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泥
- 驅虜
- 鳳閣君
- 3332字
- 2019-04-16 00:05:46
在來大別山以前,趙玉也不太明白大別山是個什么樣的情況,不過現實情況要比趙玉想的要好很多。
不僅有已經開墾好的熟地,還有這么一個天賜的好地形,以及種類豐富的礦產。
林大山在這谷地往南一點的地方找到了一處粘土地。
有了粘土地,就能夠取土燒磚,有了磚,才能夠解鎖其他的科技設施。
如今還是冬春之交,晚上不會下雨,這些流民一直穿著厚實的衣服,再搞一個篝火,聚在篝火旁睡,晚上倒也不會冷。
不過此刻眾人卻有些睡不著。
終于結束漫長的趕路生活,不用再為可能遇到其他蒙古騎兵而擔驚受怕,只要努力干活就不會吃不飽,每天只要干完指定的活計就能隨意休息——這些都是大當家向他們保證的。
此刻,以趙玉為中心,里里外外圍了好幾層人。
趙玉想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雄厚些,以便能讓更遠處的人也能聽到他的聲音。
不過他卻不是在演講,而是在講精忠岳飛的故事。
搞個演講,抒發一下對新生活的期待,激發一下民眾們的建設熱情啥的,他早就做了,根本不用拖到晚上。
“不久,金兀術第二度驅兵南侵,駕輕就熟,圍攻汴京。事情禁急,南北動員,我們民族的大英雄岳飛投奔磁州留守老帥宗澤的旗下。岳飛臨行前,他母親姚氏為鼓舞兒子出入沙場的決心和志氣,用金針在岳飛背上刺了四個大字“盡忠報國”!。。。。。。。。。。。。。。。。。。。。”
趙玉對岳飛那段歷史的了解僅次于三國,靠著這些知識再加上以前看過的那部精忠岳飛電視劇,還是能把故事完整的串聯起來。說書的一般城里才有,這些農民丘八們平時哪能接觸到這種講故事的人,以趙玉半吊子的水平也能讓人聽的津津有味。
離趙玉最近的那個圈子中,一般都是趙玉最信任最親近的人。
其中就有楊晨青,他一開始帶著一眾漢奸認趙玉當大哥,一方面是看重他武功高強,而且一句“我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憑甚給韃子為奴”說到了他們的心里。另一方面,他們和安慶人言語不通,又是他們的殺親仇人,在這些安慶人心中沒有威望,無論從何處看,他都是最適合當大哥的。
而經過這幾天的相處,楊晨青才真心地拜服了這個大哥。
懂得練兵的本事,不過旬日,就把他們和這些流民教的令行禁止。為人和善沒有架子,這些天他時刻跟在大哥身邊,也從沒見他開過小灶,一直和他們一起吃大鍋飯。懂內政,找出幾個賬房先生,找出幾個識字的,還搞了個大隊長制度,就把流民營的事宜處理地井井有條。
如今還顯示出見識淵博的一面,對岳飛的事如此了解。他以前認識學識最淵博的人,也就是小時候村里教他識字的先生。那位先生給楊晨青講的一般都是春秋年代孔子之事,他對于其他年代的了解也就僅限于道聽途說的階段,就像岳飛將軍帶著張憲、牛皋、徐慶、王貴,僅八百勇士就沖進了金將粘罕的大營之中,震懾金營之事,楊晨青就從來沒聽過。
自己是金朝遺民,不過如果在北宋時期,他也算是宋人。而且大哥也說了,沒什么南人北人,他們都是漢人。他們的祖先自三皇五帝時期就一直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那些韃子只不過憑借武力暫時竊據了他們的家園,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被趕出去的。
而岳飛,是他們漢人的英雄。
他以前只知道宋朝皇帝為了討好金國朝廷,誅殺了岳飛,他們偉大的金國皇帝這才勉強放過了宋廷,讓他們納貢稱臣了事。
而聽大哥一講,他才知道岳飛是個怎樣的英雄,當聽到岳飛帶著八百敢戰士沖進金營,威震金軍的時候,就連他們這些金國遺民也不禁為岳飛叫好。
講到深夜,大哥最后只講到與岳飛亦師亦友的老帥宗澤戰敗身亡之處。
等到大哥答應明晚再講后,眾人這才不舍地回到自己地大隊營地休息。
。。。。。。。。。。。。。。。。。。。。。。。。。。。。。。。。。。。。。。。。。。。。。。。。。。。。。。。。。。。。。。。。。。。。。。。。。。
第二天早上,趙玉早早的起身洗漱,便開始忙起了昨天做到一半的燒磚事宜。
這三千多人里竟然沒一個懂燒磚的,還需要他自己帶著人,一點點搞出來,然后手把手教會這些農民。
