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投資入門與實戰精解
- 龍飛
- 4640字
- 2019-09-12 14:42:40
1.2 掌握現貨交易的影響因素
現貨交易之所以具有投資價值是因為它的價格具有波動性,投資者可以通過其買入價和賣出價中間的差額獲取收益。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它的價格有了不確定性呢?本節就從供需、美元走勢、區域經濟、會議政策、數據統計和投資心理等方面,探討現貨價格的變化原因。
1.2.1 供需關系的影響
但凡是商品,就必然會因為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而直接呈現出其價格上的波動。這一點,現貨也不能例外。那么供需是如何讓價格產生變化的呢?下面我們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1.直接因素:供需
在日常生活中,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產品供應者往往會持有不同的態度,具體如圖1-13所示。
其實因為供求與價格直接掛鉤,受影響的是參與到其中的所有人。在一般商品的交易過程中,供求關系與買賣雙方以及價格的聯系往往是供過于求時,就會出現對買家有利的買方市場,商品價格很可能就會在短期內呈現下跌態勢;而如果供不應求,就會變成賣方市場,商品價格極可能在近期持續上漲。
比如,在2016年10月25日之前,雖然原油部分過剩,但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價格總體上還算比較平穩。但是隨著美國石油活躍鉆機數的大幅增加,使得全球原油供應進一步過剩,最終導致原油價格在2016年10月25日暴跌。
圖1-13 供求關系與產品供應者的態度
這一事件的誘因究其根本還是供需的變化,因為供應量的急劇增加,致使市場進入了明顯的買方市場,造成價格的急劇下跌。
2.技術帶來的突破
上面說到供需影響價格,那么又是什么讓供需產生變化的呢?這其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技術。
新能源技術的出現總會給傳統能源造成沖擊。例如,2017年9月就曾出現煤價暴跌的情況,因為那時干熱巖的開采技術得到了重大突破。干熱巖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高效低碳清潔能源,前景十分被看好,如果其能實現商業化運作,必定會對煤炭價格造成沖擊。
很多時候,價格的變化往往只需要一個契機,而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無疑是強力催化劑之一。就像頁巖油技術的突破帶來的供應量的突增一樣,很多技術的發展都可能帶來供應量的大幅增加,致使供應者的優勢地位喪失。技術的發展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為了保障自身利益,投資者能夠做的只是順勢而為。
1.2.2 美元走勢的影響
因為現貨交易的價格來自于國際市場,而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自然而然就充當起了結算貨幣的職能,與現貨價格直接聯系到了一起。
美元走勢之所以能影響現貨的價格,是因為一些因素讓它有了走勢。那又是什么引起它的變化呢?主要來說有兩大因素,具體解析如下。
【技巧解析】美國的經濟狀況
一種貨幣值錢與否,與發行該種貨幣的主體(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是分不開的。如果美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那么美元將更加受到國際市場的信賴,而逐步走強。但是這樣一來,現貨的價格就可能會面臨下跌的趨勢。相反的,如果美國的經濟狀況不佳,國際市場對美元的價值產生懷疑,美元弱化,現貨的價格則可能會因此而上漲。
【技巧解析】美聯儲貨幣實際發行量
無論是哪種貨幣,都只是一種價值符號的體現。它的數量衡量的是綜合經濟實力。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總值只有100億,卻發行了150億紙幣用以流通,那這150億實際代表的還是100億的購買力,雖然數量上去了,但是購買力卻并不會因此增加,相反的,人們手中的錢是越來越不值錢了,這實際上就是貨幣貶值了。
美元代表的價值又直接與美聯儲實際發行的紙幣量聯系在了一起。所以,如果美聯儲限制供應,把發行量控制在應發量之下,那么美元將變得更值錢,并由此走高;但是如果美聯儲超額發行,那么美元很可能會因為不值錢而走低。
1.2.3 區域經濟的影響
除了供需和美元走勢之外,區域經濟對現貨價格的影響也是較為直觀和全面的。這一小節我們圍繞區域經濟對現貨價格的影響,以及影響區域經濟的因素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技巧解析】促使供需調整
區域經濟對供需的調整,來自于區域經濟實力的變化。區域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得區域內的購買力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從而導致整個需求量增加,也就讓市場逐漸向賣方市場轉變,價格因此而上升;相反的,區域經濟形勢的低迷,往往讓購買力大幅下降,而使需求總量下降,將市場引向買方市場,造成價格下降。
