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鎮書 江西
- 《古鎮書》編輯部
- 1889字
- 2019-09-27 13:20:22
尋訪手記

祖先的魂靈在古鎮上等我
十二月初,北京已經下了冬天的第二場雪,接到采訪江西古鎮任務的時候,心里異常興奮。一向喜愛旅游,曾站在內蒙古的大草原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粗獷;也曾在海南島的“ 天涯海角” 留下過踏浪的足跡。中國已經跑了一大半,照理說再次出門已經不該是意外的興奮了。但我感覺此次的尋訪和以前的出行將大不相同。我想像著將如何的面對著那些千年百年留存下來的磚和瓦,而我又如何的將透過那些泥和土看到我們祖先留下的影子。我此次的前往,絕對的不僅僅是對風光的欣賞,更多的是出于對祖先們的生活和靈魂的的追尋。
出發之前,我對江西古鎮進行各方面資料的收集,很快發現江西古鎮有著三種文化的演繹:贛北的婺源古屬徽州,有著徽文化的氣息;中部因曾屬于廬陵郡,自然有著廬陵文化的婉約;而南部,則是客家人的地盤。我相信我將要去的這30個古鎮,將是領略這三種文化的經典。當我根據調查的結果趴在江西的地圖上圈點將要去的古鎮時,竟然的發現我將走一個不規則的“8”字,而南昌正是“8”字的交叉點。
在江西的土地上拐了個“8”字

從北京出發往江西走,先到南昌,次日一早便出發去安義古村落,很幸運的在這里遇到了村里最好的歷史講解者雷肇雄老人,在他的對古村歷史的詳細講解中,使我相信此次的江西之行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從安義返回南昌,便一路南下撫州,去了號稱“千古第一村”的流坑、盛產夏布的棠陰鎮、有著船型古屋的驛前鎮。
從驛前鎮繼續南下,跨進了贛州的地界。這之后的天氣是南方初冬里最愜意的季節。一路有著陽光的照耀。贛州第一站是紅都瑞金的密溪,這里已經處處可見客家人的痕跡,接下來的周田村出現了方型的客家圍屋,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真正讓人感性的認識到圍屋的樣子的,應該是在龍南了。在龍南的關西和楊村可以充分領略客家圍屋的風格。龍南已經是江西的南邊界,也是這次探訪古鎮最南邊的地方,從龍南開始往北迂回,在贛州去了贛縣的白鷺村。

從贛州繼續北上到吉安,便聞到了廬陵文化的氣息。先去了歐陽修后裔居住的古村釣源,從釣源將要回到吉安的路上剛好的就碰上了去陂的班車。第二天去了贛江旁邊的燕坊村,而吉安的最后一站是曲瀨鄉的盧家洲。

江西古鎮尋訪路線示意圖
按照計劃,離開吉安后轉回南昌再往鷹潭去。鷹潭的龍虎山風景區的上清鎮是道家的一條古街,離開之前在街上的一家飯店吃了個豆腐燒瀘溪魚,這樣一來便把這里的三大特產的兩個都嘗到了,另外的一個特產是板栗。
在鷹潭繼續坐火車往上饒地區去,那是整個江西古村落最集中的地方。去了鉛山縣的河口和石塘兩鎮后便繼續北上婺源。
婺源是江西古村落的最璀璨的明珠,有“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之稱,在這里可以感受到桂林的那種柔和的清秀。在縣城的天佑路,開有近百家賓館、招待所。晚上的時候到一個叫源發茗茶的茶店坐下來,品一品那里的芽玉,再和長得秀麗可人的泡茶的小姑娘聊聊天,一下子便覺得前半個多月的旅途突然的就停靠在一個溫柔的站臺。
因為婺源的古村分布得相對集中,只要有交通工具,是可以分三條線前往。于是在婺源去了12個古村,卻只花了5天的時間。前兩天去了東線的李坑、汪口、旃坑、江灣和曉起。北邊的延村、思溪、清華、理坑、虹關、洪村6個古村也花了兩天的時間。接下來的一天去了西線的山里水鄉游山村。離開婺源美麗的古村落后往西到了瓷都景德鎮,那里的東埠和瑤里二鎮,是本次江西古鎮尋訪計劃中最后兩個地方。

至此,江西的30個古鎮終于走完了,當我從景德鎮到九江登上京九線上奔馳的列車回北京的那一刻,我便封上了那個8字的最后的接口,對江西古鎮的尋訪也就告以結束了,接下來的便應該是對古鎮豐厚歷史的咀嚼和回味了。


給即將出發的人的一些建議

此次去探訪江西的30個古鎮,除了少數幾個古鎮相對偏僻和分散外,其他的基本上集中在南北兩個地理段。贛北的婺源集中了徽派建筑的大成者,可以花5到7天去領略,到龍南看圍屋則需要兩天的時間。所以如果你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把江西的這兩種不同的古村落都領略遍。婺源和龍南的吃住交通都非常方便。如果有更多的時間的,可以去吉安附近的古村看看,這里的建筑雖然也采用的是徽派建筑,但已經蘊涵有廬陵文化的氣息。
去江西古村鎮,最好的季節在春、秋二季,這個時候氣候適宜,還可以看到不少的田野美景。柑橘是江西很多地方的特產,春秋二季去,還可以品嘗到這些甘甜可口的水果。
江西百姓對待客人相當的熱情好客,一些村中會有一兩個老人是古村歷史的講解者,在村中,泡上一杯茶,他們就可以給你現場講述古村的古往今來,他們對古村以往榮耀的追憶的情感會很明顯的表露在他們的語言里、眼神里,帶動著你的情緒忽起忽落。
紫圖古鎮書編輯部
特約記者
黃亦鈺