋鑒定結論成為“證據之王”的依據。

(二)指紋的作用

人的指紋的上述特性決定了它在司法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偵查中,指紋是為偵查提供線索、分析案情、確定偵查方向和揭露犯罪的重要證據。

(2)審判中,手印鑒定結論是重要的訴訟證據之一,能有效地幫助證實犯罪、查證某些待證事實。

(3)在交通事故、空難等事件中,指紋可作為識別特定人、辨別無名尸體的有效媒介。

三、指紋的種類特征和細節特征

(一)種類特征

指紋的種類特征,也稱一般特征。由于種類特征的重復性,利用這類特征只能對某類人做出同類認定而不能對人身進行同一認定。

指紋是由單一中心紋線,內部、外圍、根基三個紋線系統和“三角”組成。以中心花紋紋線的類型特點、三個紋線系統的完備程度、“三角”的數量為條件,指紋的種類特征主要包括三大類型,九種形態。三大類型是指弓型紋、箕型紋、斗型紋。九種形態是指弧形紋、帳形紋、正箕形紋、反箕形紋、環形紋、螺形紋、囊形紋、雙箕形紋、雜形紋。

1.弓型紋

弓型紋上部由弓形線,下部由較平緩的弧形線或橫直線組成,無明顯的三個紋線系統,沒有明顯的“三角”。弓型紋可分為弧形紋和帳形紋兩種。弧形紋的上部由平緩的弓形線組成。帳形紋上部由弧度較大的弓形線組成,花紋中部有直立或傾斜的紋線將弓形線撐起呈帳篷狀。此類紋型在中國人群中約占2.5%。

2.箕型紋

箕型紋的內部至少有一條完整的箕形線,具有三種紋線系統和一個“三角”, “三角”的上下支線包圍中心花紋。箕型紋可分為正箕形紋和反箕形紋兩種。從手指上觀察,反箕的箕口朝向拇指,正箕的箕口朝向小指。此類紋型在中國人群中約占47.5%。

3.斗型紋

斗型紋的三種紋線系統完備,中心花紋具有一根以上完整的環形線、螺形線、囊形線、曲形線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紋線,一般有兩個“三角”,左右分布。斗型紋根據中心花紋的特點可分為環形斗、螺形斗、囊形斗、雙箕斗和雜形斗五種。斗型紋在中國人群中約占50%。

(二)細節特征

指紋的細節特征,又稱個別特征。利用這類特征可以對人身進行同一認定。認定人身的依據是多個細節特征的組合,一般需要根據10個以上的細節特征,才能做出是否同一的認定。

指紋的細節特征主要有以下9種。

(1)紋線起點。按順時針方向觀察,兩條平行線之間,中途增加一條獨立紋線向同一方向延伸,這條新增紋線的起始端即起點。

(2)紋線終點。按順時針方向觀察,兩條平行的紋線,有一條中途終結,這條紋線的末端就是終點。

(3)紋線分歧。按順時針方向觀察,一條紋線分為兩條或三條之處,稱為分歧。

(4)紋線結合。按順時針方向觀察,兩條或三條平行紋線中途合并成一條紋線之處,稱為結合。

(5)小勾。一條較長紋線分出的一小段叉線,稱為小勾。

(6)小眼。一條紋線分歧以后又結合,形成一個閉合的圓形或橢圓形紋線,稱為小眼。

(7)小橋。連接兩條相鄰紋線的短橫線,稱為小橋。

(8)短棒。兩條紋線之間獨立存在的短線,稱為短棒。

(9)小點。兩條紋線之間孤立存在的乳突點,稱為小點。

此外,指紋的細節特征有時還包括:細線特征、皺紋特征、汗孔特征、乳突線邊緣特征和傷疤特征等。

四、現場手印的發現與顯現

(一)犯罪現場易留手印之處

(1)現場的出入口。主要包括室內現場的出入口及行為人出入現場途徑中必然觸動的部位。

(2)作案的中心場所。如殺人現場的尸體及其周圍物品;盜竊現場被盜財物原存放地點附近等。

(3)現場遺留物。犯罪嫌疑工具、嫌疑物及不屬于現場和受害人的物品等。

(4)可能接觸物品。犯罪可能接觸的家具、門窗、照明設備等。

(二)發現手印的方法

現場手印,如立體手印、有色指印等可直接用肉眼觀察到。但犯罪現場手印大多為無色的潛在手印,需要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才可以發現。如果手印是遺留在有光澤的物面上,可采用側光觀察法、透光觀察法、哈氣法來發現手印。如果手印遺留在沒有光澤的物面上,可采用激光照射法,有時還需經過顯色處理才能發現手印。

