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教育沉思錄
- 段紅英
- 2001字
- 2019-07-05 15:09:39
前言
《女性教育沉思錄》是杜學元教授及所指導的弟子長期從事女子教育研究的成果匯編。杜學元是樂山師范學院教授、副院長、教育學博士、西華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女性教育專家,長期從事女性教育的教學工作。早在1996年時,他便在四川師范學院(今西華師范大學)面向全校開設“女性教育”選修課程,第一次授課學員達80余名;1997年、1998年繼續開設該課。2007年在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點專門設立“女性教育研究”專業方向,設立社會學、女性學、女性教育學、女性心理學、中國女性教育史、外國女性教育史等專業課程。截至2011年,共招學生16位,其中已畢業學生10位。為國內碩士點中專門設立“女性教育”研究方向之第一人。杜學元長期從事女性教育研究,先后承擔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女子教育系列研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CPR/96/401)基金項目(四川課題組)“以女童教育為重點,促進貧困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基金項目“川北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研究”;教育部外事司(中〈國〉—加〈拿大〉合作)課題“婦女與高等教育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規劃課題“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四川省人事廳專家經費資助項目“中外女子教育比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等。出版獨立完成的學術著作有《中國女子教育通史》、《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外國女子教育史》和《社會女性觀與中國女子高等教育》;任主編或副主編的有《女童教育研究》、《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女童教育——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研究》;審訂的學術著作有《女子教育大辭典》。其女性教育研究成果獲四川省政府和重慶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教育部二等獎1項?!吨腥A女子學院學報》、《教育史研究》、《教育評論》、《新教育》、《當代教育》、《中國教育年度報告》、《四川日報》、《四川盟訊》、《文教資料》等對其研究成果曾做評介。
2012年5月,編者隨杜學元教授及弟子一行去拜望西南大學著名教育史學家戴續威先生,在樂山長征制藥廠的先生家里,親自聆聽先生的教誨,并參加有關教育問題的討論。先生不顧93歲高齡,仍對我國教育事業極為關心。他除強調制度化的學校教育外,還特別強調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當今的重要作用。在討論中,先生特別提及女性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女性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成效,并囑咐加強女子教育的研究。作為養育女兒二十余年的母親,這番談話激起了我反思自己的受教育和從事教育的經歷,便抱著這樣的好奇心,開始尋找杜學元及其弟子的相關研究成果。經過數月的搜尋,已發表的論文,大多找到,閱讀之后,頗有收獲。想必這些論文對他人也有所助益,故萌發輯集成書的念頭,征得杜學元教授的同意,便從秋天開始編輯,經過4個月的艱苦努力,《女性教育沉思錄》一書稿本形成。
全書分四編,第一編“女子教育史研究”,包括女子教育思想史研究、女子教育制度史研究、女子教育發展史研究及女子教育史比較研究;第二編“女性基礎教育研究”,包括女童教育研究、女教師研究及視角應用研究;第三編“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包括視角應用研究、女性學科研究、女大學生研究、女研究生研究、女教師研究;第四編“女性社會教育研究”,包括母親教育研究、女工農婦教育研究、老年婦女教育研究和女性角色、地位與教育研究?;灸依硕艑W元及其弟子多年來在女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這樣的編排,既考慮研究成果的類別性,也考慮到研究成果的內在邏輯關系。歷史是現實的基礎,任何現實都是歷史的延續或發展,而要認識清楚中國女子教育的現狀就應該考察其歷史,而思想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將思想史研究放于制度史研究之前;為了解女子教育的發展狀況,須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加以考察。在考察歷史的基礎上,則理應關注現實問題,而基礎教育是各種教育的根基,故先介紹女子基礎教育研究,然后介紹女子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女子社會教育研究。
由于研究成果發表時間前后跨度十五年,加之當時不同刊物對論文的體例要求不一,因此,在輯入本書時,對原文的摘要、關鍵詞(含英文)進行了刪除;對文章的部分標號做了改動,以便全書統一;對參考文獻做了適當處理;原注釋為尾注并且形式多樣,現均改為頁注并盡量將著錄形式統一;征得作者同意,對原文個別文字和一些計算錯誤做過改動。署名情況以原發表時為準。所有文章,均注明原發表處或交流處,以便有興趣的讀者了解原文的風格和形態。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編輯中定有不當甚至錯謬之處,敬請杜學元教授及其弟子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段紅英
2012年初冬于大渡河畔之
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