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風(fēng)陵渡口初相識》
- 襄陽戰(zhàn)記
- 華星子
- 6366字
- 2025-05-18 19:14:39
郭襄的后背緊貼著冰涼的宮墻,耳邊還能聽到墻內(nèi)禁軍雜沓的腳步聲和呼喊。她轉(zhuǎn)頭看向身旁的張君寶,少年蒼白的臉上沾著幾道灰痕,呼吸急促卻不紊亂。
“再堅持一下,前面就是護(hù)城河了。“郭襄壓低聲音,手指輕輕捏了捏張君寶的手腕。
張君寶點點頭,眼神堅定。誰能想到這個十四歲的少林棄徒,半個時辰前還在皇宮大內(nèi)與蒙古高手周旋?郭襄想起他在殿宇間騰挪的身影,那套自創(chuàng)的拳法已初見雛形,竟能逼退兩名侍衛(wèi)。
遠(yuǎn)處傳來號角聲,宮墻上的火把如螢火般密集起來。郭襄知道,忽必烈已經(jīng)后悔放他們走出皇宮了。
“走!“
她抓住張君寶的手腕,兩人貓著腰沿墻根疾行。郭襄記得父親說過,大都的皇城仿照汴梁布局,護(hù)城河在西南角有一處暗閘,是前朝工匠留下的逃生通道。
地面突然震動起來,身后傳來馬蹄聲。郭襄心頭一緊,拉著張君寶閃進(jìn)一條狹窄的夾道。追兵的火把光芒從巷口掃過,近得能聽到馬匹噴鼻的聲響。
“郭姐姐,這邊!“張君寶突然反手拉住她,指向墻上幾乎不可見的一道裂縫。
兩人擠進(jìn)縫隙,竟是條被藤蔓掩蓋的排水暗溝。郭襄聞到潮濕的霉味和隱約的腐臭,但此刻這氣味簡直如同花香。他們手腳并用在黑暗中爬行,身后追兵的呼喊漸漸遠(yuǎn)去。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突然出現(xiàn)一點微光。郭襄加快速度,終于從一處半人高的洞口鉆出。夜風(fēng)撲面而來,她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發(fā)現(xiàn)自己正站在護(hù)城河外側(cè)的斜坡上。
“我們出來了!“張君寶鉆出洞口,臉上終于露出笑容。
郭襄還未來得及回應(yīng),忽聽頭頂一聲厲喝:“在那里!“
一支羽箭破空而來,擦著郭襄的發(fā)髻釘入身后樹干。她抬頭看去,宮墻上的守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們。
“跳!“
兩人不約而同地躍入護(hù)城河。冰涼的河水瞬間淹沒頭頂,郭襄屏住呼吸,感覺沉重的宮裙像鉛塊一樣拖著她下沉。她拼命踢動雙腿,忽然一只手抓住她的衣領(lǐng),用力向上提去。
破出水面的瞬間,郭襄看到張君寶憋得通紅的臉。少年一手劃水,一手拽著她,竟能在這湍急的水流中保持平衡。
“少林寺后山有瀑布...我們常在那里練功...“張君寶喘著氣解釋,帶著她向?qū)Π队稳ァ?
