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第三屆中國優秀小記者評選大賽正式啟動,當時我從高編輯處得知這一消息以后,馬上向她索要了評選啟事和報名表,準備再度參選。這一次我是有備而來的,因為我想挑戰自我。
曉雪姐當時也拿到了報名表。她和我在電話里商討了一陣以后,最終還是決定參賽——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參賽了。
10月24日,我得知自己連續第二次當選“中國十佳小記者”以后,并沒有感到太興奮,我只是向張倩欣和曉雪姐通報了喜訊,語氣顯得平淡了一些。曉雪姐告訴我,她也被評為“中國百佳小記者”了,這是她連續第二次獲得這樣的獎項。我對曉雪姐的實力感到欽佩——她連續參加了三次中國優秀小記者評選大賽,結果獲得一個“十佳”,兩個“百佳”,這樣的成績我想在ZS市的小記者當中也樹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在這次評選大賽中,ZS市小記者學會取得的成績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人獲得“中國十佳小記者”,2人獲得“中國百佳小記者”,7人獲得“中國千優小記者”。因此ZS市小記者學會的蔡總編、負責小記者稿件的高編輯和ZS市小記者學會兼職顧問張倩欣決定,她們三人將帶領我們10位獲獎的小記者一起飛赴BJ領獎。
高編輯和張倩欣還邀請我母親一起同行,以便照顧我。我母親同意了。曉雪姐的母親王阿姨也應邀參加了我們這個團體。
10月27日一早,我和整個ZS市小記者學會的小記者代表團的成員在中山日報社大樓樓下集中,然后我們一同乘車前往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并從機場乘飛機前往BJ。
幾個小時后,大約在下午四點多鐘,我們一行人就抵達BJ了。
接下來的情況相對來說比較順利,我們下飛機后,大家就去取托運行李,然后大家就一起上了一輛小型客車,車子開往我們即將下榻的酒店——西部大酒店。
從機場到西部大酒店的路程還挺遠的,我們大家都在車上相互談話解悶。
大約兩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西部大酒店。
我對西部大酒店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是因為我覺得這酒店還挺簡陋的,除了睡覺的地方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比較差一點。
吃過晚飯以后,我來到了張倩欣和曉雪姐所住的房間,當時,我母親、王阿姨、高編輯和蔡總編正坐在一起聊天,而張倩欣和曉雪姐正饒有興趣地傾聽著?!靶$姡爝M來吧!”曉雪姐向我招招手。于是我就進去了。
我看見房間的一角擺著一面ZS市小記者學會的旗幟,不用說,擔任我們團隊的“旗手”的人非張倩欣莫屬——作為《中山日報》小記者當中的元老級人物,她是最具有威信的。
王阿姨熱情地向我打招呼:“小鐘,你好!剛聽令堂介紹過你的故事,我覺得你的表現還挺優秀的。”
“王阿姨,過獎了,您也是教女有方啊!令愛所取得的成績比我還好呢。她可是我的師姐,也是我的榜樣?!蔽倚χf。
“小鐘,過獎了。”曉雪姐微笑著說,“我看你也是一個挺執著的人,能堅持寫上五年也是挺不容易的?!?
“小鐘,我看你最大的弱點就是浮躁。”經驗豐富的張倩欣一針見血地說,“干什么事情都要靜下心來,寫作也是一樣。你的文字是有才氣,不過我希望你不要將這股才氣浪費了,我跟你說過,你還需要修煉你文字的內功。一棵樹如果過早開花就結不出累累果實?!?
“倩欣姐,其實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曉雪姐說,“男生在這個年紀都是比較浮躁貪玩的,我們倆是女生,還算是沉穩扎實,不過我希望我們倆的沉穩性格能影響小鐘多一些?!?
接著王阿姨就談起了她和丈夫培養和教育女兒的歷程,我發現曉雪姐除了搞好學習以外,并沒有額外參加輔導班,而是將時間都放在發展自己的愛好和做家務上,這一點我贊嘆不已。
我談起了最近我參與的兩次活動:參觀“哥德堡號”以及中山動漫節,大家都認真地聽著?!靶$娫诮衲陝勇澆稍L漫畫家的時候表現還是不錯的。”張倩欣肯定地說,“他終于懂得怎么事先跟現場工作人員溝通了。這也是一個進步?!?
“不過我感到有點遺憾的就是,我去參觀哥德堡號以后寫的文章沒有發表?!蔽疫z憾地說。
“小鐘,你別太在意這個?!睍匝┙阏f,“我和倩欣姐剛開始寫文章投稿也是經常沒有發表的。你想想,報紙的版面有限,而每周投稿的小記者有多少?”
