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微精通理論闡釋

什么是微精通

始于蛋,而非雞

20世紀80年代,BBC有一檔電視節目,叫《超級蛋競》(The Great Egg Race),持續播出了很多年,現在在視頻網站上還能找到一些。節目主持人是海因茨·沃爾夫博士(Dr. Heinz Wolff),一位和藹可親、學識淵博的德國人。就像更早、更別出心裁版的《廢料堆挑戰》(Scrapheap Challenge)一樣,開播初始,節目要求參賽者利用有限的資源制作一個小裝置以實現挑戰目標。在前幾集里,所有任務都和一枚不能打破的雞蛋相關。首個任務是只用回形針、卡片、橡皮筋做一個小機械裝置,看誰能把雞蛋運得最遠。這是一個如此簡單的題目,卻從中冒出了很多富有創造力的奇思妙想。沒錯,所有這一切都始于一枚微不足道的雞蛋。

生活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總想盡自己所能做到更多、看到更多、學到更多,這一切可能有點過分。我曾一度陷入一種狀態:對什么都意興闌珊。我不得不對自己的生活做減法,而我不喜歡這樣。我整天活在錯誤的假設(就像結果證實的那樣)里,好像要學會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得經年累月地學習才行,所以最好忘記它們。

但我內心還是有些抗拒,仍然想學、想做新東西。不過我更樂意把那些“大事情”留到以后去做,現在先從小處著眼、小事著手。

就從一只雞蛋開始吧。

于是我想,要學多長時間才能成為烹飪高手呢?我想起一位主廚曾告訴我,做一道簡單的菜才是對烹飪技藝的真正考驗,比如做美味煎蛋卷。通過做簡單菜肴,你能感悟烹飪的真諦。所以,我決定改變學習順序,不是先用1萬小時來學習基礎烹飪知識,然后在煎蛋卷時運用這些知識以顯得自己很專業,而是簡簡單單地直接開始做這個煎蛋卷就好。

我非常專注地做煎蛋卷。我將其從做飯的基本目標——填飽肚子——中分離開來,所以做了許多次后,我現在進入了一種獨特的境界,實現了微精通。

微精通是一種完整的、獨立的實踐體系,但也可以擴展到更大的領域中。你可以精通一件小事,然后把它做大,也可以二者都做。微精通可被復驗,且往往能取得成功。它的實踐本身就是令人愉悅的過程。你可以試著去實踐微精通,它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對其進行調整。同時,當你用一種三維立體的方法開展學習時,大腦中的各種感覺神經元也會被調動起來,變得活躍。

這類似孩子的學習方法。孩子學習的時候,從來不會理解所有的基本原理,而是覺得這件事情夠酷,就學了,會了,然后學另一件事,就像學習怎么讓滑板360度空翻或如何制作晶體管收音機那樣。我的父親是位教師,在我小時候,他希望能鼓勵我學習,所以告訴我,如果我能解釋晶體管工作原理,他就會給我買組裝收音機的配件。我立刻變得興趣索然。我知道怎么做收音機,而且樂在其中,可是解釋工作原理是一件成年人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太困難、太陌生了,這是不對的。(不過爸爸,我原諒你了。)

匈牙利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一個含義更廣泛的概念“心流”,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當我們抱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時,時間仿佛都停止了。微精通可復驗但不會重復,因此它包含了所有使我們能進入“心流”狀態的要素,這種狀態能帶給我們極大的滿足感,并增進身心健康。

學習微精通,并不是讓你遵循讓人失去活力的方法(比如購買入門教科書);也并不意味著你必須要做那些似乎永遠做不完的事情。它的有限性能讓你對這個世界保持興趣,同時消除焦慮,不會讓你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學了一樣東西,上了入門課,然后放棄了,幾年后,在試圖給別人講述你當初所學時,發現自己想不起來了。實現微精通后就不會這樣了,學會的東西將始終伴隨著你,而且很容易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所學。比如你學了武術,有人沖你說:“來,給我們露一手唄。”你總得拿出點本事來讓他們閉嘴,讓他們知道你學有所成吧。

