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江西鄉土建筑的主要類型

古鎮中各式各樣的鄉土建筑是鑒賞古鎮不可或缺的風景,古鎮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些古老的建筑所決定的,通常,鄉土建筑包括傳統的民居、祠堂、寺廟、戲臺、牌坊、橋、塔等,這類建筑在江西的古村鎮中幾乎都有涉及。

民居

江西的民居一般是一正兩廂或三房屋圍合成院的“三合院”,住宅采用封閉式天井院的格局,多為兩層,也有三層者,外觀上白墻黑瓦,馬頭墻層層疊疊,裝飾多集中體現在門樓和室內的各種木雕,在三合院的基礎上,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進行合縱聯橫,變成院落和建筑群。

李坑 民居

盧家洲 斜塔

塔最初是佛教專門的建筑,作為埋葬佛骨舍利的紀念物,最早修建在寺廟的中心作為膜拜的對象。在供奉佛像的大殿取代了其中心位置后,佛塔被移到寺后或寺旁作為寺廟的標志性建筑。佛塔的價值和作用在民間產生了轉化,一般古村鎮周圍所建的塔,通常是用以調節風水的“風水塔”,或僅僅是單純的風景塔、名人紀念塔。

河口鎮 鵝湖書院 牌坊

牌坊

也稱牌樓。在古村鎮,牌坊一般多被安放在村口前面,或村鎮中央。常常用以旌表和紀念某人或某事。牌坊同時也可以是標志性建筑,或僅僅用來當做大門、裝飾。用于造牌坊的材料在民間通常為石料或木料,其規模和大小都是以牌坊的間數、柱數和屋頂樓數的多少為標志。四柱三間的牌坊為最常見,六柱五間以上的就算大型牌坊了。婺源古村落的民間牌坊無論是規模還是做工都比別處更勝一籌。

旃坑 蕭江大宗祠

祠堂

按照《禮記》規定,只有帝王、諸侯、大夫、王才能自設宗廟祭祀祖宗,平民只能在家中祭祖。直到明朝才開始允許老百姓建造祭祖的家廟。家廟即祠堂,其首要功能當然是祭祀祖先,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在鄉村,祠堂一般同時也是私塾學堂、家族聚集議事、進行娛樂慶典的地方。到清代,民間祠堂開始大量出現,幾乎村村設祠堂,有的村甚至有家祠、宗祠、神祠等幾個不同的祠堂。祠堂一般是村鎮中最高大華麗的建筑。

景德鎮 三閭廟

寺廟

民間自建的寺廟不同于早期的官廟,多建于僻靜的山野。由村民自建于古鎮鄉村的寺廟不僅有佛廟、道觀,還包括大量崇拜各路神仙的廟堂和神龕。一般村鎮最常見的廟規模都較小,或供佛主觀音、或拜土地龍王,也有各種祭祀行業宗神的寺廟。

樂平 敦本堂戲臺

戲臺

演戲或用于典禮儀式。常設于步行街鬧市口,或村口,臺前有小廣場或較空場地。戲臺建筑一般獨立高聳而玲瓏,一面或三面開敞,屋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飛揚般輕盈之感。大多雕梁畫棟,雕欄雕磚,顯得頗為華麗而熱鬧。造型與生活情趣相和諧,是此類建筑的一大特色。

思溪 通濟橋

清華 過街樓

古村鎮大多倚水而建,橋梁自不可少,江西一帶古村鎮多建形態各異的石橋,山地古鎮則常見造型奇特的木橋。多雨地區的廊橋有遮風避雨的作用,常成為當地人聚會買賣之地。橋的作用在古村鎮不僅是聯系兩岸的通道,有時它還是調節風水的重要建筑。

過街樓

過街樓在江西的鄉鎮中很常見,可以將街道兩側的兩處宅院連成一體。一般來講,這兩處宅院都是一家的,通過過街樓相連,可以往來走動方便,同時也增加了住宅的使用面積。另外,胡同之中因為有了過街樓可以在單調之中多出幾許變化,增加空間上的層次感,另外,這種過街樓還不影響交通,上下各行其道,有點類似于城市中的立交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大丰市| 余江县| 苏州市| 和林格尔县| 邯郸市| 盘锦市| 邢台市| 阿拉尔市| 宜川县| 石城县| 巍山| 伽师县| 翁源县| 岫岩| 湾仔区| 定陶县| 凉山| 襄城县| 赤壁市| 龙江县| 资阳市| 象山县| 墨脱县| 泌阳县| 谢通门县| 尉氏县| 岳普湖县| 绥滨县| 上饶市| 文山县| 阿拉善左旗| 廉江市| 道孚县| 广德县| 旺苍县| 会泽县| 五峰| 开江县| 岚皋县|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