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我家有個夜哭郎
- 被夢想驅逐的人
- 故國月明
- 2243字
- 2020-07-31 08:10:00
據說紅糖煮雞蛋中,紅糖能活血化瘀、益氣補中等,雞蛋又是富含維生素的優質蛋白質,能夠給產婦提供豐富的營養,增強免疫力,對于產婦恢復非常好。所以,給產婦吃紅糖水煮的荷包蛋,是民間的習俗之一。
雖然孩子呱呱墜地,嚴淑芬第一時間就知曉了是個女嬰,她抱孫子的熱切愿望落了空,心中失落得緊。但是照顧生產的兒媳婦,不用別人說,她都是要盡心盡力的。
嚴淑芬自己養育了五個兒女,又有魏修德這個懂婦科的中醫師在身邊,對照顧孕婦和產婦她有一套自己的經驗。所以文仁英孕后期,她多次給文仁英吃青果燉肚條等食物,說是孕婦體內火重,要給孕婦和胎兒清清火。現在孩子生下來了,一大碗紅糖雞蛋,就是她給兒媳婦準備的第一道食物。
嚴淑芬用飯盒將紅糖雞蛋帶到醫院后,魏景鵬將文仁英撫起來斜倚在床頭,卻不讓她動手,自己親自喂她吃了。
收拾好飯盒,魏景鵬讓嚴淑芬守在病房,他迅速去到文仁英的辦公室,借用辦公室電話,逐個給自己的幾個姐妹報了喜。
正是暑假里,魏玉蓮全家第一個趕到了醫院。
魏玉蓮抱起襁褓中熟睡的嬰兒,仔細地觀察著:“哇,頭發長得青幽幽的,臉也很飽滿,皺紋都很少。體重秤過了沒有?”
“護士洗完就秤了,六斤三兩!”嚴淑芬急忙答道。
“妹妹好小呀!”來到醫院就圍在魏玉蓮身邊看妹妹的田園和田野兩個小姐妹,都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田園和她差不多,田野你才五斤多一點,比妹妹小得多。”魏玉蓮笑看著一雙女兒,“看看你們現在都長這么大了。”
“你滿月以后,你媽回家來,把你放在這么大的一個提籃里提著。”嚴淑芬雙手比劃出一個不大的圈,補充道。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魏景鵬也連聲附和著。
病房里一時充滿了歡聲笑語。
因為嚴淑芬和魏景鵬從晚上守到現在,沒有吃飯也沒有好好睡個覺,魏玉蓮就讓他們回去吃飯休息,留他們一家人在醫院守著文仁英娘兒倆。
嚴淑芬和魏景鵬回到家。嚴淑芬又要忙著為文仁英燉豬蹄花生湯:“過兩天就要喂奶了,要催催奶。”
魏景鵬爬上閣樓,在自己的書柜里拿出父親魏修德傳給他的《家譜》。慢慢地翻看《家譜》,魏景鵬不由心潮起伏。魏貞是他魏景鵬的女兒,是他唯一的孩子,他一定會好好撫養她長大成人。只是,以后這家譜可能再沒有魏姓人來傳承續寫,自家老父親和列祖列宗,九泉下會安寧嗎?
魏景鵬靜坐良久,甩甩頭,把萬千思緒都拋擲腦后,然后拿出硯臺,準備好筆墨,翻到《家譜》的最后一頁,用工整的毛筆小楷,一筆一劃地在自己的名下,填寫上女兒魏貞的名字和生辰年月。
招娣在鄉區供銷社工作,將小兒子帶在身邊,在當地請了個婆婆幫忙照顧。晚飯后,鄭偉洪獨自來了醫院。見了孩子,自然也是一番問詢和夸贊。
“招娣在鄉區工作每周末回來又費錢又辛苦,浩然想在縣城上幼兒園都是個問題。要是能回城里上班就好了。”說到招娣母子,鄭偉洪是一臉的無可奈何。
“景鵬,你現在認識的人比較多,你留意一點,找機會幫你二姐調回城里工作嘛。”看見老實把腳,不善言辭的這個女婿,嚴淑芬突然心生一念,囑咐兒子道。
要從鄉區調回城鎮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魏玉蓮作為恢復高考后的首屆大學生,作為搶手的備受歡迎的人才,大學畢業回S縣時,才附帶解決了田軍回城的工作問題。
鄭偉洪和招娣都是沒有特殊才能的一般職工,沒有回城工作的門路,可能一輩子就只能呆在鄉區了。
而如果真要找關系找門路的話,魏家也只有魏景鵬可能搭得上一根線了。
“嗯,能幫我當然要幫,我會時時留意的。”魏景鵬慨然應允了。他總認為自己幾個兄弟姊妹,招娣對家庭貢獻最多,他們夫妻從文化到工作,又是這個家里最弱的,他倒是真心希望能幫助到他們。
過了二天,魏引娣也帶著丈夫孩子,帶了一大堆禮物專程從L回了一趟S縣。
遠在上海的魏玉蘭接到魏景鵬的報喜信后,也回信送達了祝福。
一周后,魏景鵬和鄭偉洪借用醫院的擔架把文仁英母子從醫院抬回了家。
雖然三七、黃芩燉老母雞,花生燉豬蹄等幫助產婦恢復身體、催奶的食物,嚴淑芬一樣不拉地都給文仁英吃了。可是,文仁英的奶水仍然不是很好,滿足不了小魏貞每天的需要。
那時候,牛奶還是稀缺物品,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牛奶作為母乳的最佳替代品,認識也沒有那么普遍。一般人家喂養孩子,奶水不夠,都是用米粉來替代。
嚴淑芬也是這樣。她很辛苦地把米磨成了粉,用米粉熬制米湯,把米湯裝進奶瓶里,細心喂養孩子。
小魏貞其他方面都很乖順,可就是白天睡覺睡不醒,夜里精神十足不睡覺。文仁英在月子里不能照顧小魏貞,嚴淑芬負責做飯,魏景鵬就負責帶孩子。
小魏貞一到夜里就一定要大人抱著,一旦放在床上或搖籃里,她就又哭又鬧。一天兩天魏景鵬還能熬,連續幾天,他就難以堅持下去了。
“這娃娃太磨人了!”魏景鵬當著母親和妻子的面開始抱怨了。
“孩子不磨你一下,你還不知道當爸爸的辛苦!”嚴淑芬和文仁英難得地意見完全一致。
“你寫幾個帖子,晚上貼到路邊那些電線桿上,讓那些過路上下的人看了,念了,娃娃就不會睡倒覺了。”擠兌兒子歸擠兌兒子,嚴淑芬還是要竭力為兒子支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一念,一覺睡到大天亮。”嚴淑芬念完這歌謠,又講起了關于它的故事。
傳說以前有家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孩子總是半夜啼哭,那家大人找到了道師先生,道師先生說把這首詩寫在紙上,貼在大街上讓行人過路的念三遍,孩子就不會再啼哭了。
魏景鵬聽這打油詩有趣的緊,連日來又被小魏貞折磨得難以承受,于是真的提筆在幾張紙上寫下了這歌謠,連夜去貼在幾根電線桿上了。
過了兩天,小魏貞突然正常睡覺了,大人們的歡欣鼓舞是溢于言表。
“是貼小廣告起作用了。”嚴淑芬堅信。
魏景鵬和文仁英只是呵呵地笑,不想相信,卻也感覺這著實湊了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