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秋夢邊緣捉浮萍(1)
- 徐志摩散文經(jīng)典全集
- 徐志摩
- 5527字
- 2013-12-19 19:10:20
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黃昏時西天掛下一大簾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將海天一體化成暗藍色,寂靜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禱。過了一刻,即聽得船梢布篷上啜泣起來,低壓的云夾著迷的雨色,將海線逼得像湖一般窄,沿邊的黑影,也辨認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淚的痕跡,卻滿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聲在急驟之中,有零落蕭疏的況味,連著陰沉的氣氳,只是在我靈魂的耳畔私語道:“秋!”我原來無歡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樣溫婉的浸潤,也就開放了春夏間所積受的秋思,和此時外來的怨艾構(gòu)合,產(chǎn)出一個弱的嬰兒“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還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著些慘白的微光,預告明月已經(jīng)裝束齊整,專等開幕。同時船煙正在莽莽蒼蒼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鱗的長橋,直聯(lián)及西天盡處,和輪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對照,留戀西來的蹤跡。
北天云幕豁處,一顆鮮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來問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體光艷。但新娘依然姍姍未出。
我小的時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樓窗外等看“月華”。若然天上有云霧繚繞,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擔憂。若然見了魚鱗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悅,默禱著月兒快些開花,因為我常聽人說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華;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親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華只是我腦筋里一個不曾實現(xiàn)的想象,直到如今。
現(xiàn)在天上砌滿了瓦楞云彩,霎時間引起了我早年許多有趣的記憶但我的純潔的童心,如今那里去了!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jié)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我疑悲哀是人類先天的遺傳,否則,何以我們幾年不知悲感的時期,有時對著一瀉的清輝,也往往凄心滴淚呢?
但我今夜卻不曾流淚。不是無淚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將我最純潔的本能鋤凈,卻為是感覺了神圣的悲哀,將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動,想學契古特白登來解剖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遠是熱的情的死仇。他們不能相容的。
但在這樣浪漫的月夜,要來練習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機一轉(zhuǎn),重復將鋒快的智力劇起,讓沉醉的情淚自然流轉(zhuǎn),聽他產(chǎn)生什么音樂,讓綣繾的詩魂漫自低回,看他尋出什么夢境。
明月正在云巖中間,周圍有一圈黃色的彩暈,一陣陣的輕靄,在她面前扯過。海上幾百道起伏的銀溝,一齊在微叱凄其的音節(jié),此外不受清輝的波域,在暗中憤憤漲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xiàn)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他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因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間的恩怨,那一件不經(jīng)過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邊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個榕絨密繡的湖邊,坐著一對情醉的男女,他們中間草地上放著一尊古銅香爐,燒著上品的水息,那溫柔婉戀的煙篆,沈馥香濃的熱氣,便是他們愛感的象征月光從云端里輕俯下來,在那女子胸前的珠串上,水息的煙尾上,印下一個慈吻,微哂,重復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駛?cè)ァ?
一家別院的樓上,窗簾不曾放下,幾枝肥滿的桐葉正在玻璃上搖曳斗趣,月光窺見了窗內(nèi)一張小蚊床上紫紗帳里,安眠著一個安琪兒似的小孩,她輕輕挨進身去,在他溫軟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撫摩了一會。又將她銀色的纖指,理齊了他臍圓的額發(fā),靄然微哂著,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個失望的詩人,坐在河邊一塊石頭上,滿面寫著幽郁的神情,他愛人的倩影,在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動,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張開兩手,仰著頭,讓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時正在過路,洗沐他淚腺濕腫的眼眶,他似乎感覺到清心的安慰,立即摸出一管筆,在白衣襟上寫道:
“月光,
你是失望兒的乳娘!”
海面一座柴屋的窗欞里,望得見屋里的內(nèi)容:一張小桌上放著半塊面包和幾條冷肉,晚餐的剩余,窗前幾上開著一本家用的《圣經(jīng)》,爐架上兩座點著的燭臺,不住地在流淚,旁邊坐著一個縐面馱腰的老婦人,兩眼半閉不閉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個少婦,她的長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老婦人掉頭向窗外望,只見遠遠海濤起伏,和慈祥的月光在擁抱密吻,她嘆了聲氣向著斜照在《圣經(jīng)》上的月彩囁道:
“真絕望了!真絕望了!”