“我看過你寫的那篇參觀哥德堡號的文章,寫得確實不怎么樣?!睆堎恍捞谷坏卣f,“還沒有曉雪的寫得好?!?
隨后,我還向大家贈送了我最新的文集《分水嶺的一年》。
我們一直談到很晚,各人才回到了房間。
第二天,我們老早就起來吃早飯了。
我來到了餐廳,大家都在那里吃飯,于是我找了個座位坐下。
喲,北方的饅頭個兒可真大,比我們南方的饅頭還要大好幾倍,而且它的硬度也比南方的饅頭大,我費了很大的力才把饅頭撕成兩半,對于我來說,這種饅頭我吃一個就覺得非常飽了。對于我這個吃慣了南方精細菜式的孩子來說,BJ的菜式顯得粗了一些,盡管我已經是第三次來BJ了,可是除了烤鴨以外,我還不是很習慣吃BJ菜式呢。
我們吃完早飯后,時間還早著呢,才早上7點多鐘,蔡總編和高編輯建議我們趁著等候上車的時候去訪問一下來自全國的小記者。
我正忙著尋找采訪對象,忽然有一位小記者主動與我接觸,他說他是來自河南安陽的小記者,于是我問他:“你們安陽有什么名勝古跡呢?”
“有!”他滿臉自豪地說。“安陽有一個殷墟,它是殷朝的最后一個國王殷紂王的宮殿。”
我問:“殷朝不就是商朝嗎?”
“是這樣,”他回答說,“自從盤庚遷都以后,安陽便成為了殷朝的首都。殷朝其實就是周朝的人對商朝的鄙稱。”
哦!原來如此。
我就自然跟那個小記者交換了聯系方式。
我們終于在9點多的時候登上了前往軍事博物館的車,一路上,我和朋友們說說笑笑,非??鞓?。
我們終于來到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次恰逢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我們就是去看那個紀念展覽的。
由于是周末,從館前廣場到展廳里到處都是人山人海,我們當時排了20分鐘的隊才進入展廳,但我并沒有想到,展廳里的人更多。我們根本無法仔細閱讀一篇篇介紹性的文章,說好聽一點,充其量只是走馬觀花罷了。
我曾經閱讀過一本青少年版的《紅軍長征史》,從中也知道了紅軍長征的艱難,但是這次展覽使我的這種認識加深了一個層次。
尤其使我心靈震撼的是我看到的一幅虛擬場景——《過雪山草地》,這幅場景非常生動地重現了紅軍過雪山草地時的情景。
我們從軍事博物館出來以后,領取了展覽的資料,我一看中央紅軍長征時的軍力對比,從出發時的86000余人,到遵義會議時,已經減少到37000余人。這我知道,中央紅軍就在湘江戰役中受到敵人密集而猛烈的攻擊,傷亡慘重,損失了一大半人馬。
路過旅游紀念品商店時,我買了一套國家郵政局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發行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郵折,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我們終于登上大巴,回酒店吃午飯。
這一次展覽真讓我受益匪淺。
10月28日下午,我們報社的代表團終于來到了人民大會堂的門口。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進入人民大會堂領獎了,去年國慶假期,當我第一次獲得“中國十佳小記者”時,我就是去那里領獎的。
頒獎大會的地點仍然在重慶廳,只不過多了好幾排椅子,前面的兩排椅子是讓獲得“十佳”稱號的小記者坐的,并且嚴格地編排了順序。
我們連忙乖乖地按照自己的座位坐下。
這時,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女孩遞給我一張書法作品,我打了個激靈,連忙把本子遞上去,請她留下聯系方式,她一寫完,我愣住了:這不是上次給我名片的上海小記者胡夢蝶姐姐嗎?于是我便與她攀談起來。話題自然是有關“哥德堡號”的事情了。
“‘哥德堡號’到了你們上海,你去參觀采訪了嗎?“我問。
“我也去了,不過上了船才知道開放給我們參觀的面積很小?!?
“是呀,的確如此?!?
“除了‘哥德堡號’以外,你還去了哪些地方呢?”
“我在去‘哥德堡號’以后去了你的家鄉上海。”
“因為我們家可以上網,我把東方電視臺‘哥德堡號’訪問上海的網站保存下來,定期去看。在暑假的時候,我和兩個朋友代表ZS市小記者學會去了哥德堡號參觀采訪,不過據我獲得的消息,‘哥德堡號’在廣州時,廣州有85000人上船參觀,而到了上海卻只有73000人。對了,你們作為小記者可以優先買票嗎?不過保安說我們也要買票進場。據說登船票很難買。幸好跟我一起去采訪的一位師姐的一個廣州朋友認識碼頭內部的工作人員,我們才得以順利登船參觀?!?