微精通的結構以一種關鍵方法,在更廣泛的領域里與諸多重要元素相關聯。在一項微精通中,僅用少量文字就能揭示各元素間的關聯和平衡關系,這是教科書做不到的。

微精通具有可復驗性和游戲性。比如大家喜歡你的煎蛋卷,要你再做一個,這時你就會瞄準更高目標,進而將其變為一種自學機制,這樣一來,在某種定義下的有限范圍內的實驗將極大提高你的學習效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怎么做煎蛋卷。

一位廚師教我用叉子使煎蛋卷更蓬松,于是我不斷練習,也在網上找到了很多竅門。一位法國女士告訴我要分離蛋黃和蛋清,這將使煎蛋卷的厚度和柔軟度加倍。出鍋時,大家會驚嘆:“哇哦!”

我將其稱為每種微精通都包含的“入門技巧”。這是一種方法,會增強任務完成的效果,并得到即時回報,讓你體內產生有益的化學物質,感受到溫暖和美好。

在某些微精通實踐中,入門技巧占比很大,是整件事情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在另一些實踐中,它只是給你足夠的動力來推進任務。很多學霸自夸他們有能力搞定多門外語、微積分,或是C++語言編程,但他們看上去都忽略了這一點。學校里那種學習是絕對不行的,那樣太枯燥、太乏味、難度太大,還傻乎乎的。入門技巧能將這些缺點瞬間一掃而光。

平衡壘石用到了很重要的入門技巧。你以前可能在沙灘上見過一些石頭雕塑家壘過石頭。他們將圓形石頭和極小石頭以一種看似不可能的方式疊在一起并保持平衡,這很神奇。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以為它們是用膠水或金屬桿連接起來的……然后一個小男孩把它們撞倒了。當我試圖幫忙再壘起來時,那位雕塑家向我展示了其中的入門技巧。

(這些照片是我自己后來在沙灘上學習壘石頭時拍的。)

任何石頭都可以平穩地壘上去,不過得先在下面的支撐石的一面上找到三個相鄰突起,它們可能很小,幾乎看不到。實際上,突起越小越好。這三個突起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三角支撐,使另一曲面物體能嵌入其中,讓你的瘋狂平衡壘石得以實現。

有人會尋找石頭上的平面來堆疊,這其實不可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平的。

平衡壘石不只好玩,還是一種完美的微精通,是一項完整的實踐活動。如果你愿意,它也可以帶你進入更廣闊的雕塑和戶外藝術世界。

人人可為

我們羨慕操一口純正法國腔的人,能用皮劃艇做“愛斯基摩翻滾”動作的人,會解二重積分、三重積分的人,能寫一首不會被笑話的詩歌的人,畫畫不錯的人,會變魔術的人,砌磚墻而不倒的人。人們認為這些都是很了不得的技能,很難學會。但是如果運用微精通理論,你就可以從一小點開始學,然后逆流而上,探究更多。

這是為什么呢?

無法實現目標的最大原因是半途而廢、失去動力、心煩意亂。你可能覺得自己很頑強、很獨立,但實際上,我們從開始學習時就需要得到回報來激勵自己,尤其在嘗試新事物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時候。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一系列微小的成功,你將失去信心,甚至放棄,特別是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

快速學習技巧、強化課程、捷徑都挺好,但是如果拿不出像樣的作品,最終你會放棄。你告訴朋友和家人,自己有廣博的數學背景知識,或者深諳魔術的工作原理,可這并沒有什么用,他們會說:“別光紙上談兵,給我們展示一下吧。”

實現了微精通,你就能得意洋洋了,無論是明著炫耀還是暗著高興。它使你得以和很多事物相關聯,并能獲取一切重要反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然而,我們曾被灌輸這樣一種想法,認為大家是一個個獨立的“大腦”,只會不斷汲取知識,直到有一天奇跡發生,成了大師,合格了,能教書了,或被冠上其他一些唬人的頭銜。我們并不喜歡這樣。人們想要把學到的東西馬上傳遞給別人,而不是再等上5年。

咨詢專家

各領域的專家都是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的極好資源。為了實踐本書所涉及的各種微精通,我請教了很多相關專家,他們研究課題的觀點和方法常常是我從未想到的。

