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周易參同契》
- 阿飛不言敗
- 阿飛不外傳
- 1671字
- 2019-04-20 22:32:31
回到家中幫爺爺奶奶做完家務后閑來無聊;在家里大白天進行修煉的話如果被爺爺奶奶發現就不太妙了,到時不好解釋。思來想去還是將曾祖父遺留下來的醫術好好研究一番,說起來還從來沒完完整整地將所有的書籍仔細閱讀過一遍。于是回到自己的臥室將所有的醫書全部翻了出來。
拿著幾本醫書粗略地看了一下,《本草綱目補錄》和《阮氏行醫筆錄》及《九轉施針法》等醫書自己都已基本掌握,這時翻到一本《周易參同契》醫書;這本書采用線裝,給人看上去年代久遠的感覺;自己還從來沒有仔細看過一回,心想道這本書到底是講什么的自己還一無所知,不如乘暑假這個空暇時間好好看看,說不定有什么新發現能幫到自己。
打開書的第一頁便寫道此書乃是東漢魏伯陽所著,上面寫道“乾坤門戶章第一,乾坤者易之門戶也,眾卦之父母………”根據第一頁介紹,發現這是一本有關方士練丹的書籍,這時阮鵬飛疑惑重重,這世上真能煉制長生不老丹么?帶重重疑惑便決定好好研究這本書;全書乃是用文言文所寫,要想完全明白其中意思恐怕難度不小,要想領悟全書內容恐怕的查閱很多資料。其實《周易參同契》是根據《周易》而創造的一種煉丹的方法,而不是具體的煉丹藥方。這個只是一種指導性的書籍。全書托異像而論煉丹,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于一,以乾坤為鼎器,以陰陽為堤防,以水火為化機,以五行為輔助,以玄精為丹基等等。是一本煉制丹藥理論指導性書籍。
于是阮鵬飛心中立刻閃現一個奇異的構思,是不是《阮氏行醫筆錄》中記錄的有些中藥藥方可以按照這些方法把它煉成丹藥,那樣不但攜帶方便而且儲存也方便;可想法歸想法,要真實行起來恐怕并非易事。
首先自己對這個可以說從未接觸過,畢竟這本《周易參同契》只是進行理論講解,在實際操作中自己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其次書中提到的銅鼎及其輔助材料目前自己可以說什么都沒,要收集這些物品恐怕也非易事。
再者即使具備上述條件,也得有一個合適的場地,在家中煉制估計會引起爺爺、奶奶的誤解,村中人多嘴雜難免會招來他人非議;或許上山是個不錯的選擇。
阮鵬飛邊翻閱同時用筆記本將暫時解讀不了得全部依次記錄下來,等將來去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解答。在書的最后幾頁注有高祖父對此書的各種解讀批注,原來高祖父也對此書有研究過并且還做過相關的實驗。其中也不乏有成功案例,比如民國八年成功煉制通絡丸,對于治療輕度中風具有良好的療效,民國十一年煉制養血丸,對于失血過多造成的氣血虛弱有很強的療效。民國十五年煉制的脾胃丹,對于治療胃潰瘍胃出血具有神奇的療效。
高祖父當年煉制成功的各類丹丸有十數種之多,這些成功案例都被一一記錄下來,說明當年高祖父不但有與自己相同的想法,而且付諸實施的成功實例。有了這么多的成功案例更加使得阮鵬飛信心更加堅定。
過了幾天,阮鵬飛來到山洞內,青云道長剛剛結束修行。阮鵬飛上前行禮后說道“師傅,徒兒有一事請教。”
青云道長緩緩站起身來說道“什么事?”
阮鵬飛便如實說道“我這幾日研讀家傳醫書,但其中有一本叫《周易參同契》的醫書,里面提到有關煉丹的事情,不知師傅對這《周易參同契》是否有所了解。”
青云道長驚奇地說道“哦,你家曾祖父居然還有此等收藏,這煉丹之術為師也曾聽你太師傅說起過,只是為師對此并未有過多研究。怎么徒兒想效仿古人煉丹,這個不是為師說你,這千百年來可曾聽說過何人成功煉制過什么長生不老丹,那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阮鵬飛連忙解釋說道“師傅誤會了,徒兒不是這意思,徒兒研讀此書時偶受啟發,想利用這煉丹之術來煉制中藥,將其制成藥丸,方便攜帶和儲存。我高祖父當年就成功煉制過幾種藥丸。”
青云道長微微點頭道“嗯,這到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只是做起來難度不小。再好的想法,不去付諸行動,那永遠不會成功;如果需要為師幫助盡管直言。”
聽到師傅給予肯定的回答,使得阮鵬飛對此興趣更加濃厚。按照書上所說,需要準備一口煉丹專用的銅鼎,及大量的木炭,這木炭嘛好說,可以在山上挖一個窯洞自己燒制木炭,至于這銅鼎自己連見都沒見過,不過幸運的是當年其高祖父在此書的尾頁繪制了一份簡易圖紙。凡事先易后難,打定主意后便決定先收集藥材和挖制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