爬上對岸時,兩人都已精疲力竭。郭襄的裙裾滴滴答答地淌著水,發(fā)髻散亂不堪。她回頭望去,宮墻上人影憧憧,但暫時沒人追出來。
“他們一定會封鎖城門。“郭襄擰著衣角的水,“我們得找個地方躲到天亮。“
張君寶指向遠(yuǎn)處一片黑壓壓的屋舍:“那邊像是民巷。“
兩人借著夜色的掩護(hù),穿過幾片菜地,鉆入錯綜復(fù)雜的小巷。大都的民區(qū)與皇城判若兩個世界,狹窄的巷道兩側(cè)是低矮的土房,空氣中彌漫著炊煙與便溺混雜的氣味。
郭襄突然拉住張君寶,將他拽到一處屋檐下。一隊巡邏的禁軍舉著火把從主街走過,鎧甲摩擦發(fā)出冰冷的聲響。
“你怎么知道他們會來?“張君寶驚訝地小聲問。
郭襄指了指地面:“火把的光影先照過來了。“她想起小時候黃蓉教她的江湖經(jīng)驗,心頭一酸,又迅速壓下情緒,“我們得換身衣服,這樣太顯眼了。“
正說著,巷子深處突然傳來一聲尖銳的口哨。七八個黑影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堵住了兩人的退路。
“喲,這是哪家的少爺小姐迷路了?“為首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臉上有道疤,手里耍弄著一把短刀。
郭襄將張君寶護(hù)在身后,手按上劍柄。她認(rèn)出這些人是京城的街頭混混,父親曾說過大都地下有幾十個這樣的幫派。
“我們只是路過,不想惹事。“郭襄沉聲道,故意讓嗓音顯得粗啞些。
刀疤少年吹了聲口哨:“路過?濕漉漉的從皇城方向來?“他眼中閃過狡黠的光,“兄弟們,咱們今天逮著大魚了!“
一個瘦小的男孩突然指著張君寶驚呼:“老大!他懷里有東西在發(fā)光!“
眾人齊刷刷看去,果然見張君寶胸前衣襟里透出微弱的金光。張君寶下意識捂住胸口——那是郭襄給他的金絲鐲子。
這鐲子你一直帶在身上,郭襄問道。
君寶點了點頭,郭姐姐,適才與那贏公子打斗之時,并未察覺身體異樣,現(xiàn)在又遇到了賊人,連累郭姐姐了。
郭襄輕輕的拍著君寶的肩膀,你與姐姐在皇宮力抗蠻夷,說什么連累的話,這鐲子是我親手送你的,姐姐定然護(hù)著你不被賊人拿去。
張君寶的記憶回到了三年前在風(fēng)陵渡初見郭襄的畫面。
[風(fēng)陵渡外]
寒風(fēng)裹挾著雪粒,在官道上呼嘯而過。郭襄勒住青驢的韁繩,望著遠(yuǎn)處隱約可見的風(fēng)陵渡口,輕輕嘆了口氣。她十六歲的臉龐被凍得通紅,卻掩不住那雙靈動的眼睛里透出的倔強。
“小毛驢啊小毛驢,你說楊大哥會不會已經(jīng)離開風(fēng)陵渡了?“她拍了拍坐騎的脖子,聲音里帶著幾分少女特有的嬌憨。
青驢甩了甩頭,噴出一口白氣,似乎在回應(yīng)主人的問話。郭襄笑了笑,正要催驢前行,忽然聽到路邊樹林里傳來一陣打斗聲。
“放開我!你們這些惡徒!“一個少年清亮的聲音穿透風(fēng)雪。
郭襄眉頭一皺,右手已經(jīng)按在了腰間的短劍上。她自幼受父母教誨,最見不得不平事。雙腿一夾驢腹,青驢便通人性地朝聲音來處小跑過去。
樹林中的空地上,三個彪形大漢正圍著一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少年衣衫襤褸,額頭有一道血痕,卻死死抱著懷中的一個包袱不肯松手。
“小禿驢,把經(jīng)書交出來,饒你不死!“為首的大漢獰笑著,手中的鬼頭刀在雪光中泛著寒光。
少年雖然害怕得發(fā)抖,卻挺直了背脊:“這是覺遠(yuǎn)師父托我保管的,死也不能給你們!“
郭襄在樹后看得分明,心中暗贊這少年骨氣。她輕輕躍下驢背,從包袱里取出一塊手帕蒙在臉上,只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
“三個大人欺負(fù)一個孩子,好不要臉!“她清喝一聲,身形如燕般掠入場中。
三個大漢一愣,見來人是個蒙面少女,頓時哄笑起來。“小娘子還是回家繡花去吧,這里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郭襄不答話,右手短劍已然出鞘。她使出家傳的“玉女劍法“,劍光如雪,在三人之間穿梭。那三人雖有些粗淺功夫,卻哪里是桃花島嫡傳劍法的對手?不過三五招,便被打得兵器脫手,抱頭鼠竄。
“女俠饒命!我們再也不敢了!“三人邊跑邊喊,轉(zhuǎn)眼消失在風(fēng)雪中。
