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撐起半邊天
洗車鎮是一個移民鎮,就坐落于洗車河與猛西河匯合處,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后,廢除了“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禁令,外來人口陸續進入洗車河。從乾隆初年沅陵一歐姓人家進駐洗車鎮開始,易家、胡家、陳家、李家、劉家等也相繼到來。這幾大姓多是從江西高安遷來發跡的,所以在洗車鎮有“無江西不成碼頭”之說,江西人支撐著洗車鎮商業的半壁江山。在洗車鎮至今仍流行這樣的說法:“易家的銀子,陳家的谷子,羅家的錠子(即拳頭),劉家的頂子,胡家的牌子。”意思是說易氏家族的錢多,陳氏家族的田產多,羅氏家族的人愛習武,劉氏家族的人讀書很行,胡氏家族則是徒有虛名罷了。
盡管江西人在剛入主洗車鎮時就迫不及待地修建了文廟和江西會館——萬壽宮,以及八圣宮、關帝宮、水滸宮、文昌閣、白云庵等充滿宗教色彩的建筑,但作為典型的移民商業鎮,血緣家族觀念在埠內仍未能完全主宰人們的精神生活,宗祠建筑的缺少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除陳氏在小河街建有祠堂外(陳氏宗祠宏偉氣派,前有兩圓門,中間一大廳,前邊有戲臺,雕梁畫棟。每年清明會全族聚集,商討族內大事),鎮上再無其他類似建筑,這也是酉水流域的古鎮與江南古鎮的一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