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

本書主要研究擴大農村消費問題,涉及的研究對象是農村消費、農村流通體系、流通創新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擴大的機理和路徑等,研究地域主要是河南省。

1.農村消費

農村消費是指農村居民的消費狀況,主要包括其消費水平、消費行為、消費結構、消費傾向等。

消費水平是指農村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用于滿足自身日常生活費用各項支出的總和。按消費者的不同,有個人消費支出、家庭消費支出和社會公共消費支出;按照消費物品不同,有商品性消費支出,如吃、穿、用、住、行等和非商品性消費支出,如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體育娛樂等。本書用來衡量農村消費水平的統計指標有支出法國民生產總值衡量的最終消費支出中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水平(農村居民)、農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性消費支出等。

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的需求心理、購買動機、消費意愿等方面心理的與現實諸表現的總和。其最主要的行為表現是:購買行為。制約它的因素有:①需要。包括生理的、社會的和心理的需要。消費者的需要是購買的直接動因。②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商品價格水平。一般來說,消費總額和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向同一方向變化的。但就某一具體商品來說,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著消費量的增加。例如,隨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某些中高檔商品的購買和消費量會增加,而對低檔商品的購買和消費量則會減少。商品價格對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有直接影響。③商品本身的特征及商品的購買、保養和維修條件。如商品的性能、質量、外形、包裝等,商店的位置、服務態度等購買條件,以及商品的保養和維修條件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誘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④社會環境的影響。消費者的需要,尤其是社會、心理的需要,受這種影響而變化的可能性更大。[3]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總費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費結構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習俗。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等生存型消費所占比重下降,而教育、娛樂等發展型消費占比將上升。與城市消費相比,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中,生存型消費比例較高、發展型消費比例較低,消費結構更待優化。

2.農村流通體系

農村流通體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尚未統一。孫前進(2011)認為,中國現代流通體系應該是由政策法規與行政管理、國內流通、國際(地區)流通、支撐與保障4項一級體系、25項子體系構成的龐大系統(具體包括:流通法律體系、流通政策體系、流通行政管理體系;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農村商業流通體系、農產品流通體系、糧食流通與物流體系、生活消費品流通體系、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特殊商品專營體系、重要商品國家儲備體系、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國際商貿流通體系,外商投資與管理體系,經濟合作對外投資體系,內地、香港、臺灣、澳門流通體系,海關監管與保稅物流體系;商務服務體系、信息化與信息系統、商品流通基礎設施體系、交通運輸體系、物流體系、郵政與快遞體系、流通領域食品安全體系、商業信用體系)。[4]

農村流通體系是一套商品流通的系統,是農村流通基礎設施、流通主體、流通渠道、流通方式和流通制度等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整體。農村流通體系從商品類別來看包括農產品流通體系、農資流通體系、生活消費品流通體系等。

3.流通創新

流通創新是指在實體經濟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中,憑借先進理論、思維方法、經營管理方式和科學技術手段,對傳統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所進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統、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

流通創新主要包括流通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等。流通制度創新主要從宏觀層面進行流通體制、流通制度、流通政策、流通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流通制度創新對于解放農村流通生產力、提高農村流通效率、健全農村商品市場具有重要作用。流通模式創新主要是指流通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農村商品流通模式創新是擴大農村消費的著力點。農村流通模式創新應在農業產業化、零售商經營連鎖化的基礎上,對組織形態和交易方式進行創新。流通組織創新是指流通企業的組織方式創新。流通組織通過提高主體組織化程度和擴大主體規模,促進農民合作社、產銷一體化組織、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的發展,增強了農業生產者應對市場變化和抗風險的能力,在促進農產品消費的同時穩定了農戶的收入。流通技術創新是促進農村消費的技術基礎,是推動流通業發展的原始動力。流通技術創新通過加快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農村商品的流通速度,提高農村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其流通成本。流通技術創新主要通過流通技術機械化、流通技術標準化和流通技術信息化三種方式進行。

二 研究方法

本書從流通創新的視角研究擴大河南省農村消費問題,遵循經濟學的研究范式和常用研究方法,采取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相結合、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相結合。從已有文獻中借鑒經驗和查找不足,明確河南省流通體系和農村消費相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充分利用官方統計數據和文獻資料分析問題;在河南省農村地區進行典型抽樣問卷調查,輔之以結構化訪談的方式,獲得原始數據和資料,以彌補文獻數據的不足。

(2)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規范分析方面:遵循西方經濟學的研究范式,使用一般均衡的微觀模型分析流通體系變化對價格和消費量的影響。實證方面:使用河南省流通和消費的相關指標數據,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法測度流通創新指數,采用狀態空間面板、Probit和Logit模型、因子分析等多種方法檢驗流通創新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機理。

(3)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從宏觀角度考察河南省農村流通體系的現狀和問題,分析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總量、消費結構等狀況;從微觀角度考察農村居民家庭和個人消費行為和消費特征,以及流通創新對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

此外,本書還采取了整體分析和具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將河南省農村流通和消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的同時,還針對農村醫藥流通、農民工消費、洛陽市消費品流通等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吕梁市| 龙泉市| 当雄县| 烟台市| 股票| 航空| 南华县| 苏尼特左旗| 克拉玛依市| 巨野县| 桃江县| 龙江县| 大同县| 涿州市| 堆龙德庆县| 乐业县| 繁昌县| 汉沽区| 辽中县| 淮阳县| 阜平县| 张家口市| 龙里县| 麻江县| 宁武县| 连江县| 教育| 额济纳旗| 赤水市| 紫金县| 平武县| 新建县| 玉山县| 福安市| 呼玛县| 渭南市| 马山县| 广宁县| 汝州市|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