郭襄收劍入鞘,轉(zhuǎn)身看向那少年。少年正呆呆地望著她,眼中滿是驚羨。
“小師父,你沒事吧?“郭襄走近,從懷中取出金創(chuàng)藥。
少年這才回過神來,連忙合十行禮:“多謝女俠相救!小僧...啊不,小可張君寶,感激不盡!“
郭襄噗嗤一笑:“你到底是小僧還是小可?“
張君寶不好意思地?fù)狭藫项^,這個動作讓他看起來更加稚氣未脫:“我本是少林寺藏經(jīng)閣的雜役,因...因一些變故離開了少林,現(xiàn)在已不是僧人。“
郭襄注意到他說到“變故“時眼中閃過的黯然,便不再追問。她細(xì)心地為他清理額頭的傷口,動作輕柔得像對待什么珍寶。
“你叫張君寶?好名字。“郭襄一邊上藥一邊說,“我叫郭襄,剛從家里出來游歷。“
“郭女俠武功真厲害!“張君寶由衷贊嘆,“那劍法精妙絕倫,我從沒見過。“
郭襄眼中閃過一絲黯然:“這是我娘教的...“她很快振作起來,“你要去哪里?怎么會被那些人追殺?“
張君寶警惕地抱緊了懷中的包袱:“覺遠(yuǎn)師父圓寂前,托我把這部《楞伽經(jīng)》送到華山的一位隱士手中。那些人不知從哪里聽說經(jīng)書中有武功秘籍,一路追著我...“
“華山?“郭襄眼睛一亮,“我也正要去那一帶。不如我們同行?“
張君寶驚喜地點頭:“那再好不過了!只是...“他看了看郭襄的青驢,又看看自己,“我沒有坐騎,怕拖累郭女俠。“
郭襄爽朗一笑:“這有何難?你騎驢,我走路。我從小在桃花島長大,最不怕走路了。“
就這樣,兩人結(jié)伴向華山行去。起初張君寶說什么也不肯獨自騎驢,最后兩人折中,輪流騎行。風(fēng)雪漸止,夕陽的余暉灑在官道上,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夜幕降臨時,他們在路邊一間廢棄的山神廟落腳。郭襄生起一堆火,從包袱里取出干糧分給張君寶。
“郭女俠,你為何要去華山?“張君寶啃著硬饃,好奇地問。
郭襄望著跳動的火焰,輕聲道:“我在找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
張君寶敏銳地察覺到她語氣中的落寞,便不再多問。沉默片刻后,他從包袱里取出那部《楞伽經(jīng)》,小心翼翼地翻開。
“覺遠(yuǎn)師父說,經(jīng)書的行間夾寫著一位前輩高人的武學(xué)心得。“他指著經(jīng)書空白處密密麻麻的小字,“可惜我看不懂。“
郭襄湊過去看,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些字跡飄逸靈動,記載的竟是極高深的內(nèi)功心法。“這是...九陽真經(jīng)?“她曾在父母談話間聽過這個名字。
張君寶茫然搖頭:“我不知道。郭女俠若看得懂,不如我們一起參詳?“
接下來的日子里,兩人白天趕路,晚上便一起研讀經(jīng)書中的武學(xué)要訣。郭襄將家傳的武學(xué)道理講給張君寶聽,而張君寶雖然年紀(jì)小,悟性卻極高,常常能舉一反三。
一日清晨,郭襄醒來時,發(fā)現(xiàn)張君寶不在廟中。她循著聲音找去,見少年正在林間空地上演練一套從未見過的拳法。那拳法剛?cè)岵?jì),時而如長江大河,時而如清風(fēng)拂柳,竟隱約有宗師氣象。
“這是你自己想的?“郭襄驚訝地問。
張君寶收勢,額頭微微見汗:“我昨夜夢見一座大山,山中有蛇鶴相爭,醒來后便試著把它們的動作融入拳法中。“
郭襄心中震動。她雖年幼,但出身武林世家,眼力非凡。這少年不過十四歲年紀(jì),竟能從自然中悟出武學(xué)至理,天賦之高,恐怕連父親郭靖年輕時也有所不及。
“君寶,你將來必成大器。“她由衷地說。
張君寶靦腆地笑了:“都是郭女俠教得好。若不是你講解經(jīng)文中那些晦澀的道理,我連門徑都摸不到。“
五日后,他們終于來到華山腳下。山路崎嶇,青驢不便行走,郭襄便將它寄養(yǎng)在山腳的農(nóng)家。
“最后一程了,我們走上去吧。“郭襄指著云霧繚繞的山峰。
張君寶點點頭,眼中既有完成任務(wù)前的輕松,又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悵惘。兩人一路攀爬,不時停下來欣賞華山險峻的景色。
“郭女俠你看!“張君寶突然指著遠(yuǎn)處一塊突出的巨石,“那里視野最好,我們?nèi)タ纯矗 ?