在各類犯罪現場發現和尋找潛在的手印,應循序漸進、重點突出并采用一定科學的方法,不可隨意翻動現場的物品;在勘驗的過程中應始終戴著手套,并盡可能使用鑷子等器械接觸物體,只能直接接觸一般人不可能觸動的物體部位;光源不可使用溫度過高的光源,應用手電筒或專用燈;對已發現的手印必須做好記號,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三)顯現手印的方法

對于已經發現的潛在手印,應根據承受手印客體的性質、形成手印物質、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恰當的方法予以顯現。潛在手印被顯現的可能性取決于手印遺留時間的長短、承受客體表面的光滑程度和滲透力、空氣的溫度與濕度以及顯現方法是否適宜等因素。

顯現潛在手印,通常有物理、化學和物理化學三種顯現方法。

1.物理顯現法

(1)粉末法。利用手印物質的吸附性能,選用顏色、粗細、比重與承受客體反差大的金屬或非金屬粉末,采用一定的方法使手印紋線吸附粉末,從而染色。常用的粉末有鋁粉、青銅粉、石墨粉、鐵粉等。顯現操作方法主要有毛刷法、撒粉刷顯法、噴粉刷顯法、磁性刷法、撒粉震蕩法等。

(2)熏染法。主要使用煙熏和碘熏的方法,使松香燃燒的煙末或揮發的碘蒸汽粘附于手印的汗垢物質上而顯現黑色或棕褐色。熏染法主要適用于搪瓷、陶器、竹器、金屬制品等光滑物體表面上遺留的陳舊手印。

(3)天然熒光法。利用手印物質中的特性激發其產生熒光現象,顯示紋線,或用熒光粉末直接噴撒于疑有潛在手印的物面上,以增強手印在激發光源下的熒光效果。運用的主要光源通常為短波紫外線或激光,采用多波段光源能獲得較佳的顯現效果。

(4)真空鍍膜法。利用真空鍍膜儀,以金屬或非金屬元素作蒸發料,元素通過電能加熱后會急劇蒸發氣化,定向均勻地噴鍍到被顯物表面,從而顯現出較清晰的手印紋線。適用鍍膜的通常為木制品、皮革、塑料制品、橡膠制品、金屬制品、玻璃、紙幣等物體表面的手印。

2.化學顯現法

(1)硝酸銀顯現法。利用硝酸銀與手印物質中的氯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銀,曝光時起光化學作用,產生銀沉淀,使手印紋線呈棕黑色顯現。

(2)茚三酮(Ninhydrin)顯現法。利用茚三酮(又稱寧西特林)與手印物質中的氨基酸作用生成絡合物,從而顯現出紫藍色的手印紋線。但此方法不能用于顯現塑料和油漆表面的潛在手印。

(3)四甲基聯苯胺顯現法。此方法適宜顯現淺淡的血手印或潛在血手印,利用血液中存在的過氧化酶與過氧化氫相遇產生初生態氧,使無色的四甲基聯苯胺氧化,形成四甲基聯苯胺藍,從而顯出藍綠色的手印紋線。

3.物理化學顯現法

(1)8-羥基喹林法。利用試劑與手印汗液中的多種陽離子和有機物合成熒光物質,經短波紫外線激發,手印紋線呈綠色熒光而被顯示。適用的對象為墻壁、各類紙張、聚苯乙烯塑料、陶瓷、油漆物體表面的手印。