粘土磚分兩種,一種是紅磚,一種是青磚。與紅磚相比,青磚質量更好,更結實,耐堿性和耐久性更強,而且材料簡單。雖然步驟更麻煩一些,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燒制青磚的原料,用后現代的話來說,要用富含鐵元素黏土做成的坯經過烘燒后,鐵的化合物氧化化為紅色紅色高價氧化鐵三氧化二鐵,再經過工藝處理,把紅色高價氧化鐵三氧化二鐵又逐漸還原成為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氧化亞鐵fo,從而制得青磚。
趙玉自己設計自己帶人造出窯房后,又自己造培自己燒制自己澆水,經過各種試驗,終于找出了正確的材料比例和步驟。
趙玉一臉灰撲撲地走出了磚窯房,呼吸了一口外面的新鮮空氣。
“大哥,您辛苦了。”幾個一直跟在趙玉身邊的漢奸說道。
他們原本以為當山大王只要安排手下辦事,自己享福便可以了。
然而見識了真正的大哥才知道此間的辛苦。又要處理紙面文件,又要練兵,甚至到調查山間的礦產,燒磚都要親自包辦。
這些事隨便抽出一件事流民營中都沒人能辦的好,偏偏大哥能協調地那么完善。
“抽調十個小隊過來運磚!”趙玉擺擺手,沒有和他們多說,而是下令道。
“是!”回令的是已經成為趙玉專屬秘書的唐語嫣。
如果說這幾天除了大哥以外誰最忙,那便是唐語嫣了。
大當家的弄出磚窯后,又去搞了石灰石采礦場,以及水泥制備廠。
聽說尋礦大隊長林大山又在山里找到了一種“赤鐵礦”,可讓大當家的高興了好一陣子,于是又打算在辦完水泥廠之后著手去辦鐵礦廠和煉鐵廠。
水泥的生產流程說起來很簡單,將石灰石碎成粉末狀后與黏土、鐵粉混合,用干法或濕法煅燒成熟料,再同石膏一起磨細即可使用。原料都很普通,鐵粉難以大量制得可以不放。由于目前沒有煤炭,只能伐木燒木炭來代替。
靠三四千人的營地的篝火每日就能產出大量的木炭,此刻都已經運到了這里以供使用。
被人工破碎的小顆粒石灰石與黏土混合后摻水攪拌成漿料,均勻的鋪在燒制間內。然后點燃木炭,由五個漢奸壯漢一起拉動著這個大鼓風箱。
這些東西趙玉也只是在一些科普上偶爾看到過,也不是一定能成功。不過或許是天性使然,他并不沒有任何的緊張和不安。他也不怕失敗,作為一個理科生,他手中有一個絕不會失敗的工具,實驗。
即便失敗了,只要改進步驟,重新試幾次就好了。連水泥這種東西都造不出來,將來怎么攀登科技樹啊。
雖然小說中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主角找一堆道士鐵匠就能隨隨便便就能造出一大堆槍炮,但這顯然不太現實。不說普通人根本記不住槍械復雜的結構設計,其材料、產量也根本上不去。古代即便集合再優秀的工匠也只能練出少量的百煉鋼,而即便用這種鋼造出來的槍炮,也極容易炸膛。即便是十七世紀的歐洲,如果合格率能達到百分之二十,那便稱得上是鑄炮大師了。也就是說造五門炮,只有一門是能用的。那時候的科技工藝尚且這樣,更別說那些穿越到漢唐時期的小說主角了。
趙玉只往里面放了一鏟子原材料,所以燒制很快結束了。
等到燒制間溫度降低后,趙玉命人將最后的產物取出來。
“大哥,怎么樣?“雖然不知道大哥弄得什么東西,不過看大哥干得這么辛苦,李義龍也不禁緊張了起來。
趙玉將這種灰白色的粉末攤平,笑得像個半大孩子,“看起來很像,不過需要試試才知道。”
“大哥,這東西是干什么的呀?”
“造房子、造橋、修路,可以用的地方太多了。你以后見多了就會習慣了。”趙玉淡然說道。
將這些粉末摻了水,攪拌成漿狀后,趙玉就將其糊在了一塊石磚上,然后再將另一塊石磚扣上去。
水泥凝固時間在八個小時左右,如今已經下午過了很久,將近傍晚了,只能等明天一早再來觀察情況。
第二天一早,趙玉便帶著楊晨青,唐語嫣,其他幾個小弟,還有八個以后專門制備水泥的人員來到這里,觀察情況。
推開門,他注意到水泥外表已是凝固狀態,與兩塊石磚緊緊接合在一起。固結的表面看起來凹凸不平,部分位置泛起了白霜。趙玉蹲下身,將堿化反應產生的白霜刮去,用手指按壓硬化后的水泥,觸感讓他心頭一喜——水泥表面堅固硌手,完全不同于泥土夯實后的觸感,即使用指甲用力去扣,也無法在上面留下一絲痕跡。
楊晨青得到趙玉的指示后,先是試圖將石磚搬起,但沒能成功。他從側面狠狠踢了數腳,直至水泥與地面的接合處斷開,兩塊石磚依然牢牢粘結在一起。最后他揮起刀柄用力敲打它們,也只能敲下一小塊邊邊角角。
“大哥,這便是你說的用來建墻的水泥?”楊晨青驚喜道,“用此物建造我們的城墻,便是韃子大軍親自來也攻不破咱們的寨子了。”
“看著吧,這只是一個開始。不止是讓別人攻不破,咱還要打出去!”趙玉堅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