兩人費了些力氣爬上巨石,只見云海茫茫,群山如黛,朝陽的光芒穿透云層,將整個世界染成金色。張君寶站在崖邊,衣袂翻飛,忽然長嘯一聲,聲音在山谷間回蕩不絕。
郭襄看著他挺直的背影,恍惚間仿佛看到了一個未來宗師的身影。她不知道,數(shù)十年后,這個少年將以“張三豐“之名開宗立派,成為武林泰斗。此刻,他只是她的旅伴,一個有著明亮眼睛和赤子之心的少年。
“郭姐姐,“張君寶轉(zhuǎn)過身來,第一次這樣稱呼她,“謝謝你這一路的照顧。我...我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
郭襄眼眶微熱,強笑道:“傻孩子,我們還沒分別呢。等找到那位隱士,交了經(jīng)書,我還要請你吃頓好的呢!“
然而命運弄人,當(dāng)他們找到那位隱士的茅屋時,卻發(fā)現(xiàn)老人已在月前仙逝。張君寶跪在墳前,恭恭敬敬地將經(jīng)書埋在了旁邊。
“覺遠(yuǎn)師父的心愿,也算完成了。“他低聲說。
下山時,兩人都沉默了許多。夕陽西下,將他們的影子再次拉長。郭襄知道,分別的時候到了。
“君寶,你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她輕聲問。
張君寶望著遠(yuǎn)方:“我想繼續(xù)參悟那經(jīng)書中的武功...可能去南方走走。郭姐姐呢?“
“我還要繼續(xù)尋找...“郭襄沒有說下去。
在岔路口,郭襄從腕上褪下一只金絲鐲子,遞給張君寶:“這個送你,將來若遇到困難,可以拿著它到襄陽找我父母。“
張君寶鄭重地接過,小心收在懷中:“郭姐姐保重。他日江湖再見,我一定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張君寶。“
郭襄笑著點頭,眼中卻有淚光閃動:“我相信你會的。“
兩人在夕陽中背向而行,一個向南,一個向北。誰也不知道,這次看似平常的分別,將是兩個傳奇人生的真正起點。
多年后,當(dāng)郭襄在峨眉山巔創(chuàng)立峨眉派時,偶爾會想起那個華山之巔長嘯的少年。而張三豐在武當(dāng)山參悟太極至理時,也總會記起那個風(fēng)雪中救了他的明媚少女。
江湖路遠(yuǎn),少年子弟終將老去。唯有那年的風(fēng)陵渡外,十六歲的郭襄與十四歲的張君寶,永遠(yuǎn)定格在彼此記憶中最美好的模樣。
張君寶想到往事,嘴角泛起了笑意。
郭襄晃了晃君寶,君寶你在想什么呢?
張君寶回過神來,郭姐姐!
刀疤少年眼中貪光大盛大吼:“交出來!饒你們不死!“
郭襄知道不能善了,短劍錚然出鞘。就在劍光閃動的剎那,張君寶突然按住她的手腕。
“等等。“他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金鐲,“你們想要這個?“
刀疤少年伸手就要搶,張君寶卻將金鐲高高舉起:“我可以給你們,但先告訴我,你們是'灰鼠幫'的人嗎?“
所有人都愣住了,連郭襄也驚訝地看向張君寶。
“你...你怎么知道?“刀疤少年結(jié)巴起來。
張君寶露出笑容:“我認(rèn)識你們幫主的小兒子,他左耳缺了一塊,是在東市和'黑蝎幫'打架時傷的。“
灰鼠幫眾人面面相覷,刀疤少年警惕地問:“你什么時候見過小幫主?“
“去年臘月,在城南的破廟里。“張君寶語氣篤定,“他發(fā)高燒,是我用少林的金瘡藥救了他。“
郭襄恍然大悟——張君寶離開少林后,一定在流浪途中與這些底層少年有過交集。
氣氛突然變了。刀疤少年收起短刀,做了個奇怪的手勢:“原來是恩人。小幫主說過,有個會醫(yī)術(shù)的和尚救過他命。“他撓撓頭,“你們這是...?“
“我們被官府追捕。“郭襄決定實話實說,“需要躲到天亮。“
灰鼠幫的少年們交換著眼色,最后刀疤少年點點頭:“跟我們來。“
他們被帶到一處隱蔽的地下室,入口藏在堆滿雜物的后院。室內(nèi)點著劣質(zhì)的油燈,十幾個年齡不一的少年或坐或臥,見陌生人進(jìn)來都警惕地站起。