(2)“502”膠顯現法。利用潛在手印中的氨基酸和水分與“502”膠中揮發出的物質發生聚合反應,而顯出白色手印紋線。適用物體有油漆表面、瓷器、玻璃制品等。

(3)DFO顯現法。利用DFO與手印中的氨基酸反應生成淡紅色物質,在光激發下產生強烈的熒光反應,達到顯現潛在手印的目的。適用物體主要是各種紙張。

五、現場手印的提取與鑒定

(一)手印的提取

對已顯現出的現場手印應以科學的方法提取,主要方法有下列四種。

1.提取手印載體。只要現場條件許可,將已發現的手印連同其載體一道直接提取。這是提取現場手印較理想的方法之一。

2.攝影提取。采用膠片式照相、磁帶式攝影、數字式照相、攝影等方法,將已顯現的手印拍攝下來,保存于膠片、磁帶、芯片或硬盤內,以備隨時使用。

3.膠紙粘取。對粉末法、熏染法顯出的手印,可利用透明的指紋膠紙粘取,再將其復粘于有一定反差的襯紙上固定。

4.制模法。對立體手印,可采用硅橡膠等材料制作手印模形后提取。

(二)手印鑒定

1.鑒定前的準備。①熟悉有關案情。鑒定人員應了解基本案情以及現場手印顯現、提取、固定等情況;對手位、指位的判斷分析;核對手印檢材的質量、數量是否符合鑒定的要求等。②收取手印樣本。根據檢材手印的種類和數量,依法采用公開或秘密方式捺取嫌疑人的手印樣本。③準備鑒定材料。鑒定人員應對送檢材料逐一加以登記,對檢材手印和樣本手印復制成同等大小比例的照片或復印件。對檢材指印紋線不清的,可采用分色照相等方法作清晰處理。準備妥手印鑒定所必需的器材和工具。

2.分別檢驗。依次先對檢材手印,后對樣本手印分別進行觀察分析,確定各自的種類特征和細節特征。

(1)檢材手印檢驗。首先確定檢材是否為手印紋線;手印的手位和指位;研究乳突花紋類型;分析手印上、下、左、右方位;區分乳突線與小犁溝;判定手印有無重疊和變形。在此基礎上,確定檢材手印的種類特征和細節特征的數量、質量和具體所在位置。

(2)樣本手印檢驗。在檢材手印的相應部位尋找樣本手印特征,如果兩者種類特征相符合,則可進一步尋找細節特征。若種類特征有差異,需經正確評斷或利用細節特征核實后方可予以否定。

3.比較檢驗。在分別確定檢材手印和樣本手印的特征后,應對兩者的特征組合進行全面的比較,以便確定它們之間的符合點和差異點,為解決是否同一問題提供依據。常用的比較方法有特征對照法、特征連線法、特征重疊法等。

4.綜合評斷。對比較檢驗所發現的兩者特征符合點和差異點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重點評斷特征總和的性質,以便作出正確的同一認定結論。

5.鑒定意見。手印的鑒定意見一般有兩種。①肯定同一結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種類特征相同;二是各個細節特征相同;三是少數不同特征有確切依據證明是主客觀因素引起的臨時或自身的變化。②否定同一結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花紋類型不同或類型相同但紋線形態有差異;二是細節特征少數或部分相同,但特征總和不同;三是相同特征在不同人的手面上完全可能出現相似性的偶合。出具是否同一人指印的鑒定意見,判斷時主要是觀察比較檢材和樣本中特征的質量,并非是數量。

6.制作鑒定意見書。手印鑒定意見書是手印鑒定結論的證據表現形式,其格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內容應明確具體、客觀真實,文字準確簡練、邏輯性強,圖片清晰、特征準確。手印鑒定意見書由文字說明和圖片說明兩部分組成。文字說明是手印鑒定的重要部分,包括序言、檢驗、論證和鑒定意見;最后由鑒定人、復核人簽字并注明職稱,同時加蓋鑒定機構的鑒定專用章。圖片說明是手印鑒定意見書的有效補充;應有與檢材和樣本手印同等大小的圖片,及同等比例的特征比對圖片等;必要時應在圖片上標明特征的異同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阜新| 烟台市| 南宁市| 宜昌市| 海盐县| 乌兰浩特市| 遂昌县| 昌宁县| 绥芬河市| 临沧市| 红桥区| 建宁县| 宽城| 松溪县| 吉木萨尔县| 固始县| 雷波县| 明星| 瓦房店市| 赣州市| 许昌县| 长岭县| 滁州市| 十堰市| 无为县| 新民市| 琼海市| 汝城县| 桐柏县| 德清县| 桃园县| 松潘县| 开封市| 德化县| 伽师县| 丰原市| 永春县| 恭城| 定陶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