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懷寧縣城
- 驅虜
- 鳳閣君
- 3238字
- 2019-05-03 20:18:31
“縣老爺們,求你給我們點吃的吧!”
“給點吃的吧!”
“求您了!”
“。。。”
懷寧縣外,一大群流民跪在城外乞求著著眼前的官老爺能給他們點吃的。
如今的懷寧縣令王浩然帶著三百多縣兵,愁眉苦臉地站在城墻上,看著城外黑壓壓地一片人,不知道怎么樣才好。
他的老上司范文虎獻城投降,拿了蒙古人兩浙大都督的空頭支票,拂袖而去,倒是瀟灑。
而他們這些下面的漢奸就辛苦了。
雖然因為投降有功而保留原職,可是如今的縣城就是個爛攤子,就是換成管仲荀子,也是無處施為。
如今城外的返鄉團便是最爛的攤子。
王浩然現在手上只有不到五百的縣兵,還不如一個大一點的莊子!
縣里本來有縣勇八百余,但其中大部分人因為不愿意當漢奸而離開了,最后還留下的不到四十人,雖然后來又臨時招募了一些,但應者無幾。
這些人雖然穿著精銳的鎧甲,但貪生怕死,哪里防的住這些瘋子似的流民。
可是,城中庫房的糧食財帛都被蒙古人充為軍資帶走了,哪有給這些流民的糧食呢?王浩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城墻上不斷地踱步,希望能想出一個可行的方法。
但其實這是麻桿打狼兩頭怕的事。
流民們敢搶莊園,那是因為這附近被蒙古人搶的地方多了去了,蒙古人才不會來管他們。
可是縣城就不一樣了,一旦搶了縣城,他們就從流民變成反賊,到時候必然躲不過被剿滅的下場—當然只有領頭幾人明白這一點,別人只是跟風行事罷了。
王浩然身旁的幕僚建議道,“可以向城中的富商申明利害,勸慕糧食!”
“若是他們不肯呢?”王浩然嘆氣道。
事實上前幾天他已經勸慕過了,并且告訴過他們返鄉團來勢有多兇猛。只是那些富商都以“返鄉團不一定來這里,來了再說”為托辭拒絕了他,或是只給一點糧食。
如今兵災人禍,所有人都在屯糧,城中的糧食被炒到了天價,很多人為了吃一口飯,寧愿無償簽了賣身契給富人為奴。
他們難道不明白覆巢無完卵的道理嗎?不,他們是明白的!只是貪心作祟,想著讓別人多給點自己少給點,到最后造成這三個和尚無水吃的窘境。
還有些人倒不是貪心,而是蒙古人入城后搶了城內最大的那幾家糧商錢莊。自己捐的越多,不就代表自己家資越豐厚嗎?萬一再被上頭的蒙古人惦記上怎么辦?
“賣官。”幕僚只是簡單說了兩個字。
售賣官職,捐得越多給的官職越高,當然這事幕僚不能多說。將來上面怪罪下來,王浩然把罪責全推給他怎么辦。
最好是縣老爺的乾剛獨斷,自己苦勸無果,才不得已聽命行事。
王浩然嘆了一口氣,說道,“目前也只能這樣了,就這樣吩咐下去吧。”
“諾。”
幕僚走后,王浩然派人下去告訴這伙流民,他們已經在籌措糧食了,請他們稍等片刻。
沒過幾個時辰,幕僚就帶著一大批人和十幾車糧食回來了。
王浩然興奮地下了城墻跑到他身前,問道,“募捐了多少糧食?
“五千升!城東李家出面讓各家均出來的!”幕僚笑道。
“五千升?如果只施粥的話足夠這些難民吃三天!燃眉之急是解了!”王浩然當了幾年縣令,常做開庫施粥的事,倒能算得清。
“對啊!一開始他們即便娟官他們還是有些不情愿,當我把城中只剩四百兵勇的事告訴他們后,他們一下子就松口了!”幕僚驕傲地笑道。
“什么?你把這事說出去了!?”王浩然瞬間變了臉,嚇了一大跳。
蒙古人不得民心是人盡皆知的事,萬一有亂民一聽城內沒兵,起義作亂怎么辦?王浩然倒不是怕官職不保,而是更擔心城內百姓的安全。
蒙古人不屠投降之城,所以其所到之處望風而降。
一旦有人作亂反抗,最后的結局就只有一個,拉上全城人一起陪葬。
不然呢,一伙亂民還能打敗蒙古人不成?
“這怎么了嗎?”師爺有些莫名其妙。
“唉,應該不會有事吧?”王浩然嘆氣道。
難民作亂最后全城一起陪葬這樣的事只發生在少數城市,他應該不會遇上。
王浩然命人把糧食運出去,照顧了返鄉團一頓晚飯后,心里仍然有些不安,于是在東城墻上待到了傍晚。
天剛入夜沒多久,王浩然正打算打道回府的時候,西面突然一陣爆響,在一瞬之間照亮了整片天空。
“發生什么了?地震了嗎?”王浩然問道。
沒過多久就有個兵士跑到東城門,哭喊道,“不好了,縣老爺,天降巨雷,炸毀了西城門,隨后就有一伙流民從西門沖進來了!西城門已經失守了!”