她獨自在她精雅的書室里,把燈火一齊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從東墻肩上斜瀉下去,籠住她的全身,在花瓶上幻出一個窈窕的倩影,她兩根垂辮的發(fā)梢,她微澹的媚唇,和庭前幾莖高峙的玉蘭花,都在靜謐的月色中微顫,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股幽香,不但鄰近的花草,連月兒聞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邊天然的妙渦,已有好幾日不圓滿:她瘦損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將我的夢魂帶去,放在離她三五尺的玉蘭花枝上。
威爾斯西境一座礦床附近,有三個工人,口銜著笨重的煙斗,在月光中閑坐。他們所能想到的話都已講完,但這異樣的月彩,在他們對面的松林,左首的溪水上,平添了不可言語比說的嫵媚,惟有他們工余倦極的眼珠不闔,彼此不約而同今晚較往常多抽了兩斗的煙,但他們礦火熏黑,煤塊擦黑的面容,表示他們心靈的薄弱,在享樂煙斗以外,雖然秋月溪聲的戟刺,也不能有精美情緒之反感。等月影移西一些,他們默默地撲出了一斗灰,起身進屋,各自登床睡去。月光從屋背飄眼望進去,只見他們都已睡熟;他們即使有夢,也無非礦內(nèi)礦外的景色!
月光渡過了愛爾蘭海峽,爬上海爾佛林的高峰,正對著靜默的紅潭。潭水凝定得像一大塊冰,鐵青色。四周斜坦的小峰,全都滿鋪著蟹青和蛋白色的巖片碎石,一株矮樹都沒有。沿潭間有些叢草,那全體形勢,正像一大青碗,現(xiàn)在滿盛了清潔的月輝,靜極了,草里不聞蟲吟,水里不聞魚躍;只有石縫里潛澗瀝淅之聲,斷續(xù)地作響,仿佛一座大教堂里點著一星小火,益發(fā)對照出靜穆寧寂的境界,月兒在鐵色的潭面上,倦倚了半晌,重復拔起她的銀瀉,過山去了。
昨天船離了新加坡以后,方向從正東改為東北,所以前幾天的船梢正對落日,此后“晚霞的工廠”漸漸移到我們船向的左手來了。
昨夜吃過晚飯上甲板的時候,船右一海銀波,在犀利之中涵有幽秘的彩色,凄清的表情,引起了我的凝視。那放銀光的圓球正掛在你頭上,如其起靠著船頭仰望。她今夜并不十分鮮艷;她精圓的芳容上似乎輕籠著一層藕灰色的薄紗;輕漾著一種悲喟的音調(diào);輕染著幾痕淚化的露靄。她并不十分鮮艷,然而她素潔溫柔的光線中,猶之少女淺藍妙眼的斜瞟;猶之春陽融解在山巔白云反映的嫩色,含有不可解的迷力,媚態(tài),世間凡具有感覺性的人,只要承沐著她的清輝,就發(fā)生也是不可理解的反應,引起隱復的內(nèi)心境界的緊張,像琴弦一樣,人生最微妙的情緒,戟震生命所蘊藏高潔名貴創(chuàng)現(xiàn)的沖動。有時在心理狀態(tài)之前,或于同時,撼動軀體的組織,使感覺血液中突起冰流之冰流,嗅神經(jīng)難禁之酸辛,內(nèi)藏洶涌之跳動,淚腺之驟熱與潤濕。那就是秋月興起的秋思愁。
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豈止,直是悲哀幽騷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運轉(zhuǎn)的偉劇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詩藝界最凄涼亦最微妙的一個消息。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中國字形具有一種獨一的嫵媚,有幾個字的結(jié)構(gòu),我看來純是藝術(shù)家的匠心:這也是我們國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經(jīng)是一個極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史上有數(shù)的杰作:有石開湖暈,風掃松針的妙處,這一群點畫的配置,簡直經(jīng)過柯羅的書篆,米仡朗其羅的雕圭,Chopin的神感;像用一個科學的比喻原子的結(jié)構(gòu),將旋轉(zhuǎn)宇宙的大力收縮成一個無形無縱的電核;這十三筆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宙和人生悲慘的現(xiàn)象和經(jīng)驗,吒喟和涕淚,所凝成最純粹精密的結(jié)晶,滿充了催迷的秘力。你若然有高蒂閑(Gautier)異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夢到,愁字變形為秋霞黯綠色的通明寶玉,若用銀槌輕擊之,當吐銀色的幽咽電蛇似騰入云天。
我并不是為尋秋意而看月,更不是為覓新愁而訪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丹德所不許的。我蓋見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經(jīng)!
