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道:“昨晚你不說陳掌柜已帶著醋上成都去了嗎,你當東家的在路上耽擱兩天,也莫啥說的。如果這回趙家老醋要真是在成都得了獎,那我們鋪子里的銷量也將會翻番哦。文閣啊,到時你可要優先保證我們的貨源呀。”
趙驥道:“那是自然。我們醋坊里的醋就是啥人都不賣,也必須首先保證順慶四房和南部長房鋪子里的供應。”
趙鵬哈哈大笑。
趙玉蓮抱著小文出來了,不久趙亮也來到院中。
請過安后,趙亮說想到外面街上去逛一逛,趙燁便叫來趙濟,命他陪著趙亮和趙玉蓮,帶著蔣小文到街上去逛。
又對趙驥和蔣成儒道:“你們既無心逛街,我們就到廳里喝茶,邊喝邊擺。”
帶大家來到東院客廳里坐了,命人上茶。
趙驥說了建祠堂一事,也講了南部長房的意見。
趙燁道:“要說祠堂建在良州,也是正該明份的,只是這長房和二房意見不合,我們又是四房,按照長幼之禮,也不好站到哪一邊。文閣啊,這事我們還真不太好表態喲。”
趙驥蹙眉道:“四房大叔說的道理我也明白,可也不能因此就讓祠堂建不起來噻。”
蔣成儒道:“我趙家老漢兒和文閣為建祠堂的事,這幾年的確是費心費力,四房大叔和二叔有啥子好辦法沒得呢?”
趙鵬呷了一口茶,緩緩道:“其實我倒有一個主意,只是不知幾房意見如何?”
趙驥忙道:“二叔快說來聽一哈。”
趙鵬道:“祠堂建在良州二房,南部大房不干,可要建在南部大房,二房又不干,我們四房和三房對你們的爭執左右為難。既如此,不如在良州城另外選址修建。這一來不管我們順慶也好,南部也好,都是從良州發芽,祠堂建在良州,哪個也說不出二話;二來呢,選址另建,祠堂既不挨到二房也不挨到長房,不過是幾房修在良州的公產而已。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在這個問題上老是糾纏不休,做不成事。”
趙驥沉思道:“這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趙燁卻道:“你這辦法雖好,只是另外選址就必須買地,又是一大筆開支哦。”
趙鵬道:“那有啥法呢,二房愿出地來修,長房又不干多嘛。”
蔣成儒笑道:“那倒是,良州地價可不低,真要另外買地,可要花不少的大洋哦。不過我覺得四房二叔這個辦法是眼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不如哈兒吃午飯時問一下眾位堂兄弟們的意見,先看你們四房能不能統一意見,然后再探聽一下三房的想法。”
趙鵬道:“這倒不用擔心,我和你大叔的意見就是我們四房的意見,子侄們都不會反對。”
趙驥喜道:“既然四房大叔和二叔是這個想法,我想老漢兒也不會不同意,他老人家非常想在有生之年把趙家祠堂建起來。其實現在看來,就只看長房和三房的意見了。”
蔣成儒也喜道:“文閣這趟真沒白來,沒想到在順慶把這件事辦出個眉目了。”
趙燁和趙鵬也很高興,與趙驥細商了相關細節,并約定往南部長房和良州三房去信,勸說他們采用選址另建的方案。
趙驥心情立時開朗起來,感到心中連日的陰霾一掃而光。
午時過后,趙玉蓮他們逛街回來了。
蔣小文手里又多了兩樣玩具:一個是峨冠博帶的夫子玩偶像,一個是竹篾編的帶棚小船。
見他小嘴邊還沾著糖末兒,蔣成儒笑道:“又出去胡吃海塞了?”
趙玉蓮笑道:“他四房二舅太將就他了,要啥買啥。這個東西又是個眼見不得的,巴不得把整條街的耍玩意兒都買回來。”說著用手指戳了一下小文的額頭。
眾人都笑起來。
跟進來的趙濟道:“小表弟多難得來一回哦,還不讓他耍高興了?”
吃過午飯,趙驥拉上蔣成儒,也到順慶街上來逛,只見店鋪林立,人流嘈雜,各店貨物堆積如山,果然繁華超過良州。
二人不禁嘆了一回。
第二天,因趙政和趙銳也正好要到成都辦貨,便與趙驥等人同行。
從順慶府到成都要走旱路,又因人多,趙政和趙銳便雇了三套馬車。
趙驥和趙亮乘一輛,趙玉蓮母子和蔣成儒乘一輛,趙政和趙銳合乘一輛。
兩家的長年們全都挑擔徒步跟隨,而蔣成儒包的貨船則在順慶碼頭等候。
一行人浩浩蕩蕩,曉行夜宿,非一日到達川省首府成都。
當眾人來到成都東門下,只見城門巍峨高大,門洞寬敞,進進出出的人穿流不息。
人們的穿著也不盡相同,有的穿著長衫馬褂,有的穿著洋裝,但不管穿什么,無論男女,大都色澤亮麗,材質講究。
在這樣的人流之中,趙驥等人的穿著打扮立馬就顯出“土”來了。
趙驥發現,趙政和趙銳所穿衣服其實與成都人很接近,只是一路沒發覺而已,不禁暗嘆:“到底他們離省城近些,又經常來,從穿衣打扮到舉手投足,都有著大城市的派頭!”
