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

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橋兒溝天主堂召開。

1937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被派回國,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由于不了解中國抗戰的實際形勢,他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輕視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的偉大作用,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主張。他在領導長江局期間,不經中央同意擅自發表了一些包含錯誤觀點的宣言、決議和文章,推行他的錯誤主張,在黨內造成了不小的思想混亂,嚴重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針對王明領導期間所犯的錯誤,全會確定,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用長期合作來支持長期戰爭。同時,也批判了統一戰線問題上只講聯合不講斗爭的遷就主義和那種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于國民黨軍隊、把人民的命運寄托于國民黨統治區合法運動的錯誤。

而在六屆六中全會的預備會議上,王稼祥傳達的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要以毛澤東為首解決統一領導問題。這不僅使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開幕時,被推選為全會主席團成員,更使全會最終批準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政治局路線,以此來克服王明所帶來的錯誤影響。這也就確定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鄧小平是在1938年9月11日到達延安的。抗戰時期,延安是革命人眼中的圣地。鄧小平有過不同尋常的三次延安之行,第一次就是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而鄧小平是以一二九師政治委員的身份參加這次會議的。

一二九師大約有一萬三千兵力,師長是劉伯承,但主要是由張國燾領導的四方面軍的余部組成。鄧小平是在1938年1月被任命為該師的政治委員的。鄧小平到達時,該師已深入到太行山區。于是,依托山區,劉、鄧開始建立根據地,致力于根據地建設和軍隊建設。

但國民黨在五屆五中全會前后,反共投降傾向越來越明顯,不斷制造反共摩擦,企圖打擊共產黨的發展。當時,華北是八路軍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是國民黨進行反共摩擦的主要地區。由此,鄧小平領導的太行山根據地的建設,遭到一定的阻礙,但是他并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地想辦法,以鞏固根據地。

于是,1938年10月6日,鄧小平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的一次會議上,根據自己的前線作戰經驗,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在大會的發言上,鄧小平首先談到了國民黨問題。國民黨的發展,主要是采取特務工作方式。利用新叛徒反共,我黨應給予制裁。對國民黨的斗爭方針是在某種條件下,聯合舊派(又稱“舊軍”,指國民黨山西地方實力派閻錫山指揮的晉綏軍)來抵制。抵制方式主要用群眾力量,教育群眾來反對國民黨。

所以在華北問題上,鄧小平指出:“現在主要任務是鞏固。發展由上至下是可以的,但鞏固必須由下至上,否則無法鞏固。”

對于在華北建立政權的問題,鄧小平認為應淘汰一部分壞分子,提高對政權工作的注意。一切政權的改革及參議會的建立,應完全把握在黨手里,但不應排擠同情分子,應好好安置同情分子。

而軍隊的建設,則應該學習晉冀察整軍精神,要注意實質,應放下架子,先充實基干,然后縮制變小。軍區的整理,應采取這樣的方式充實主干,抽出一部分干部學習。部隊補充應依靠軍隊本身的努力。軍隊應協助地方黨工作,將軍隊與地方黨的關系搞好。

當時,一二九師主要進行的是游擊戰。對此,鄧小平結合實際堅決貫徹執行。他認為應從堅持華北抗戰著眼來開展游擊戰。應以分支襲擾,結集主力出擊。補充主力部隊的方式仍應依靠游擊隊,但不應一口吞完。槍支問題,應由平原回來部隊來調劑。地方武裝、政府武裝與正規軍要改善雙方關系,要真打游擊。地方部隊應出動,正規軍指揮他們必須經過合法手續。

鄧小平的發言,相當務實。由此在大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成為這次會議不可或缺的亮點。

10月29日,鄧小平又在會上作了《關于地方工作的報告》,闡述敵后根據地的建黨、建政、武裝斗爭等問題。在這次大會上,鄧小平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推動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都提出了中肯而具有指導意義的意見。

11月5日,毛澤東為全會作了總結報告。報告中,他專門提出,1933年在中央蘇區對鄧小平等同志的打擊也應取消。鄧小平所受的那次打擊,與他對毛澤東的支持分不開。

1932年7月,鄧小平被調任為會昌中心縣委書記,領導會昌、尋烏、安遠三縣的工作,并兼任江西軍委第三分區政委。在這里,鄧小平不僅工作成績卓越,還與毛澤覃、謝唯俊、古柏一起抵制左傾教條主義,反對城市中心論,反對軍事冒險主義,反對用削弱地方武裝的辦法來擴大主力紅軍,反對不平均的土地分配政策,支持毛澤東的主張。他們鮮明的態度,與當時的左傾臨時中央水火不容。

1932年7月到1933年3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四次軍事“圍剿”。鄧小平主持工作的會昌一帶由于兵力空虛,尋烏縣城很快就被廣東軍閥占領。鄧小平在分析了形勢后,及時組織了退卻,卻最終被王明等領導人認為是“執行了純粹的防御路線”,是“可恥的”“右傾退卻逃跑主義”。

以此為開端,從1933年春天到夏天,中央蘇區開始了反“江西羅明路線”的斗爭。很多干部和黨員都被發動起來,開展對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四人的批斗。鄧小平被批為“毛派頭子”,最終被撤銷職務,受到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被發配到樂安縣南村當巡視員。

后來,在王稼祥的堅持下,鄧小平復出,擔任了總政治部秘書長。但他很快發現這個秘書長是個閑職,根本就無事可做。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待了兩三個月,就主動請辭,于是被分配到了總政治部下屬的宣傳部當干事,重操舊業,當上了《紅星》報的主編。

這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沉浮,他卻成功地將《紅星》報辦成了革命根據地廣受歡迎的報紙。在他的主持下,《紅星》報銷量大增,僅江西革命根據地在1933年的銷量,就達1.7萬余份。

長征開始后,《紅星》報成了黨中央和政府唯一的報紙,鄧小平就帶著工作人員,挑著印刷設備跟隨中央軍委晝夜行軍。他堅持在長征路上辦報,使《紅星》報成為紅軍戰士的重要精神食糧。1934年年底,他以優異的工作成績,當選為中共中央秘書長。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后,鄧小平分別擔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政治部主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師政治委員。直到此次會議,在毛澤東的提議下,鄧小平才真正得以平反。1938年11月9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鄧小平與朱德、彭德懷、楊尚昆、聶榮臻、關向應、彭真、程子華、郭洪濤一起,當選為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

中共中央北方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北方各省的代表機關,主要負責領導華北敵后抗戰、根據地建設及敵占區黨的組織。鄧小平在此次大會上當選為北方局委員,意味著其進一步受到中央的重視,也為其開展革命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南城县| 长治市| 阿荣旗| 固阳县| 石河子市| 隆林| 邳州市| 阜康市| 鄢陵县| 沁水县| 新化县| 昌黎县| 嵊泗县| 会东县| 南澳县| 措勤县| 牙克石市| 乳源| 历史| 正宁县| 观塘区| 宜黄县| 绥滨县| 凌海市| 贵德县| 南昌市| 盖州市| 女性| 鹿泉市| 和静县| 南召县| 开化县| 海南省| 南昌市| 乌苏市| 大田县| 轮台县| 商水县| 措勤县|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