【技巧解析】影響區域經濟的因素
總的來說,影響區域經濟的因素包括6個方面,具體如圖1-14所示。
圖1-14 影響區域經濟的因素
在資源方面,歐洲的許多國家憑借其獨特的旅游資源,每年都給國家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中東的不少國家,大半的國民經濟收入都來自于其豐富的石油資源等。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由此也不難看出資源對一個地區經濟的巨大影響。
在科技方面,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當今的國際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力,一個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其科技迅速發展。由此可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并非是過分地夸大。
1.2.4 會議和政策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會議和政策更多的是美聯儲的會議和政策。因為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而美元的發行又來自于美聯儲。因此,美聯儲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現貨市場。本節內容就重點探討美聯儲的會議與政策對現貨價格的影響。
1.美聯儲
在了解美聯儲的會議與政策之前,有必要對美聯儲的相關信息進行一些普及。
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儲備局的簡稱,它是美國最高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負責履行美國央行的職責。它的主要職能如圖1-15所示。
圖1-15 美聯儲的主要職能
圖1-15所示的雖然只是美聯儲的部分職能,但是從這八大職能就不難看出美聯儲和美國銀行以及美元的關系。上面已經探討了美元走勢與現貨價格的關系,而美聯儲的相關舉措又直接與美元聯系在了一起,所以,美聯儲通過美元這個中介,間接地對現貨價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美聯儲也是履行央行的職能,但它與我國的央行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它并非國家所有,而是一家由私人開辦的銀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它往往會成為他人牟利的工具,從而給國際金融帶來更多的不穩定性因素。
關于美聯儲還有一個機構必須要提到,那就是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e,FOMC)。美聯儲雖是最高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但是它的政策,最終還是由FOMC有投票權的成員決定的。
2.利率
利率,即一定時期內可獲得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一個國家的利率,是對本國儲蓄與投資的宏觀調控,對本國資金的流向有著極大的導向作用。
而美元因為它的國際貨幣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所以美元利率的調整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而關于美元的利率問題,就又繞不過FOMC。
作為對美聯儲的政策擁有最終決定權的機構,FOMC對美聯儲的利率決議同樣也有著決定權。FOMC對利率的調整又主要體現在對基準利率的調整上。
基準利率是指金融市場中具有普遍參照意義的利率。但是即便是對美元有著“生殺大權”的美聯儲,也不能隨意對美國的基準利率進行調整。這主要是因為基準利率有著以下三大特性。
(1)市場性
雖然美國的基準利率是由美聯儲制定的,但是美聯儲也必須尊重市場對基礎利率的決定作用,考慮市場的實際現狀和未來趨勢,不能脫離市場而獨自存在。因此,美國的基準利率也是有一定的范圍限制的,并非想象中可以任由美聯儲進行擺布的工具。這也讓基礎利率更多了一分參照性和可靠性。
(2)參照性
基準利率與金融市場在諸多方面密切聯系,再加上它是對市場狀況的一種反映,因此它在金融市場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參照性。
(3)傳導性
雖說基準利率被限定在一定范圍內,但畢竟是央行傳出的信號,人們可以通過它判斷國家貨幣政策的傾向。
3.降息加息
降息,顧名思義,就是銀行降低存款利息。與之相反的,加息就是銀行增加存款的利息。降息和加息是央行進行宏觀調控的常用手段,它是央行通過調整利率,從而改變資金流向的結果。
