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白話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和他的作品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文學研究家。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因祖父、父親長期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原籍實為浙江紹興)。朱自清幼年即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學習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后又漫游歐洲五國。1932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等同事一起論學。抗日戰爭爆發后,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并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鎮壓民主運動,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樸、聞一多先后遇害。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并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跡。1946年10月,他從四川回到北平,11月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召集人。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重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僅五十歲。

朱自清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文學創作一直是他從未中斷過的事業,他一生著有二十多部書,近兩百萬字,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素樸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秀麗,極富有真情實感。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范”,同時也是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了認真的審校。由于年代的關系,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向白話文轉變的痕跡。例如“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等等。為了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并未對這些表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與特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扎兰屯市| 连江县| 玉树县| 平原县| 岳阳县| 弋阳县| 广宗县| 清镇市| 六安市| 东丰县| 梅州市| 昌黎县| 三亚市| 新乡市| 鲜城| 金华市| 华容县| 安宁市| 张北县| 娄底市| 石林| 东乡县| 年辖:市辖区| 昭觉县| 定日县| 永清县| 平湖市| 嵊泗县| 临泉县| 如皋市| 拜泉县| 晋江市| 枣阳市| 高要市| 郧西县| 绿春县| 新营市| 夏河县| 申扎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