在自慚形穢中進了城門,城內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只見大街寬闊筆直,石板鋪地,一眼望不到盡頭。
兩邊的店鋪高大敞亮,里面的貨物也大多不識,新奇而有趣。
街面上不僅行人眾多,還有很多拉洋車的,拉著锃亮的洋車在人流中吆喝穿梭,車鈴亂搖。
還有黑色的猶如烏龜殼一樣的小汽車,鳴著笛呼嘯著從人身邊駛過,讓人心驚肉跳。
除了大街,又有許多寬窄不一的小巷子四通八達,密如蛛網,若非有人領路,莫說找地方,就是先分出個東南西北來,恐怕都不容易。
各地名特產品展覽會在西門上的百花潭,趙驥哪里知道道路方向,趙政和趙銳一商量,便決定先將趙驥送過西門,再回轉來去辦自己的事。
蔣成儒因多次到過成都,對成都比較熟悉,又因要辦的事與眾人都不相同,便與趙驥、趙政和趙銳別過,自帶馬車去了。
趙驥帶著趙亮和兩個長年,在趙政趙銳的陪同下,來到西門百花潭,找到一家名叫花間一壺酒的客棧寫了房間,趙政趙銳方才辭去。
按照日子,展覽會已于幾天前開始了,趙驥安頓好房間,便迫不及待地帶著趙亮打聽了到百花潭的路,匆匆往展覽會趕來。
還未走到門口,就見人流明顯增多,越往前走越是擁擠。
又走不多久,遠遠地就看見前面攢動的人頭上方,扎著色彩繽紛的高大彩門,弧形的門拱上寫著“川省名特產品新春展覽會”,字字著金,碩大如斗,光耀眼目。
再看彩門下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有許多引車賣漿者高聲吆喝著販賣小吃,有不少圈地擺攤的耍把式賣打藥,還有不少蓬頭垢面的乞丐,在人群里四處打拱作輯要錢。
總之魚龍混雜,喧囂吵鬧,讓人不覺又好笑又無奈。
擠進大門,見兩邊挨挨地搭著一排排的棚子,里面擺著各地特產。
有成都的繡品,順慶的絲綢,自貢的井鹽;還涪陵的榨菜,劍閣的豆腐,蓬溪的密柚等等,不一而足,看著讓人眼花繚亂,也饞涎欲滴。
再透過棚子的間隙看后面,或往別處小徑望去,百花潭果然地如其名,雖已是春夏相交,園內仍有許多鮮花開放,在園中綠樹芳草的陪襯下,越更顯得嬌艷欲滴,彌足珍貴。
趙驥好不容易找到良州特產展覽區,見商會會長黃宣沛正蹙眉站在那里,身邊圍著一圈良州來的掌柜東家。
趙驥趕緊帶著趙亮上前相見。
黃宣沛見趙驥滿頭大汗,又將長衫子脫了下來抄在手中,上身只穿著一件白綢褂子,不禁感到有些好笑,道:“趙二爺這是唱的哪出啊,徐策跑城?”
趙驥嘿嘿一笑:“成都的天氣太熱了,這里人又擠得很,我們兩兄弟這一路找來,出了一身的汗。”
有人道:“陳掌柜哪去了,剛才還在這兒?”
黃宣沛對趙驥道:“這回我們良州吃虧了。”
趙驥驚道:“吃啥子虧了?”
黃宣沛道:“當初我們認為這個展覽會是先帶樣品來展示,下來再談生意,所以我們各家帶來的特產都不多,可哪曉得這其實是個銷售會,在展覽的同時開展就地銷售。別的縣準備充分,在展銷會上都賣出去了好多的特產,而我們良州卻因帶的東西很少,只能干看著人家把大洋數得當當響!”
圍在黃宣沛身邊的人紛紛道:“就是,給老子的,這回沒經驗,明年再開,老子裝它一船來!”
正說著,陳翊升走了過來,見到趙驥和趙亮,忙問道:“東家,你和四少爺好久來的呢?快走,去我們攤子上看看。”
趙驥別過眾人,跟著陳翊升來到趙家老醋的棚子前,見攤子上只擺著三只空空如也的醋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