我重復回到現(xiàn)實的景色,輕裹在云錦之中的秋月,像一個遍體蒙紗的女郎,她那團圓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時她冪弦的顏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跡,又使人疑是送喪的麗姝。所以我曾說:
“秋月呀!
我不盼望你團圓。”
這是秋月的特色,不論她是懸在落日殘照邊的新鐮,與“黃昏曉”競艷的眉鉤,中宵斗沒西陲的金碗,星云參差間的銀床,以至一輪腴滿的中秋,不論盈昃高下,總在原來澄爽明秋之中,遍灑著一種我只能稱之為“悲哀的輕靄”,和“傳愁的以太”。即使你原來無愁,見此也禁不得沾染那“灰色的音調(diào)”,漸漸興感起來!
秋月呀!
誰禁得起銀指尖兒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輕濤,可不是禁不住她玉指的撫摩,在那里低徊飲泣呢!就是那
無聊的云煙,
秋月的美滿,
熏暖了飄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輕縞的衣裳,
來參與這
美滿的婚姻和喪禮。
十月六日志摩
原刊1922年12月29日《晨報副刊》
意大利的天時小引
我們常聽說意大利的天就比別處的不同:“藍天的意大利”,“艷陽的意大利”,“光亮的意大利”。我不曾來的時候,我常常想象意大利的天,陰霾,晦塞,霧盲,昏沉那類的字在這里當然是不適用不必說,就是下雨也一定像夏天陣雨似的別有風趣,只是在雨前雨后增添天上的嫵媚;我想沒有云的日子一定多,頭頂只見一個碧藍的圓穹,地下只是艷麗的陽光,大致比我們冬季的北京再加幾倍光亮的模樣。有云的時候,也一定是最可愛的云彩,鵝毛似的白凈,一條條在藍天里掛著,要不然就是彩色最鮮艷的晚霞,玫瑰、琥珀、瑪瑙、珊瑚、翡翠、珍珠什么都有;看著了那樣的天(我想)心里有愁的人一定會忘卻愁,本來快活的一定加倍的快活……
那是想象中的意大利的天與天時,但想望總不免過分;在這世界上最美滿的事情離著理想的境界總還有幾步路:意大利的天,雖則比別處的好,終究還不是“洞天”。你們后來的記好了,不要期望過奢,我自己幸虧多住了幾天,否則不但滿意,差一些不曾十分的失望。
初入境時的印象我敢說一定是很強的,我記得那天鉆出了阿爾帕斯的山腳,連環(huán)的雪峰向后直退。郎巴德的平壤像一條地毯似的直鋪到前望的天邊,那時頭上的天與陽光的確不同,急切說不清怎樣的不同,就只天藍比往常的藍,白云比尋常的白,陽光比平常的亮。你身邊站著的旅伴說“阿,這是意大利”,你也脫口的回答“阿,這是意大利”,你的心跳就自然的會增快,你的眼力自然的會加強,田里的草,路旁的樹,湖里的水都仿佛微笑著輕輕的回應你,阿,這是意大利!
