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產業(yè)大發(fā)展
- 亂世最強領主
- 噴云撼雪
- 2430字
- 2019-05-08 23:47:37
俞氏產業(yè)集團成立后,俞滄的各個產業(yè)都有專人打理,大家各管一攤,互相又緊密聯系、團結合作,集團的整體收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俞記油坊的分號已經邁出東昌縣,在平陵郡的各個地縣全面開花,由于所產的植物油物美價廉,每開一處分號,基本十天左右便可收回投資,可謂利潤豐厚。
東昌鐵礦這段時間也迎來了大批的雇工。老王在帶領第一批難民回到東昌縣后,又通過跟中谷郡各地縣的縣令們書信聯系,接收了大批青壯勞力。
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勞工報名南下,加上隨行的家眷,總人數超過三萬人。這么大數量的人口遷移,在虞國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此事甚至驚動了太子殿下,難民生活無著、各地縣束手無策,而東昌縣的東嶺鐵礦急國家之所急,主動提出大量招攬難民,并承諾安置難民家屬,這簡直是大功一件。
太子殿下雖然未對東嶺鐵礦的義舉進行賞賜,但是心中卻對這個礦場的幕后老板高看了一眼。
東嶺鐵礦在勞工們陸陸續(xù)續(xù)抵達后,很快進行了全面的增產。原本礦場上只有稀稀落落的礦工,在開采、運輸等方面的人手都是捉襟見肘。可是如今的礦場,隨處可見的都是干得熱火朝天的礦工和工人。
難民們到來之前,俞滄已經安排人將東嶺生活安置區(qū)建設完成了,都是就地取材砍伐的木頭搭建的木屋,在規(guī)劃的生活區(qū)內,整整齊齊排列。雖然條件和在城里相比要艱苦一些,但是對于難民們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了。
生活穩(wěn)定踏實了,人心也就安定了。這幫遠道而來的難民,比起之前東嶺礦場雇傭的礦工們,生產力簡直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大伙都爭先恐后的賣力干活,既是為了掙銀子養(yǎng)家,也是為了報答礦場的大東家肯收留自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嶺鐵礦的產量開始飆升,兩個月時間不到,所產的鐵礦量已經超過了東嶺鐵礦自建礦投產以來生產量的總和。
而天工坊作為當前俞氏產業(yè)集團最大的盈利點,自然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隨著鐵礦石的大量供應,天工坊內的精品鋼生產基地也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幾臺高爐日夜不停,鐵礦石被源源不斷地化為鐵水、爐渣,又經過灌鋼工序,連續(xù)不斷地生產著鋼材。
作為原材料的鋼材有了穩(wěn)定的供應,東嶺武器設計制造基地也相應地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
經過集團董事會的一致決議,東嶺武器設計制造基地被劃分為了設計部、生產一部、生產二部和生產零部。
設計部顧名思義就是進行各種新式兵器的研發(fā)和設計,確保天工坊的兵器在形式和實用性上都站在當前兵器設計的最前沿。
生產一部規(guī)模最大,人數也最多,主要任務就是完成政府訂單,大量生產制式兵器滿足縣衙的采購需求。
生產二部規(guī)模次之,主要任務是生產各種高端、新式、鋒利的兵器,面向虞國精英階層接收訂單,并且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只要您有銀子,想要啥樣的兵器咱都給您做出來。生產二部自從開工以來,訂單不斷,排隊定制的人更是踏破了門檻,據說黑市上一個天工坊兵器定制的資格名額已經炒到了近五十兩銀子,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至于生產零部,則是一個只有集團董事會管理人員和零部生產人員才知道的部門。這個部門位于東嶺產業(yè)園最不起眼的一個小角落,雖然占地不大,但是內部各種生產器具一應俱全,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品質最好的鋼材。生產零部的鐵匠、伙計都是從天工坊抽調的精英人員,在經過董事會的技術考核、耐力考核以及人品考核等重重考驗后,方才進入零部。
這個部門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打造一批從沒有在戰(zhàn)場上出現過的新式的騎兵裝備和武器。當然,作為天工坊技術能力最頂尖的部門,零部也承擔著將來進行新型武器生產的重擔。
由于產品的特殊性,生產零部是目前天工坊唯一沒有任何盈利的部門,但卻是俞滄最重視的部門。
兩個月的時間里,天工坊的兵器產量已經有了飛速的提升,縣衙的采購量已經可以輕松滿足,并且還有余力向其余的地縣、郡府、個人等輸送一部分兵器。
但凡是采購過天工坊兵器的買家,不管是軍隊、府衙還是達官貴人,基本都變成了天工坊的忠實客戶。很多的兵器作坊為此事叫苦不迭,但是沒辦法,天工坊的兵器質量在那擺著,隨便生產一柄武器都比以前所謂的鍛造大師打造的兵器質量還好,天工坊使用的原材料領先于時代,這個差距不是靠人力鍛鐵技術所能彌補的。
產量和銷售量的提升,給天工坊帶來的是巨大的利潤。
由于原材料從鐵礦石開始都是俞氏的一條龍產業(yè),因此天工坊的兵器成本極低,主要集中在勞工和工匠的薪酬方面。
勞工方面,由于都是遠道而來的難民,俞滄前期已經在生活區(qū)的建設上投入了不少的資金,因此現階段他們的勞動報酬只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是東嶺產業(yè)園包吃包住,頓頓不說大魚大肉但是肯定能吃飽;生活區(qū)內設有醫(yī)館,有專門的郎中免費治病,所有藥材一律平價銷售;開辦了簡單的學堂,俞滄特地請了幾個先生來教識文斷字,只要是勞工的子女,都可以免費入學。
種種福利,對于漂泊在外的難民們來說,可以說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作為以穩(wěn)為傳統(tǒng)的虞國人,大多數人都已經死心塌地決定在這里干一輩子了,自己干不動了,就讓子孫們接班。
而工匠方面,相比勞工,卻是投入極大的。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俞滄在董事會上提出的一個口號,而掌握著各種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工匠,自然是天工坊重點優(yōu)待的對象。
天工坊的工匠們,除了享受和勞工一樣的福利待遇外,其每個月的月錢卻高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俞滄就是要讓這些人知道,只要肯好好干,在天工坊,技術就是財富。
當然人員薪酬對于天工坊巨大的銷售數額來說,也是不值一提的,天工坊的盈利能力,堪稱恐怖。
至于其余的產業(yè),如木器、造紙等,雖然都有盈利,但是短時間內還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這也是俞氏產業(yè)集團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產業(yè)在擴張、財富在滾雪球,但是俞滄最近卻閑了下來。由于各產業(yè)現在都有專人管理,并且有董事會進行整體決策,自己現在只是簡單的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相比于以前累死累活的東奔西跑,現在清閑了很多。
但是作為一個積極進步的好青年,俞滄卻不允許自己閑下來,最近他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兩件事上。一件是充分發(fā)揮小跟班纓火的特殊能力,研究吹氧煉鋼的生產工藝,另外一件是根據東昌縣地利,考慮開發(fā)漁業(yè)資源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