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曾經的苗疆重地

乾州自古以來為苗疆重地。據《乾州廳志》載,它“四面環山,武溪瀠繞。前有炮竿子之雄,后有呂洞、喜鵲(山)之峻,左據清江鎮溪之奇,右倚天門高巖之險。處瀘(溪)麻(陽)上游,扼永綏關隘,為鎮溪門戶。控諸苗之咽喉,樹辰(溪)常(德)之藩障”。

據城中老人介紹,明嘉靖年間,統治者在乾州疆域筑有邊墻,以阻擊苗民起義,這座古城成為統治者在湘鄂川黔邊境一帶“苗防”的大本營。明崇禎年間,苗民再次大起義,起義軍踏平了邊墻。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設乾州廳,隸辰沅永靖兵備道。清乾隆六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苗族起義軍領袖吳八月率領幾千苗民起義,一舉攻克了乾州城,隨后又占領了鳳凰城。起義軍聲勢浩大,最后發展到幾萬人,致使清朝廷調集云貴、兩廣、兩湖和四川七省18萬兵力,由云貴總督福康安統領,開赴湘黔川苗疆,進行血腥鎮壓。大敵當前,各路義軍推舉吳八月為“吳王”,吳王提出“官有萬兵,我有萬山;敵來我去,敵去我來”的運動戰略方針,給清軍以沉重的打擊。后因叛徒出賣,吳八月壯烈犧牲,時年67歲,起義也隨之失敗。這就是震撼清王朝的乾嘉苗民大起義。

乾州古城 胡家塘39號

大門呈八字形開放,這是由房屋的地勢所決定的,附近的人家常在路旁的荷塘里賞荷花、采蓮子、挖蓮藕,捉魚蝦。

乾州古城 文藝巷32號內堂

堂上供奉的“天地親君師”,是認為天地是生之本,先祖是類之本,君師是治之本,故應“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

至嘉慶二年(1797年),乾州同知趙貴覽領帑鼎力擴修石城,城墻高一丈二尺,底厚八尺,頂寬六尺,青石砌成,面積為原石城的三倍。城中有關帝廟、城隍廟、龍王廟、文廟、小溪庵、天星庵、觀音閣、先農壇等廟宇20余處。抗戰期間,城墻、官衙、廟宇多被拆毀或改作他用。現存城隍廟、觀音閣、文廟、楊家祠堂及楊岳斌故居等。

乾州古城 文廟正殿

正殿分上下兩層,磚木結構,第一層還建有外檐廊,第二層為文昌閣。正殿內祀孔圣人,古時每逢鄉人學士中榜或上升要職,都要來拜謝孔圣神像,歷代諸儒均是如此。

乾州古城 文廟內的泮池

半月形的泮池上架有一小石橋,通常池旁應植有桂樹,取“蟾宮折桂”之意,但圖中池旁橋頭的桂樹不知何時已被兩株萬年青所取代。

乾州古城 觀音閣

觀音閣明代始建,清代重修,閣高24米,三層木質結構,以木榫合成。鼓石作基,青瓦覆頂。閣樓四方翹角,豎塑飛禽走獸,角下懸掛風鈴,于風中叮當作響。閣壁雕有格簾花窗,觀音閣以其古樸雅致的秀姿聳立于萬溶江岸,波光閣影,使秀麗的萬溶江更加充滿詩情畫意。

乾州古城 東門路102號

這里曾經是古城的紅衛郵電支局,如今是郵局職工宿舍。幾經拆建,圓拱形的大門及馬頭式的封火山墻讓這幢建筑在當地顯得與眾不同。

乾州古城 文藝巷11號

這是一家腌菜作坊,店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壇子,這里的腌蘿卜十分爽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桦甸市| 竹溪县| 乐陵市| 兖州市| 田林县| 克山县| 嵊州市| 安陆市| 浦县| 阿坝| 西藏| 沾益县| 石泉县| 稷山县| 镇巴县| 湖南省| 巴南区| 赤水市| 乌审旗| 潜山县| 通榆县| 武乡县| 镇巴县| 通山县| 喀什市| 济阳县| 黎平县| 长垣县| 固始县| 沁水县| 黑龙江省| 衡水市| 师宗县| 南投市| 福泉市| 巴青县| 沙河市| 彝良县| 长葛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