王浩然突然覺得眼前一黑,腦中響起了一個詞,聲東擊西。
他一直派人關注著城外這數千難民的動向,沒想到還有一伙人繞到東城門去了。
“進城的有多少人?”
“大概有五百多人,全是壯漢!”
“縣老爺,我們該怎么辦?”身旁縣尉問道。
“來不及了,西面進來那伙流民我們已經管不了了。找五十人去西面抵抗剛入城的那伙流民。剩余人員全部對準城外的流民放箭,能多殺一個亂民就是一個!等把外面那伙人殺跑,我們再去清理入城那伙人!”王浩然瞬間命令道。
難民入城如魚入大海,難以清理。王浩然知道,一旦他把守東城的人調走,這伙人下一刻就會立馬攻城。到時候入城的難民可不只是五百,而是成千上萬了。
只有先把城外那群難民嚇跑,才能放心清理入城的那伙人。
當然,王浩然并不覺得能憑自己這些人打敗城外的那伙流民,只是姑且一試罷了,萬一成功了呢?
“屬下明白了,屬下這就下令放弩!”縣尉行禮道。
——————————————————————————————————————————————————
趙玉在授銜第二日就帶著一營出征了。
從懷寧縣城運送物資到自家營寨不過三四日,而這段路趙玉帶人足足走了六天。
因為運送物資的人用的是馬車,而部隊中的大部人只能靠腿走。
本來懷寧西面面向大別山有一個前哨站—潛山鎮,不過如今潛山鎮及其附近的村莊已經被蒙古人屠干凈了,趙玉一路來到懷寧西城門外,懷寧縣中的人竟然一無所知。
這也可能是有返鄉團替他們吸引了大部分注意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伙人和趙玉等人很像,不同的事,這伙人處境更差,但做事更狠。
“屬下徐德水拜見大當家的!”
徐德水便是那個送來返鄉團情報的人,他前兩天拿到趙玉給的玻璃珠子,竟然沒有作出攜款而逃的事,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其實徐德水不傻,即使拿了錢,他也無處可去。趙玉和寨中的河南人已經告訴了他們蒙古人的政策。
雖然蒙古朝廷執行了減稅政策,不似宋廷那般有著上百種苛捐雜稅,不過這和他們漢人沒有半分關系。除了有功漢奸以外的漢人集體淪為蒙古人的農奴家仆,他們給蒙古老爺種田,糧食種出來都是蒙古老爺的,蒙古老爺給他們一口吃喝,保管他們餓不死而已。
至于那些田產被搶走,蒙古老爺又不要,連農奴都做不成的人該怎么辦?
沒飯吃就吃肉唄?蒙古人民這么無私高尚,民族領袖忽必烈又那么偉大,還會讓治下的漢人百姓餓死嗎?
總之,蒙古人來了,要么給他們當農奴,要么餓死,錢在多也沒用,似乎真的只有上山落草或者反蒙兩條路可走了。
“德水,趕緊起來說話吧。”趙玉扶起徐德水,問道,“你從城里來,可知道東面情況怎么樣了?”
“報告大當家的,返鄉團已經到東城門外了。”
“什么!?已經到那里了?”如果已經在縣令的監管之下,那想要收編他們就困難了。
“不過大當家的,我從城內來,打探到一個重要情報。”
“什么?”
“城內沒兵,只有臨時招募的四百義勇,而且其中三百余都在東城那里,西門那里只有二十多人,可以輕易攻入城中!”徐德水驕傲的笑道。
“真的嗎?”
“真的!”
“你出城的時候有人搜身嗎?”
“有!不過我塞了一小袋大米給他們,就輕易讓我出來了。”
“好!你跟我過來。”趙玉帶著徐德水來到后面的火藥運輸隊,他們每人背著三個炸藥包。
趙玉讓其中一個人拿出他帶的三個炸藥包。拉出一根引線給他,“你帶著這個包到城門口,就將這個引線點燃,懂了沒有?”
“懂了。”
“到時候我們接到信號,就去攻打城門!”
“屬下明白了。”
“嗯,你的任務很重要!千萬不要出什么差錯。比如說不小心提前點燃,或者忘帶引火物什么的。記住,一定要在城門口或者城墻下點燃,記住沒?”趙玉反復提醒道。
“放心,屬下明白。屬下隨身帶著火折子呢,不會錯的!”
“那就行,快去吧。”趙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嗯。”徐德水背上三個炸藥包,就往城門口方向去了。
看著徐德水的背影,趙玉突然覺得自己是一個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不過即便自責,趙玉也沒有叫回徐德水的想法,攻城戰無論怎么樣都會死人,即便想把炸藥包安在城墻下也要冒著無數的箭雨。犧牲一個人,就能減少數以百十記的傷亡,為什么不做呢?
終于,一刻鐘后,遠處傳來驚人的響聲,趙玉揮手下令道,“目標懷寧縣城,我們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