但我初到的兩個星期,從米蘭到威尼市,經(jīng)翡冷翠去羅馬,意大利的天時,你說怎樣,簡直是荒謬!威尼市不曾見著它有名夕照的影子,翡冷翠只是不清明,羅馬最不顧廉恥,簡直連綿的淫雨了四天,四月有正月的冷,什么游興都給毀了,臨了逃向翡冷翠那天我真忍不住咒了。
原刊1925年8月19日《晨報副刊》
巴黎的鱗爪
咳巴黎!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希罕天堂;嘗過巴黎的,老實說,連地獄都不想去了。整個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鴨絨的墊褥,襯得你通體舒泰,硬骨頭都給薰酥了的有時許太熱一些。那也不礙事,只要你受得住。贊美是多余的,正如贊美天堂是多余的;咒詛也是多余的,正如咒詛地獄是多余的。巴黎,軟綿綿的巴黎,只在你臨別的時候輕輕地囑咐一聲:“別忘了,再來!”其實連這都是多余的,誰不想再去?誰忘得了?
香草在你的腳下,春風在你的臉上,微笑在你的周遭。不拘束你,不責備你,不督飭你,不窘你,不惱你,不揉你。它摟著你,可不縛住你:是一條溫存的臂膀,不是根繩子。它不是不讓你跑,但它那招逗的指尖卻永遠在你的記憶里晃著。多輕盈的步履,羅襪的絲光隨時可以沾上你記憶的顏色!
但巴黎卻不是單調(diào)的喜劇。賽因河的柔波里掩映著羅浮宮的倩影,它也收藏著不少失意人最后的呼吸。流著,溫馴的水波;流著,纏綿的恩怨。咖啡館:和著交頸的軟語,開懷的笑響,有踞坐在屋隅里蓬頭少年計較自毀的哀思。跳舞場:和著翻飛的樂調(diào),迷醇的酒香,有獨自支頤的少婦思量著往跡的愴心。浮動在上一層的許是光明,是歡暢,是快樂,是甜蜜,是和諧;但沉淀在底里陽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經(jīng)驗的本質(zhì):說重一點是悲哀,說輕一點是惆悵;誰不愿意永遠在輕快的流波里漾著,可得留神了你往深處去時的發(fā)見!
一天一個從巴黎來的朋友找我閑談,談起了勁,茶也沒喝,煙也沒吸,一直從黃昏談到天亮,才各自上床去躺了一歇,我一闔眼就回到了巴黎,方才朋友講的情境惝恍的把我自己也纏了進去;這巴黎的夢真醇人,醇你的心,醇你的意志,醇你的四肢百體,那味兒除是親嘗過的誰能想像!我醒過來時還是迷糊的忘了我在那兒,剛巧一個小朋友進房來站在我的床前笑吟吟喊我,“你做什么夢來了,朋友,為什么兩眼潮潮的像哭似的?”我伸手一摸,果然眼里有水,不覺也失笑了可是朝來的夢,一個詩人說的,同是這悲涼滋味,正不知這淚是為那一個夢流的呢!
下面寫下的不成文章,不是小說,不是寫實,也不是寫夢,在我寫的人只當是隨口曲,南邊人說的“出門不認貨”,隨你們寬容的讀者們怎樣看罷。
出門人也不能太小心了。走道總得帶些探險的意味。生活的趣味大半就在不預期的發(fā)見,要是所有的明天全是今天刻板的化身,那我們活什么來了?正如小孩子上山就得采花,到海邊就得檢貝殼,書呆子進圖書館想撈新智慧出門人到了巴黎就想……你的批評也不能過分嚴正不是?少年老成什么話!老成是老年人的特權(quán),也是他們的本分;說來也不是他們甘愿,他們是到了年紀不得不。少年人如何能老成?老成了才是怪哪!
放寬一點說,人生只是個機緣巧合;別瞧日常生活河水似的流得平順,它那里面多的是潛流,多的是漩渦輪著的時候誰躲得了給卷了進去?那就是你發(fā)愁的時候,是你登仙的時候,是你辨著酸的時候,是你嘗著甜的時候。
巴黎也不定比別的地方怎樣不同:不同就在那邊生活流波里的潛流更猛,漩渦更急,因此你叫給卷進去的機會也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