我曾和前英格蘭學校橄欖球運動員、“尼日利亞七人隊”教練魯珀特·塞爾登(Rupert Seldon)交流過。和我的料想一樣,他并不認為旋轉傳球是橄欖球運動中的一項微精通,而是偏好更具技術性的拋踢球。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一位雕塑家告訴過我,用黏土甚至橡皮泥制作人體頭骨是一種微精通,它將帶你走上雕塑之路,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他還解釋了如何透過皮膚“看到”模特頭骨的技巧。

我通常會將專家咨詢和自己的研究相結合。在日本學習了傳統日本武術后,我了解到日本人在大多數的教學中都采用“學習方法+自我練習”的方式,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微精通。

在日本,無論是武道、茶道,還是書法,學習方法都不同于西方。西方人大都持有一種心照不宣的想法:要想成功,你必須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有可能受癡迷于此的父母的影響),或者你是個天才。他們相信教學只是一種指導,如果你沒有天賦,失敗就是注定的。

日本人明白,天賦這東西被高估了。實際上,你的學習態度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他們假定任何人、任何起點都不成問題。不像西方人那樣希望學生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自然地、不費力氣地學習,日本人會設計出各種常用微精通程序,以使每個人(甚至包括那些看上去能力欠佳的人)都能學到技能。

繪畫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人斷言自己不會畫畫,但那通常是說他們不能像別人那樣畫得好。這就像是說,你從來沒看過烹飪書,也沒買過食材,所以不會做飯。你不得不從初始階段開始,從簡單、細微的事情開始。

英國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舒·雷納(Shoo Rayner)已經為數百本童書畫了插圖,他建了一個網站,致力于幫助人們學畫畫。跟我交談時他強調,任何物體都可以分解成簡單的形狀,比如立方體、球體、圓柱體,甚至可以進一步分解成直線和曲線。他說:“如果你能畫一條線,你就能畫畫。”所以下一步就是畫直線,然后畫曲線。而曲線,正是畫“禪圓”的切入點。

我喜歡首先尋找入門技巧,這是一種內部信息,可使你的最初嘗試就高于新手的平均水平,并且引導你走向微精通的道路。對于畫圓來說,入門技巧有3個,而非1個。

畫圓可用鉛筆、鋼筆,當然最理想的是毛筆。在筆桿中部靠下位置握好,這是提高畫圓水平最簡單的方法。你會發現,手指越靠上,畫起來越容易。對于很多人在學校養成的靠近筆尖的握筆方式來說,這是非凡的進步。高處握筆不僅能提高繪畫水平,還能改善手寫字跡。

可以試著懸腕,用整個手臂,而不是以手腕為界只用手來畫圓。從神經學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可以刺激更多的大腦區域,學習得更加深入,從而完成更精細的動作。

古典吉他大師大衛·萊斯納(David Leisner)聲稱,他曾從局限性肌張力障礙(一種常困擾吉他演奏者的重復性勞損)中恢復過來,靠的就是改變訓練方式,從只用手腕彈奏改為用整個手臂彈奏。這種方式不但促進了他的康復,還令人驚嘆地提高了他的演奏水平。

還有一個入門技巧,就是握筆手放在握拳手上,這是需要精確畫出曲線和圓圈的廣告牌撰寫工所鐘愛的方法。用拳頭引導,握筆手同時移動來協同畫圓。你可以做實驗,看拳頭移動多少比較好。

以微精通的角度看世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精美的書籍裝訂?瑜伽?踢踏舞?還是坦克駕駛?這些技能都有自己的微精通。這會讓你感到非常自由,不再受困于日常工作。雖然這世界似乎要迫使我們相信,一生只應該做一件事,但我們其實可以扔掉這個觀點,從小事做起,贏回自己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新平| 沂南县| 肃北| 盐源县| 乐陵市| 吕梁市| 庆阳市| 渑池县| 杭锦旗| 乐至县| 上犹县| 右玉县| 马尔康县| 沧源| 阿鲁科尔沁旗| 新宁县| 博客| 虹口区| 汶上县| 龙里县| 游戏| 双城市| 平邑县| 武隆县| 志丹县| 贺兰县| 永吉县| 道孚县| 陆川县| 齐齐哈尔市| 洛浦县| 云林县| 台中县| 化隆| 西乌珠穆沁旗| 高唐县| 衢州市| 清河县| 得荣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