降息和加息對資金流向的導向表現為:降息通過減少投資者的存款收益,讓投資者改變投資方式,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市場,從而使資金流動性增加;而加息則使投資者的存款收益增加、借貸成本提高,以便銀行集中資金,減少市場上的資金流動。具體如圖1-16所示。
圖1-16 降息和加息對資金流向的導向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的降息可能造成美元持續貶值,讓現貨價格上漲;反之,美元加息導致美元升值,這反映在現貨上就是現貨價格下跌。可以說,貿然地對美元進行降息和加息,不僅僅是影響了美國這個國家的經濟形勢,更是增添了整個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4.QE
QE是量化寬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的簡稱。它是指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貨幣的供應,“無中生有”式地變相“印鈔”,以達到增加銀行資金流動性的目的,其比較常用的方式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購入證券、政府債券等,增加央行結算戶口內的資金。
銀行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從而提振本國的經濟復蘇、緩解本國經濟壓力,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屬性,讓它的債券和國債在國際市場大量流通,這種變相“印鈔”造成的美元貶值,就變成了美國的各債權國手中的美國國債大為縮水。因此,美聯儲實行大規模的QE,對國際金融市場來說,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用現在較為流行的話來說,美聯儲的大規模QE,實質上就是“強制甩鍋”的行為。
5.OT
OT即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的簡稱。它最初的目的是通過平滑收益的曲線,達到增加資金的流入和美元地位的強化。但一路發展下來,OT卻變成了美國扭轉利率曲線的重要方式。
美聯儲通過市場操作,在賣出短期國債的同時,買入長期國債,以此降低長期債券的收益率,從而避免了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是指將一個國家的經濟部門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加總后得到的報表)的進一步擴大。
通過OT,美聯儲在增加短期國債的同時,也將長期國債的收益率推低,其實質就是采取迂回的策略,防止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再擴大。也正因為能夠達到相似的目的,OT在很多情況下成了QE的替代品。
6.QE和OT的區別
雖然QE和OT在通過購買國債、減緩負債壓力的作用上異曲同工,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與否,以及人們對它的態度上。QE畢竟是直接通過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禍水”引出去,太過“招搖”,難免會因此招人口實,執行受阻;而OT并沒有直接增加貨幣的供應量,而是采取相對迂回的手段“拆東墻補西墻”,因此一般也不會遭到強烈抵制。
1.2.5 投資心理的影響
這一小節就來探討一下投資心理對現貨價格的影響。
【技巧解析】投機心理的影響
投機是指交易過程中通過買進賣出的差價獲得利益的行為。而投機心理則是部分投資者在投機過程中的心理反映。這些投資者因為對獲得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斷能力過分地自信,經常頻繁地進行交易。但是在發現自己的判斷并不那么準確后,他們往往會習慣性地尋找“替罪羊”,把過錯推到其他事物上。
投機心理不僅影響投資者的資金運行,對整個現貨市場也有一定影響。這種頻繁的交易,助推了現貨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或下跌。
表現在:如果看到某一現貨價格上漲,堅信勢頭還會保持,于是跟著買進,造成價格的持續上漲。
相反的,如果看到自己買進的現貨價格下跌,認為它還將下跌,于是全部賣出,使現貨價格短期內出現暴跌。其實市場并不一定就保持這種趨勢,只是因為有了太多抱有投機心理的投資者的涌入,使得“可能”逐漸向“必然”轉化。
【技巧解析】心理預期的影響
現貨畢竟還是一種投資方式,既然是投資,那么閃現在投資者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很可能就是賺錢。那么到底要賺多少才收手呢?不同的投資者心中有不同的尺度。而投資者心中的這個尺度就是投資的最初心理預期。但是隨著現貨價格的變化逐漸接近最初的心理預期,很多投資者往往會想賺取更多,于是把心理預期無限加大。最終出現日益膨脹的心理預期。
和投機心理一樣,心理預期最終也很可能導致對現貨價格的助推。具體體現在價格向相反方向持續了一小段時間之后,所謂的理智最終戰勝預期,于是快速將該現貨全部拋出或大量買入,進而造成價格的暴跌或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