“的確如此,我們也是不能優先買票?!?
“但為什么上海只有73000人去參觀呢?上海不是有2000萬人口嗎?而且停泊時間有兩個月,應該有20萬人上船參觀才對呀!”
“話可不能這樣說。有些人對這個并不感興趣?!?
“這也是。因為廣州是千年商都,而上海只是和哥德堡港結為友好城市?!?
會議開始了,聽在場的嘉賓說,這一屆小記者大賽全國一共有40多萬名小記者參加,哇,40多萬人!比上一屆的參加人數足足多了4倍,這一次參賽的每一位選手所面臨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幾十萬份作品需要組委會人員一篇一篇地閱讀,經過嚴格而殘酷的篩選,最終只有2220人能獲獎,其中220名被邀請參加10月28日的頒獎大會,這次我們ZS市小記者學會獲獎的人數是學會成立以來獲獎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0人分獲“十佳”、“百佳”、“千優”獎項,所以這次我們學會派了一個小記者團去參加這次頒獎大會,其中也有我,所以我感到興奮而自豪。也就是說,這一次我所獲的“十佳”獎項含金量比上一次還高,因為這一次的競爭比上一次激烈多了。
在會上,我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在半年前高編輯宣布第三屆小記者評選大賽開始時,已經在去年得了“十佳”的我準備繼續參加,挑戰自我。當時我認為我能否獲獎是非常次要的,關鍵的是我要有那種志在參與的精神。所以我把稿子提交之后,并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沒想到我竟然再次獲得“十佳”,而且這個消息是本周我才知道的,這使我十分欣喜,而且還知道我們報社這次獲獎人數比較多,所以蔡總編才決定組團去參加頒獎大會,這使我更加高興,因為我可以跟張倩欣和曉雪姐這兩位師姐一起出去玩了。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呀!
很快到了宣讀十佳小記者名單的時間,當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時,我走到臺前,從嘉賓的手中接過了獎狀和獎杯,并激動地對那位嘉賓說:“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取得‘十佳’的稱號了?!?
回到座位上,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心里感動地想:“要是沒有父母的支持,沒有報社編輯的培養,沒有張姐和曉雪姐這兩位師姐的托舉,哪有我今天的第二個‘十佳’?我要感謝他們,他們是我的支持者!在攀登‘十佳’的過程中,他們一直在鼓勵著我!”我激動地把滾燙的臉頰埋在了胳膊里。
接著,蔡總編代表ZS市小記者學會進行了講話,她向大家介紹了我們《中山日報》7年來開展小記者活動的歷程,她還特別點名表揚了我,她說我在剛開始寫作時寫得比同齡的人都差,不過我非常執著地寫作,也終于迎來了收獲。她贊揚了我對寫作的執著態度,并讓我站起來讓大家認識。一時間,有許多小記者請我留下我的聯系方式。
我想一想也對,這一次我正是用對寫作執著的態度征服了大賽組委會的評委們。
在會議結束以后,我在走出人民大會堂的路程中,口里還念叨著:“如果沒有父母、編輯和朋友的支持、培養和托舉,我今天還能第二次獲得‘十佳’小記者的稱號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
連續第二次獲得“中國十佳小記者”的稱號,我又完成了一個新的突破,但對我來說,這并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我戴著這個耀眼的光環以后,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跟其他小記者相比還有差距,我要戒驕戒躁,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成績。
走出人民大會堂,我們大家先拍了合影,然后我們相互拍照留念后,我父親就開車來將我和母親接走了,曉雪姐和她的母親也離開了,她們這一次要在BJ好好游覽。我、張倩欣和曉雪姐三人相互握手告別。
10月29日晚,我和母親乘飛機回到廣州,然后再返回中山,巧的是,曉雪姐和她的母親、以及張倩欣帶領的ZS市小記者學會的其余成員也跟我們在同一航班上。
兩個多月以后,在2007年1月舉行的ZS市小記者學會的年度總結大會上,我和曉雪姐憑借著在中國優秀小記者評選大賽中的優異表現,雙雙獲得了2006年度ZS市小記者學會優秀小記者的榮譽稱號。
到2007年3月,在ZS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的一次由ZS市小記者學會主辦的活動中,我和曉雪姐獲得了“ZS市小記者學會杰出小記者獎”。至此,我和曉雪姐這對同門師姐弟成為了ZS市小記者群體當中的標桿人物。
當年5月,《中山少年報》的一篇報道介紹了全中山僅有的兩位“中國十佳小記者”獲得者——我和曉雪姐的情況,報道中還稱我們倆是ZS市小記者學會的“雙子星”。這也是我和曉雪姐在中山當地媒體上的最后一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