“自己人。“刀疤少年簡短地說,然后轉(zhuǎn)向郭張二人,“這里安全,官兵找不到。“
一個約莫十歲的男孩一瘸一拐地走過來,突然撲向張君寶:“真的是你!恩人!“
張君寶笑著扶住他,檢查他腿上的傷:“怎么又受傷了?“
“前天偷饅頭被掌柜打的...“男孩不好意思地說。
郭襄看著張君寶熟練地為男孩清理傷口,用身上僅剩的藥粉敷上。她突然明白,這個少年僧人離開少林后的日子,遠(yuǎn)比她想象的艱難。
“你們得換身衣服。“刀疤少年扔來兩套粗布衣衫,“雖然破,但比你們那身強。“
郭襄接過衣服,發(fā)現(xiàn)雖然打著補丁,卻洗得很干凈。她轉(zhuǎn)到簾子后更衣,聽到外面張君寶在和少年們講述簡單的醫(yī)理。
換好衣服出來,郭襄幾乎認(rèn)不出張君寶了。他穿著短打褐衣,頭發(fā)被隨意束起,活脫脫一個市井少年。張君寶看到她也是一愣——粗布衣裙掩不住郭襄的靈秀之氣,但至少不再像官家小姐了。
“給。“刀疤少年遞來兩頂氈帽,“遮著臉,明天一早西城門人最多時混出去。“
郭襄感激地點頭:“多謝各位相助。“
夜深了,灰鼠幫的少年們擠在一起睡去。郭襄和張君寶靠墻而坐,聽著遠(yuǎn)處偶爾傳來的更鼓聲。
“你什么時候認(rèn)識他們的?“郭襄小聲問。
張君寶望著油燈跳動的火焰:“去年冬天,我路過城南,看到一群孩子在打架。那個小男孩——他們叫'小跳蚤'——被打得頭破血流。我用少林學(xué)的醫(yī)術(shù)救了他。“他頓了頓,“這些孩子都是孤兒,靠偷竊為生,但很講義氣。“
郭襄想起桃花島的安逸生活,心中一陣慚愧。她一直以為自己見識廣博,卻不知江湖還有這樣一面。
“君寶,你離開少林后...過得很辛苦吧?“
張君寶搖搖頭:“比起覺遠(yuǎn)師父受的苦,這不算什么。“他忽然想起什么,從懷中取出金鐲,“這個還給你,太貴重了。“
郭襄沒有接:“送出去的東西哪有收回的道理?“她看著張君寶固執(zhí)的表情,妥協(xié)道,“那這樣,你先保管著,等我們下次見面再還我。“
張君寶認(rèn)真地點點頭,小心地將金鐲收好。兩人沉默下來,各自想著心事。
天蒙蒙亮?xí)r,刀疤少年搖醒他們:“該動身了。西市早市剛開始,守門官兵最松懈。“
灰鼠幫的幾個少年自告奮勇帶路。穿過七拐八彎的小巷,他們來到西城門附近。果然如刀疤所說,趕早市的農(nóng)民、貨郎排成長隊,守門官兵草草檢查就放行。
“前面那個穿藍(lán)衣的是我們的人。“刀疤少年低聲說,“跟著他,他會帶你們安全出城。“
郭襄從腰間取下一塊玉佩塞給刀疤少年:“這個拿去換錢,給孩子們買些吃的。“
刀疤少年剛要推辭,郭襄已經(jīng)拉著張君寶混入人群。他們跟著藍(lán)衣少年順利通過城門,終于踏上了城外的官道。
走出一段距離后,兩人不約而同地回頭望。大都的城墻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昨夜的驚險仿佛一場夢境。
“接下來去哪?“張君寶問。
郭襄望向南方的天際:“我要繼續(xù)找一個人。“她轉(zhuǎn)向張君寶,“你呢?“
張君寶沉思片刻:“我想去武當(dāng)山看看。覺遠(yuǎn)師父說過,那里是修道的好地方。“
晨光中,兩人相視一笑。昨夜的生死與共,已經(jīng)在這對少年男女心中種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不知道,這次分別后,一個將成為峨眉派開山祖師,一個將開創(chuàng)武當(dāng)派百年基業(yè)。
“江湖路遠(yuǎn),后會有期。“郭襄拱手。
張君寶合十行禮:“郭姐姐保重。他日相見,必當(dāng)把酒言歡。“
官道在此分岔,一向南,一向西。兩人各自轉(zhuǎn)身,走向?qū)儆谧约旱膫髌妗3跎奶枌⑺麄兊挠白永煤荛L,最終消失在塵土飛揚的遠(yuǎn)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